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沉默:《钢琴课》的欲望审美与女性主义内涵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c88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课》的影片诉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女性主义的历史还原与解构,重要的是在被导演艺术性的还原新西兰毛利土著文化与英国殖民文化相互交融背景下塑造出了一群理想化的人物和极具诗情画意特色的故事,给世人研究女性主义文学及电影文化拓展出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女性主义;人文记忆;诉求;视角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44-2
  一、引言
  《钢琴课》是一部非常罕见、激情澎湃而又无法言说,立足于女性主义视角,反映女性爱情与生活现状,强烈表达女权主义对父权文化之解构,同时又饱受黑人女权主义批判思想的经典之作。无论是文本还是改编而后拍摄的电影,一经问世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影片既是女权与前卫主义社会时尚的深刻写照,同时又具有典型主流电影的思路与风格,其无疑成为特定时代环境下逐渐成熟起来的女性电影批判研究中一个成熟的作品分析案例。就其影片本身来说,无论是导演一反常态采用的主流电影精神表达艺术形式,抑或众多优秀、为观众所知、具有丰富独立电影拍摄经验的演员阵容安排,以及“好莱坞”气势磅礴而又不失细腻的后期制作,都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片立足于主流电影的定位,故事情节的设置与人物性格行为都颇具性格化的处理特色。极具反差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设置在艾达与两个极具矛盾的感情冲突之间展开。“音乐”远胜于婚姻成为女主人公逃脱现实精神世界的慰藉与寄托,这也成为后来乔治以钢琴为交易而索取欲望满足的伏笔与精神心理交代的铺垫,最终由最初的憎恶、依恋到深爱的感情历程转变形成情节节奏上的巨大反差。《钢琴课》的影片诉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女性主义的历史还原与追求这种,重要的是在被导演艺术性地还原新西兰毛利土著文化与英国殖民文化相互交融背景下,塑造出了一群理想化的人物和一个极具诗情画意特色的故事,给世人研究女性主义文化拓展出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绽放的女权主义与欲望诉说
  凯瑟琳·富勒把“电影女权主义”归结为女性主义与电影的宽泛领域,简言之就是包含女性主义立场的电影创作、批评和理论建构。对女性的关注并非女性主义电影的第一性,其本质在于通过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与问题、反映特定时代背景中女性的需求。[1]《钢琴课》中,导演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真实地反映她们的思想行动,描绘勾勒出一个唯美真实的女性世界,表达着专属女性的细腻情感和敏感直觉。女主人公艾达唯一的渴望就是弹钢琴,而这种渴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抵挡的。钢琴是她灵魂的寄托,欲望宣泄的客体。在欲望的驱使下,她不断选择一步步向前,充分释放自己,完美地塑造出了一个占据话语权且内心独立的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艾达话语权利的缺失,是其女性意识崛起与反抗精神的典型写照。宗教与科学、历史文化与习俗等多种元素共同构建的父权话语体系,决定了其父亲的绝对统治地位以及艾达话语权的缺失。在无法摆脱父权的统治与压迫的生存环境下,不会说话的艾达其婚姻寄托于仅仅与父亲通过几封信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钢琴成为她唯一自我表达的“第二性”工具,代表着与文明、高尚的沟通,并在功利与现实的丈夫试图贩卖钢琴时与其爆发强烈的对抗与冲突,并最终通过肉体的牺牲而保全了精神的寄托。“钢琴”明确地表达出她对父权话语权的强烈不满和与之不懈的抗争与坚持。“女人有能力在她坚持超越和被异化为客体之间作出选择,每个生存者都应该作为主体存在的需求通过自由选择去设计自己的未来”[2]最终凭借强大的信念与勇气,艾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重获钢琴,并最终实现自己话语权的回归。
  钢琴送还之后却因小船承重的限制面临再次被丢弃的窘况以及最后艾达深入丛林的情节设置,显示出其内心独立意识从最初的反抗到对命运思考成熟阶段的理性表达以及自我意识的最终觉醒。最终,她甩掉缠人的女儿,主动跑到位于密林深处的贝恩斯的茅屋与他共浴爱河。由此可见,艾达这一独立女性勇于反抗由丈夫所象征的父权制的压迫,追求自己自由幸福生活,这就是女性觉醒和女性主义的体现。影片最后,通过艾达选择与钢琴同沉大海,生命窒息瞬间经过痛苦的死亡挣扎而获得新生,奋力向船游去。“钢琴”如同精神的慰藉与情感,被彻底地丢弃入深海之中。艾达几乎用尽生命的力量获得了最终的解放,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认同,彻底将精神负担丢进大海,从精神上结束这种孤独的个体生活形式,渴望与他人交流战胜了自私狭隘的极端利己主义,赢得了“自我”之间搏斗的结局。
  三、唯美的诗意影像风格
  《钢琴课》的影片风格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乌托邦式、具有强烈理想意味并深植于真实历史背景的结构主义风格。影像在影片整个的风格化运作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画面以及色彩的处理更是匠心独运。以影片画面色彩与摄影技术处理等方面为例,影片中大段落地采用红色的人工布光,细腻的布光与故事发展的情节、叙事相吻合,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影片的叙事。摄影造型方面,主要以标准镜头为主,辅助以变焦镜头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奇特的视觉奇观影像风格。运动镜头以及广角镜头的使用比较少,但多数具有神来之笔,总体上达到了清新、深刻的视觉效果。总体而言,导演对整个美术造型、摄影影像风格、剪辑处理等多个方面围绕影片的情节与主题设置进行了全方面的具体技术构思,在清晰地进行艺术交流的同时,为电影艺术的诗意化写意风格作出了独特的尝试。
  该片是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借助个性化的影视语言,实现了主人公人性的自我觉醒。影片中艾达初到岛上,汹涌的波涛拍打海岸,艾达和她的女儿被一群男人所包围,这群男人像野人一般没有教养。灰色笼罩着这一切,营造了一种压抑、神秘、深沉的氛围。同时也是一种暗示,这种压抑的氛围就像男权主义一样,在登岛的同时包围了艾达和她的女儿,使之不得不奋起反抗。贝恩斯带艾达和她女儿到海边,艾达在海边弹钢琴的时候,背景色调透出浅浅的绿色和淡淡的红色,显示出人物的欢愉和激动。而大海的色调也变得更为温和,没有了影片刚开场的阴郁和落寞。表现出贝恩斯被艾达的优雅脱俗所惊艳继而爱上她,色彩的运用极其浪漫并且富有诗意。他们要离开海边时,艾达从画左斜向而行至画右,倾斜式的纵深构图将画面分成艾达、贝恩斯、艾达女儿三个区域,贝恩斯的脚印与她汇合具有爱情的萌芽暗示,似乎在向世界传达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影片中多次出现森林,在深灰色调的烘托之下,遮天的大树和茂密的灌木丛使一切显得非常幽暗潮湿,地面上毫无道路可寻,没膝的泥泞使行走十分困难。无疑,这里森林所代表的是一种障碍,而这种障碍就像是男权社会的枝蔓一样给女性以压迫。在结婚这一场景中,杂乱的雨声使得影片显得压抑、错杂。为她张罗结婚的人喧闹的场景和艾达安静的场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艾达穿上婚纱,镜头只给了她一个在镜子中模糊不清的侧身镜头,却能清晰地表现出她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无所谓甚至是不情愿。钢琴被遗弃在海滩,艾达站在山岩上凝望着钢琴,镜头逐渐推向前去,但并没有推近,钢琴虽然是画面的中心,但却只占据了画面的一小点,灰暗的大海成了背景,造成空间上的疏离和空旷感。该片细腻的镜头运用极其讲究,准确地运用镜头语言来进行故事叙说与主题表达。   四、独特的角色塑造
  “后女权主义者否认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本质论思想强调一致性和同质性让位于差异性和异质性,认为这些差异不仅是个体存在的意义,而且是实现男女多元共生、和谐平衡的基础。”[3]“我自六岁起就没讲过一句话。”电影在开篇时已经交代了女主人公的沉默。虽然艾达是沉默的,但是沉默更有冲击力,女主人公在沉默中用其肢体语言铿锵有力地击退了男性的霸权主义,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主义形象。艾达坚守着自己的独立地位,既不与丈夫同房,也不主动与其交流。艾达的无言其实比有言更能表达她的思想,通过眼神、肢体语言以及行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寻求自由和独立道路上,艾达是如此地坚强,如此地决然。有的时候语言是无法表现这一切的。当她的丈夫发现了艾达和贝恩斯的恋情,冲回家,不顾一切地把艾达拖出来砍下她的一根食指时,艾达还是咬紧牙关,保持沉默,不求饶也不流泪。在电影中,无论何时,艾达都散发着一种平淡的气质。初到岛上,面对着嘲弄她的佣人还有像野人一样的丈夫,她都透露着一种波澜不惊的感觉,就像是这一切的环境都与她无关,这种倔强、坚毅都充分表现了她有着极为强大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影片除了通过艾达来表现女性意识外,艾达九岁的女儿弗洛拉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完全继承了艾达倔强、直率和独立自主的性格,从艾达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也在小小的弗洛拉身上强烈地体现了出来。弗洛拉是反对母亲与贝恩斯的恋情的,她对这件事有自己的判断,她认为母亲是错误的,她并没有因为艾达是自己的母亲就偏袒艾达,在她独立自主的思考下,她站到了母亲的对立面。当艾达将那封写给贝恩斯的信交到弗洛拉手上,她转身就将信送到了斯图尔特的手中。在这件事中弗洛拉是没有受到外人的教授的,她完全靠着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俨然一个成年人的思想。独立自主正是其主体意识的核心表现,这也是该电影极具内涵的一点。
  而她的丈夫斯图尔特,一个优秀的拓荒者、资本家,虽然他很爱艾达,但他读不懂艾达的情感世界。斯图尔特拒绝钢琴就拒绝了话语,拒绝了倾诉,拒绝了挚爱,他剥夺了艾达倾诉的权利同时也剥夺了自己倾诉的权利,这就是男权主义的代表人物,霸道横行,在不顾及艾达的感受下把钢琴扔在码头,为了利益与贝恩斯交换等等。“后女权主义认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建构的,男女两性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并提倡男女两性用对话互补和共识取代矛盾、冲突和对抗,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男女平等、尊重、幸福和团结的两性关系。”[4]所以,悲哀的是因为这样他从未得到过艾达,这样一个人物极具可怜与可恨为一身。一部优秀的电影用女性化的视角来表现女性主义的顽强特征,人物形象鲜活而真实。处于弱势的女人开始抗争命运的安排,追寻平等,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女性主义威严。
  五、结语
  《钢琴课》中艾达近乎颠覆传统的角色塑造以及她对父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激烈反抗与顽强抵制,从失语到通过努力重拾话语,男性凝视的客体到主体转变,都彰显了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与意识。其对爱情的选择是影片叙事的主题,但是纵观整部影片贝恩斯仍是其围绕表达的主题,最终,似乎在向我们表达:在当时的特定的父权社会时代背景下,无论多么地坚韧与抗争,女性试图获取权利的挣扎终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参考文献:
  [1]王岳川.福科:权力话语与文化理论[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06).
  [2]申富英.男性、女性、第三性——论《夜林》中超前的女性意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3]刘岩.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04)
  [4]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丁瑞康,重庆大学电影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发生着猛烈的冲撞。互联网的发展兴起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网络社会”或者叫“虚拟现实”。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似乎一切都可以被虚拟代替,社交、购物、新媒体互动等等。“人”的价值、精神甚至是存在的本质都在悄悄发生这异化。存在主义是对人的存在以及意义进行终极追问的学科,它是一种深层次的研讨,是一种本质性的探寻,是对于现代“虚拟”社会中同样存在的人的意义的关
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爆震流场的数学模型,确定了CE/SE方法的守恒元与求解元,对氢氧爆震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逐次迭代法计算结果和实验
作为三集电视纪录片《延陵季子》的创作谈,从季子是儒家理论的践行者和先行者,及季子是当时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摘要:艺术家创作艺术品是为了供人欣赏、阅读,艺术品是通过观众的接受来实现其存在的价值。艺术品不经过审美接受活动,只是一些没有生命力的物质材料,谈不上价值和影响,只有在接受活动中,它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在艺术家——作品——观众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观众是重要的因素,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渴求与观众对话,通过观众的介入,最终才能完成艺术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艺术审美;艺术接受;观众;艺
摘要:“姐妹情谊”最早是由艾丽斯·沃克提出的,她提倡女性之间结成联盟,互相理解,对抗男权。而《唇红齿白》中的二姐妹对姐妹情谊进行了彻底的反叛,表现出了“姐妹情谊”在现实中的脆弱性,使得我们深思,即使在当今社会,女性获得精神自由也要从自身脱离男权意识的统治做起。  关键词:《唇红齿白》;“姐妹情谊”;杜凤;杜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74
摘要:现在,微电影产业在迅猛地发展,微电影广告也层出不穷,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在社会上引发了热议。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前途是比较光明的,同时,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一场声势浩大的微电影广告革新已经出现。微电影广告如何能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良好地发展下去成为电影广告人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的内涵,将微电影广告和传统的广告
摘要:AutodeskMaya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顶级三维动画软件,服务于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等,是动画专业的必备软件之一。Maya软件从诞生至今,模块菜单界面力保统一,内部架构非常先进,设计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件事情,这对很多个性化的设计师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但也因为如此,许多初学者不能很快地熟练掌握该软件,分不清楚其中些许细微的差别。本文就对Maya材质模块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运动的世界。运动是每种艺术都不可以避免地要表现的主题。然而大多数艺术手段只能记录事物相对静止的瞬间,目前只有影视艺术能比较完整的记录连续运动的物体,这也正是影视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运动画面在电视作品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运动画面的记录是通过摄像师进行拍摄获得的。而在拍摄技巧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对现实中的运动进行画面上的夸大和缩小,甚至改变它的动态、方向和速度等;换句话说,电视摄像
作为处于建筑的最顶端的屋顶常常对建筑物的性格和地位起到决定性作用,屋顶通过自身的形态特征向人们传达着其中所蕴含的各种感情,使得建筑屋顶具有特别的审美意义。中西屋顶诞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中欧艺术设计造诣很深,但是各有其特点。从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来看,所涉领域包括文学和戏曲类、建筑类、绘画类、家具工艺类、陶艺类等五个方面的深刻的造诣。本文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理念,为我们当前艺术设计理念做参考。  关键词:文艺复兴;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82-1从当时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