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建立计算机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强化三个环节探讨了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计算机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82-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推崇,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目的是要将老师手中对学习的控制权和决定权交到学生手中,从而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其实简单点说就是“白天(课堂时间)老师在教室上课,晚上(课余时间)学生完成作业”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变成“学生提前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学习新知识,白天(课堂时间)在教室由老师指导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方法落后。计算机专业课程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型,尤其是在一些程序开发类和软件应用类课程中,这类课程往往更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传统的上课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不可能达到同步进行,老师不断地在讲软件的使用和编程的语法,这样学生只能盲目跟着老师的进度去听取软件的操作步骤或者软件开发的理论。这种方式学生往往是很难掌握的,或者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没办法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串接起来,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觉得很疲劳。这样持续下去,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二)学习环境受限。不少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时普遍反映这样的一些问题: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课余时间自己又看不懂书上的内容;问问题的时候时间又不够;想利用课余咨询老师或者再重听一次老师的讲课内容时又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学生也会形成排斥心理,老师也会倦怠。
(三)学生水平不一。由于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很多的专业课程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了。但是各个中学的课程安排不统一,有些学校开设过计算机基础课,有些学校却没有开设,这就造成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基础不一致。经常接触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会觉得老师讲的进度太慢,在课堂中难以提起兴趣;来自贫困山区、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同学又会觉得内容太难,操作太复杂而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四)资源分配不合理。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学生人数众多,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超过60人,老师在进行实验操作辅导时,由于人数众多,很多同学的问题往往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老师的回答,有时候可能都不一定能得到老师的解答,而且老师上完一节课后身心疲惫,没办法以饱满的热情再进行下一节课。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计算机课程教学难点在于抽象、复杂,让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展翻转课堂,以相关案例作为课程的主线,形象、生动地表现抽象的课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增强。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强化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组成。
(一)课前准备环节。教师需要把课程根据知识点和难点分割成若干个小模块,每一个小模块录制一个微课视频,录制好之后将视频上传至Internet或者是云空间教学平台,并布置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测试。选取微课作为学习视频的主要原因是: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它有别于传统单一形式的教学课件;微课的视频一般控制在8-10分钟,最长的不能超过15分钟。经过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就在15分钟内,是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微课能在短时间内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学,相对于内容宽泛、教学内容复杂众多的传统教学,微课教学通常集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是完成某个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视频作为微课的核心构成内容,并不仅仅只是视频,还包括了教学设计、课件、扩展练习、教学反思和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我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展示方式打造了一个虚拟化的、主题式的“小课堂”。
学生的学习自行管理和掌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图书馆等多种场所观看教师的微课讲解,由于地点不局限于在教室中,所以学生可以不用像在课堂上那样紧绷神经,担心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或者是因为分心而错过某个教学内容,可以在舒适的环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此外,学习微课的节奏和快慢也可以自行掌握,理解了的可以快进,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看,也可以暂停把难点或疑问记录下来,甚至还可以通过QQ、邮件等网络通讯工具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学生在学习完微课视频后,会有一个4-5道题的小测试,帮助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果测试结果不太理想,学生可以再重复看微课视频,并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此外微课视频还具备方便学生在期末或者是记忆不牢固的时候重新去复习和巩固的优点。如果是云平台,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反馈给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老师能及时调整课堂设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具有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组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核心部分,选取合适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针对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基于项目和问题的课堂模式对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效果更好,过程管理中采用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为让最后的成果汇报取得较好的成绩,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先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同学们在微课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者根据学生观看微课后小测试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知识点详细讲解,并抛出与微课学习知识点相关的项目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可以依据视频的知识点解决项目。
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小组的组成最好是用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进行分组,一方面有助于组长带动组员进行问题讨论和解决,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能激发出学生们思维的灵感。另一方面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能帮助老师解答部分同学的小问题,让老师能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学生讨论共性问题、研究和创新解决办法、协作解决中去,这样老师不用在讲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也不用在座位上昏昏入睡。经过这样的课堂翻转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多,活跃了课堂氛围,老师在解答学生疑问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也能在“训练—研讨—提问—再训练—引导—提升—创新”的过程中去完成知识的内化。
最后,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既能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充分掌握时间的主动性,促进各小组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完成过后,由各小组指定组内成员进行项目完成情况和解决思路的汇报,其他各组可以对汇报成员进行提问交流,这样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提问的能力,结束后再由老师做点评,总结在项目解决过程中大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三)课后强化环节。课后的强化完善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也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有利补充。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必须及时将在课堂上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优秀小组的创新点及时发布到网络平台,并且能在网络平台与同学们加深交流,在改进操作方法等方面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和总结,如果还是有疑问没有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可以在网络平台与老师继续交流,最好是能通过学习笔记的方式将在解决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的反思、小组的讨论等内容记录下来,需要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功能重新观看教学视频,加深理解。
三、翻转课堂运行优化
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翻转课堂都非常的重要,必须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优化。
(一)改进教师评价。目前大多数的教师评价都是基于教师课堂的授课水平听课评价和学生评价,这种评价大多片面,往往只代表了部分人的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应改进为以学生评价为基础,从视频的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使用程度、课堂活动的组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二)改进学生评价。目前大多数的学生评价是针对学生在课堂环节和考试结构的评价,应从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素质。
(三)引入奖励机制。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前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工作量明显增加,仅仅只是凭借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热情,是很难形成长效机制的。如果能在工作量、评价制度、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措施,相信一定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
[2]李晓红.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计算机,2014(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教改立项项目;2015年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林 沣(198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物联网,数据挖掘。
(责编 丁 梦)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计算机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82-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推崇,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目的是要将老师手中对学习的控制权和决定权交到学生手中,从而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其实简单点说就是“白天(课堂时间)老师在教室上课,晚上(课余时间)学生完成作业”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变成“学生提前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学习新知识,白天(课堂时间)在教室由老师指导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方法落后。计算机专业课程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型,尤其是在一些程序开发类和软件应用类课程中,这类课程往往更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传统的上课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不可能达到同步进行,老师不断地在讲软件的使用和编程的语法,这样学生只能盲目跟着老师的进度去听取软件的操作步骤或者软件开发的理论。这种方式学生往往是很难掌握的,或者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没办法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串接起来,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觉得很疲劳。这样持续下去,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二)学习环境受限。不少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时普遍反映这样的一些问题: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课余时间自己又看不懂书上的内容;问问题的时候时间又不够;想利用课余咨询老师或者再重听一次老师的讲课内容时又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学生也会形成排斥心理,老师也会倦怠。
(三)学生水平不一。由于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很多的专业课程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了。但是各个中学的课程安排不统一,有些学校开设过计算机基础课,有些学校却没有开设,这就造成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基础不一致。经常接触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会觉得老师讲的进度太慢,在课堂中难以提起兴趣;来自贫困山区、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同学又会觉得内容太难,操作太复杂而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四)资源分配不合理。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学生人数众多,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超过60人,老师在进行实验操作辅导时,由于人数众多,很多同学的问题往往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老师的回答,有时候可能都不一定能得到老师的解答,而且老师上完一节课后身心疲惫,没办法以饱满的热情再进行下一节课。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计算机课程教学难点在于抽象、复杂,让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展翻转课堂,以相关案例作为课程的主线,形象、生动地表现抽象的课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增强。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强化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组成。
(一)课前准备环节。教师需要把课程根据知识点和难点分割成若干个小模块,每一个小模块录制一个微课视频,录制好之后将视频上传至Internet或者是云空间教学平台,并布置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测试。选取微课作为学习视频的主要原因是: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它有别于传统单一形式的教学课件;微课的视频一般控制在8-10分钟,最长的不能超过15分钟。经过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就在15分钟内,是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微课能在短时间内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学,相对于内容宽泛、教学内容复杂众多的传统教学,微课教学通常集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是完成某个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视频作为微课的核心构成内容,并不仅仅只是视频,还包括了教学设计、课件、扩展练习、教学反思和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我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展示方式打造了一个虚拟化的、主题式的“小课堂”。
学生的学习自行管理和掌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图书馆等多种场所观看教师的微课讲解,由于地点不局限于在教室中,所以学生可以不用像在课堂上那样紧绷神经,担心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或者是因为分心而错过某个教学内容,可以在舒适的环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此外,学习微课的节奏和快慢也可以自行掌握,理解了的可以快进,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看,也可以暂停把难点或疑问记录下来,甚至还可以通过QQ、邮件等网络通讯工具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学生在学习完微课视频后,会有一个4-5道题的小测试,帮助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果测试结果不太理想,学生可以再重复看微课视频,并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此外微课视频还具备方便学生在期末或者是记忆不牢固的时候重新去复习和巩固的优点。如果是云平台,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反馈给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老师能及时调整课堂设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具有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组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核心部分,选取合适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针对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基于项目和问题的课堂模式对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效果更好,过程管理中采用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为让最后的成果汇报取得较好的成绩,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先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同学们在微课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者根据学生观看微课后小测试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知识点详细讲解,并抛出与微课学习知识点相关的项目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可以依据视频的知识点解决项目。
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小组的组成最好是用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进行分组,一方面有助于组长带动组员进行问题讨论和解决,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能激发出学生们思维的灵感。另一方面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能帮助老师解答部分同学的小问题,让老师能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学生讨论共性问题、研究和创新解决办法、协作解决中去,这样老师不用在讲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也不用在座位上昏昏入睡。经过这样的课堂翻转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多,活跃了课堂氛围,老师在解答学生疑问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也能在“训练—研讨—提问—再训练—引导—提升—创新”的过程中去完成知识的内化。
最后,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既能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充分掌握时间的主动性,促进各小组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完成过后,由各小组指定组内成员进行项目完成情况和解决思路的汇报,其他各组可以对汇报成员进行提问交流,这样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提问的能力,结束后再由老师做点评,总结在项目解决过程中大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三)课后强化环节。课后的强化完善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也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有利补充。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必须及时将在课堂上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优秀小组的创新点及时发布到网络平台,并且能在网络平台与同学们加深交流,在改进操作方法等方面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和总结,如果还是有疑问没有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可以在网络平台与老师继续交流,最好是能通过学习笔记的方式将在解决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的反思、小组的讨论等内容记录下来,需要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功能重新观看教学视频,加深理解。
三、翻转课堂运行优化
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翻转课堂都非常的重要,必须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优化。
(一)改进教师评价。目前大多数的教师评价都是基于教师课堂的授课水平听课评价和学生评价,这种评价大多片面,往往只代表了部分人的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应改进为以学生评价为基础,从视频的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使用程度、课堂活动的组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二)改进学生评价。目前大多数的学生评价是针对学生在课堂环节和考试结构的评价,应从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素质。
(三)引入奖励机制。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前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工作量明显增加,仅仅只是凭借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热情,是很难形成长效机制的。如果能在工作量、评价制度、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措施,相信一定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
[2]李晓红.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计算机,2014(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教改立项项目;2015年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林 沣(198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物联网,数据挖掘。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