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创新教育督导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于2007年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了我国的基础教育监测制度。重庆市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得到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并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唯一的省级合作单位。笔者作为教育督导与评价研究所一员,通过去重庆考察,细品重庆市关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做法,初步探索湖南特色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一、重庆做法
1.基本情况: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09年8月挂牌成立,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合署办公,为市教委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0名。其中与监测工作相关的机构有办公室(含财务、党务等)5人,基础教育所5人,理论研究室3人,数据及信息中,06人。
2.领导体制: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市教委统一领导下进行。
3.主要职责:①研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开发相应的监测工具和技术,建立监测资源库。②遴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建立监测专家资源库。③组织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编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建立监测数据库。④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施相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相应支持。⑤为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开展培训交流。
4.工作重点:对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状况和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监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帮助寻求解决方案,不断探索基础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为教育决策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经费保障:市教委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项经费,监测中心每年根据监测项目任务向市教委申报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工作经费,以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在重庆做法中品出其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领导决心大,重庆市教委主任分管,实施“一把手”工程。督导室为质量监测工作提供行政保障。实行管办评三分离机制,政府管理教育的模式由“行政控制模式”转向“监督与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置、强化资源积累。
2.保障有力,讲求实效。一是经费到位。二是设备购置较齐全。三是组建了专家团队,以“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高)标准面向全国招录专业人员。
3.整章建制,严格落实。建立了较完整的监测制度。
4.创新办法,逐步推进。一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基础教育监测数据库;二是建立了市、区县、样本校监测领导小组及监测办公室等完善的监测实施体系。三是首先选择了中小语文和数学进行监测。四是借教育部、兄弟省市监测中心力量及国外先进的监测办法,逐步推进本市监测科学发展。
三、初探湖南特色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为尽快探索具有湖南特点的监测体系,有效推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重庆做法中受启示,湖南监测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机构建设:应成立湖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分管督导和基础教育工作的厅领导、省教科院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有督导室、基教处等主要负责人;监测中心实施机构,由省教科院主要负责人担任中心主任,督导室和省教科院督导评价所负责人担任中心副主任;扩充监测中心人员编制,将省教科院督导与评价研究所目前的3个扩充到10个编制,引进有较高学历、有较高职称、有工作经历,且结构合理的专业人员,专门用于质量监测,实行督导评价所与监测中心业务工作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聘请专家团队,在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依据监测任务,每年在相关单位聘请50人左右的专家队伍,承担监测工具研发、数据分析等任务。
2.确定监测重点。限于各方面条件,目前重庆市对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只实施对义务教育4年级、8年级的质量监测。考虑我省条件及起步,应走“监测同步、合作共享、先市后县”路子。
3.提供经费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主要包括监测工具研发、分层抽样、监测实施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水平划定、监测报告撰写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诸多流程。以监测工具研发为例,其流程包括了建立监测框架、编制监测工具、检验工具质量等,每个流程还要通过2-3轮的修订、预试、审查,最后才能成为符合信度、效度要求的测试工具。由于监测工具研发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监测实施需要较大规模的分类培训,数据分析需要信息化设备的支持,加之监测工作高保密性对场地、设备、运输的特殊要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较多经费的支持。据教育部监测中心估算,仅仅监测工具研发,每个测试题费用在2万元左右。
4.形成监测体系。科学性、权威性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要求。要整章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办法,尤其在专家团队建设、工具研发、数据运行信息化等关键性、专业性环节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省、市、县、校联动的整体格局,形成监测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教科院教育督导与评价研究所)
(责任编校:白水)
一、重庆做法
1.基本情况: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09年8月挂牌成立,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合署办公,为市教委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0名。其中与监测工作相关的机构有办公室(含财务、党务等)5人,基础教育所5人,理论研究室3人,数据及信息中,06人。
2.领导体制: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市教委统一领导下进行。
3.主要职责:①研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开发相应的监测工具和技术,建立监测资源库。②遴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建立监测专家资源库。③组织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编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建立监测数据库。④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施相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相应支持。⑤为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开展培训交流。
4.工作重点:对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状况和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监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帮助寻求解决方案,不断探索基础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为教育决策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经费保障:市教委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项经费,监测中心每年根据监测项目任务向市教委申报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工作经费,以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在重庆做法中品出其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领导决心大,重庆市教委主任分管,实施“一把手”工程。督导室为质量监测工作提供行政保障。实行管办评三分离机制,政府管理教育的模式由“行政控制模式”转向“监督与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置、强化资源积累。
2.保障有力,讲求实效。一是经费到位。二是设备购置较齐全。三是组建了专家团队,以“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高)标准面向全国招录专业人员。
3.整章建制,严格落实。建立了较完整的监测制度。
4.创新办法,逐步推进。一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基础教育监测数据库;二是建立了市、区县、样本校监测领导小组及监测办公室等完善的监测实施体系。三是首先选择了中小语文和数学进行监测。四是借教育部、兄弟省市监测中心力量及国外先进的监测办法,逐步推进本市监测科学发展。
三、初探湖南特色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为尽快探索具有湖南特点的监测体系,有效推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重庆做法中受启示,湖南监测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机构建设:应成立湖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分管督导和基础教育工作的厅领导、省教科院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有督导室、基教处等主要负责人;监测中心实施机构,由省教科院主要负责人担任中心主任,督导室和省教科院督导评价所负责人担任中心副主任;扩充监测中心人员编制,将省教科院督导与评价研究所目前的3个扩充到10个编制,引进有较高学历、有较高职称、有工作经历,且结构合理的专业人员,专门用于质量监测,实行督导评价所与监测中心业务工作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聘请专家团队,在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依据监测任务,每年在相关单位聘请50人左右的专家队伍,承担监测工具研发、数据分析等任务。
2.确定监测重点。限于各方面条件,目前重庆市对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只实施对义务教育4年级、8年级的质量监测。考虑我省条件及起步,应走“监测同步、合作共享、先市后县”路子。
3.提供经费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主要包括监测工具研发、分层抽样、监测实施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水平划定、监测报告撰写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诸多流程。以监测工具研发为例,其流程包括了建立监测框架、编制监测工具、检验工具质量等,每个流程还要通过2-3轮的修订、预试、审查,最后才能成为符合信度、效度要求的测试工具。由于监测工具研发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监测实施需要较大规模的分类培训,数据分析需要信息化设备的支持,加之监测工作高保密性对场地、设备、运输的特殊要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较多经费的支持。据教育部监测中心估算,仅仅监测工具研发,每个测试题费用在2万元左右。
4.形成监测体系。科学性、权威性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要求。要整章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办法,尤其在专家团队建设、工具研发、数据运行信息化等关键性、专业性环节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省、市、县、校联动的整体格局,形成监测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教科院教育督导与评价研究所)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