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树立教育生态的和谐校园理念
1、校园教育生态的空间系统。和谐校园建设,至少关联校内和与学校相关的校外社会两大生态系统。因此学校教育生态,不仅仅包括校园内的教育生态,还包括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宏观教育生态。因此,校园外但对学校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治安环境、文化环境、商业环境、休闲环境、政策环境等,也应列入校园教育生态的空间关注系统。
2、和谐校园教育生态的科学系统。学校教育的本质归根揭底就是“育人”。因此,教育生态和和谐校园关注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以及与此相关的“育”的科学性。有学者强调校园教育生态的科学性必须是符合人性规律的,还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原则,其中第一条是“坚持以人为本”,第二条是“坚持科学发展”。因此,校园教育生态的科学系统最核心的理念应该归一于“以人为本”。由此,要和谐育人的师生关系生态,达到心灵沟通、人格感召、精神引领、学识导航、文化熏陶的境界。要和谐校园生活生态,达到追求积极、审美高尚、举止典雅、情趣丰富、快乐自由的境界。
3、和谐校园教育生态的终极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就奠定了探讨终极目标的基石。教育生态的和谐校园建设的宗旨应当是“德育为先”的育人为根本。由此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的教育生态、法制的教育生态、民主的教育生态、开放的育生态、人文的教育生态等,这些教育生态整合成为最适宜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优良教育生态。有学者对这一教育生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二、和谐的校园管理生态
1、校园内管理生态。就本文讨论的范畴而言,不涉及产权体制,作一般性管理生态探讨。笔者认为,必须构建六个方面的良性运行机制,以优化校园内的管理生态。建立高效的党政(企)协调机制,建立有序的改革发展推进机制,建立顺畅的人才聘任流动机制,建立规范的常规掌控运行机制,建立敏锐的矛盾化解机制,建立科学的战略策划机制。要从现代学校制度的高度,与时俱进,调整和丰富这些机制的内涵。要具有更多的开放性,要积极谋求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的发展,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2、与学校关联的校外管理生态。校外管理生态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庭生态。和谐校园建设要十分重视家庭生态的关注和培育。社会教育生态在某些方面对学校管理生态有显著影响。比如政府宏观政策,区域性行政规范和控管力度,校园所在区域的治安环境和文明风气,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文化环境、安全环境、娱乐环境、休闲环境等,都会影响校外管理生态的现状和发展,必须予以关注,并构建切合实际的校园对应管理生态。
三、和谐的文化生态
1、“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生态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和谐文化生态的根本。和谐校园建设就要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全面地系统地具体地贯彻这个根本。2、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高尚文明的道德风尚是和谐文化生态的灵魂。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和谐文化生态的起点和目标,都应该高于社会和优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做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奢华浮躁之风。吸取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有益精粹。各类学校都应该从这些基本要求出发,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实践,提高和谐文化生态的档次和品位,使之更高雅,更丰富,更富于创造性、时代性、陶冶性,更具有个性特色。3、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环境是和谐文化生态的导向保证。学校是一个全息的生命体,是一个具有与时俱进活力的文化生态体。有专家认为:学校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通过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实现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完美统一。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世界化和自由化倾向问题十分突出。在和谐校园教育生态建设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营造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政治舆论氛围。要特别重视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要全面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学校报刊编审、学校专栏管理、学校社团管理、学校文艺活动、学校文学创作、学校学术理论研究等。要坚持从各个方面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和健康的文化生态。
四、和谐的主体生态
1、和谐校园建设的学生主体观。我们已经认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说和谐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国家教育方针已经明确了和谐校园建设的这一主体生态。和谐校园建设最根本的是为学生提供生命成长的和谐生态。一个人被培养的过程,归根揭底是其生命主体生态成长的过程。最根本的是生命主体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身心的各个方面。2、构建物我和谐的和谐校园生态。物,指自然物质世界。我,指以学生成长为主体的师、生个体。不同的学校有其不同的校园校舍规范、设备设施规范,每个学校都多少还有自己个性化的相关创意。满足课程生态的基本要求,应当是一条基本原则。在确有经济实力,又不加重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可以规划和实施配备优质资源。现在不少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学结合等,实现了资源重组和资源共享、资源优化。
1、校园教育生态的空间系统。和谐校园建设,至少关联校内和与学校相关的校外社会两大生态系统。因此学校教育生态,不仅仅包括校园内的教育生态,还包括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宏观教育生态。因此,校园外但对学校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治安环境、文化环境、商业环境、休闲环境、政策环境等,也应列入校园教育生态的空间关注系统。
2、和谐校园教育生态的科学系统。学校教育的本质归根揭底就是“育人”。因此,教育生态和和谐校园关注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以及与此相关的“育”的科学性。有学者强调校园教育生态的科学性必须是符合人性规律的,还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原则,其中第一条是“坚持以人为本”,第二条是“坚持科学发展”。因此,校园教育生态的科学系统最核心的理念应该归一于“以人为本”。由此,要和谐育人的师生关系生态,达到心灵沟通、人格感召、精神引领、学识导航、文化熏陶的境界。要和谐校园生活生态,达到追求积极、审美高尚、举止典雅、情趣丰富、快乐自由的境界。
3、和谐校园教育生态的终极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就奠定了探讨终极目标的基石。教育生态的和谐校园建设的宗旨应当是“德育为先”的育人为根本。由此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的教育生态、法制的教育生态、民主的教育生态、开放的育生态、人文的教育生态等,这些教育生态整合成为最适宜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优良教育生态。有学者对这一教育生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二、和谐的校园管理生态
1、校园内管理生态。就本文讨论的范畴而言,不涉及产权体制,作一般性管理生态探讨。笔者认为,必须构建六个方面的良性运行机制,以优化校园内的管理生态。建立高效的党政(企)协调机制,建立有序的改革发展推进机制,建立顺畅的人才聘任流动机制,建立规范的常规掌控运行机制,建立敏锐的矛盾化解机制,建立科学的战略策划机制。要从现代学校制度的高度,与时俱进,调整和丰富这些机制的内涵。要具有更多的开放性,要积极谋求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的发展,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2、与学校关联的校外管理生态。校外管理生态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庭生态。和谐校园建设要十分重视家庭生态的关注和培育。社会教育生态在某些方面对学校管理生态有显著影响。比如政府宏观政策,区域性行政规范和控管力度,校园所在区域的治安环境和文明风气,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文化环境、安全环境、娱乐环境、休闲环境等,都会影响校外管理生态的现状和发展,必须予以关注,并构建切合实际的校园对应管理生态。
三、和谐的文化生态
1、“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生态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和谐文化生态的根本。和谐校园建设就要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全面地系统地具体地贯彻这个根本。2、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高尚文明的道德风尚是和谐文化生态的灵魂。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和谐文化生态的起点和目标,都应该高于社会和优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做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奢华浮躁之风。吸取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有益精粹。各类学校都应该从这些基本要求出发,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实践,提高和谐文化生态的档次和品位,使之更高雅,更丰富,更富于创造性、时代性、陶冶性,更具有个性特色。3、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环境是和谐文化生态的导向保证。学校是一个全息的生命体,是一个具有与时俱进活力的文化生态体。有专家认为:学校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通过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实现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完美统一。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世界化和自由化倾向问题十分突出。在和谐校园教育生态建设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营造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政治舆论氛围。要特别重视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要全面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学校报刊编审、学校专栏管理、学校社团管理、学校文艺活动、学校文学创作、学校学术理论研究等。要坚持从各个方面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和健康的文化生态。
四、和谐的主体生态
1、和谐校园建设的学生主体观。我们已经认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说和谐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国家教育方针已经明确了和谐校园建设的这一主体生态。和谐校园建设最根本的是为学生提供生命成长的和谐生态。一个人被培养的过程,归根揭底是其生命主体生态成长的过程。最根本的是生命主体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身心的各个方面。2、构建物我和谐的和谐校园生态。物,指自然物质世界。我,指以学生成长为主体的师、生个体。不同的学校有其不同的校园校舍规范、设备设施规范,每个学校都多少还有自己个性化的相关创意。满足课程生态的基本要求,应当是一条基本原则。在确有经济实力,又不加重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可以规划和实施配备优质资源。现在不少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学结合等,实现了资源重组和资源共享、资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