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吐鲁番婚礼套曲节奏型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吐鲁番维吾尔族的传统婚礼套曲具有传达婚礼进程的信息作用,套曲中每首曲目的程式性作用离不开纳格拉所演奏的吐鲁番独特的节奏型。本文将例举婚礼套曲中具有代表性曲目的鼓点节奏型予以分析,阐明吐鲁番婚礼套曲及纳格拉鼓在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维吾尔婚礼套曲;吐鲁番纳格拉;节奏型
  众所周知,婚礼习俗是能够反映出民族文化的重要礼仪仪式,维吾尔族的婚礼更是其众多文化风俗仪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仪式形式。吐鲁番维吾尔族传统的婚礼仪式具有一定程式性的模式,并且婚礼当中的乐曲对其程式性起着标志性作用;婚礼的进程能通过演奏的曲目进行判断,所以婚礼套曲在吐鲁番维吾尔族婚礼中有能够传达信号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维吾尔族婚俗仪式也逐渐有了很多变化,同时也造成了传统婚礼乐曲逐渐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一、吐鲁番维吾尔族婚礼套曲
  本文所分析和例举的婚礼套曲皆是吐鲁番维吾尔族传统的婚礼仪式套曲中的曲目。吐鲁番传统的婚礼套曲依据婚礼的进程按顺序演奏或演唱,简单的顺序如下:
  婚礼当天的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染红天际,鼓吹乐班在新郎家的房顶奏起Saba Muqqam《吐鲁番萨巴木卡姆》,表示对婚礼的祝福及告知大家婚礼已经开始。新郎在前往迎娶新娘的途中要演奏鼓吹乐曲yal《叶勒》。在新娘家演奏吐鲁番的Dolan Muqqam《多郎木卡姆》则表示新郎已接新娘迈出了娘家的门。紧接着若曲目变换为tēriq《铁热克》,则象征着新娘被接上车并起程前往新房。娶回新娘的途中有人进行yvsvn tuzash贺栏时,音乐将即兴的演奏麦西来甫曲目或者是nazirkum《纳兹尔库母》等。到达新郎家(新房)时立即改奏曲目Shadiyanā《夏地亚那》表示新娘即将进门。接新娘入门后与新郎一并坐在一起,九个男子或者七个男子站在一对新人身后用手鼓伴奏演唱歌曲teriq《铁热克》表示对新人的祝福,此时新人的长辈亲吻新娘的额头,将新郎的花帽换成salla以表示祝贺他要组建自己的家庭等礼仪。礼仪结束请新娘进屋后,鼓吹乐随机奏响麦西来甫曲目请来客们热闹的跳舞进行欢庆等等。可见婚礼当中有民间歌曲以及吐鲁番的部分木卡姆按照程式顺序组成了传统的婚礼套曲形式,套曲都是用纳格拉(nagir)和苏乃依(svnay)演奏的,除了手鼓演唱版本的歌曲《铁热克》。
  二、关于纳格拉
  纳格拉鼓在新疆维吾尔族当中几乎家喻户晓,在重大的节日及婚礼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研究维吾尔族纳格拉的文献很多,查阅一些国内外文献可得知这种乐器形状各异,但相似之处较多,基本上是音高不同的两个片面鼓为一组使用。《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nf Music and Musicians”中对Nagārā的解释是:半球形碗状体铜鼓naubat、naubatkb ā na或naqq ā rakb ā na是在宫殿或者寺庙中使用的军器或仪式乐器,在民间则是用来為舞蹈和狩猎伴奏。对Nakers的解释是:中世纪的小铜鼓(smaH kettledrems),起源自阿拉伯或者撒拉逊人(阿拉伯人的古称)。20世纪末这个乐器在北非、土耳其、埃及、叙利亚等地方的代表是碗状体形的小鼓,鼓身由木头或金属作为材质,并将顶部开口用动物皮覆盖。演奏时通常由一对组成,一个是高音,另一个的音高相对低一些,具有非洲和东方鼓的特征。纳格拉可放在演奏者的前方较低的墙或者阳台或者地面上演奏。
  可见以上对纳格拉特征的描述与当今的维吾尔族纳格拉(naghra)非常相似,但众多文献当中对于新疆维吾尔族何时起有了纳格拉却没有明确的记载。笔者认为吐鲁番自从有了音乐文化起,纳格拉是一定存在的,因为纳格拉历来在吐鲁番本土音乐当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吐鲁番婚礼套曲几乎从头至尾都用鼓吹乐(纳格拉鼓和唢呐)形式演奏,故若没有纳格拉响亮的击奏声,就仿佛婚礼没有任何喜庆热闹的氛围。日常生活当中若有新开业的店面、企业等,都会请鼓吹乐班在其门口吹奏若干个小时以表示欢庆。再如吐鲁番的十一套木卡姆都有独立的鼓吹乐版本,可用纳格拉与唢呐完整的吹奏下来。
  三、节奏型特点
  鼓吹乐作为吐鲁番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形态和新疆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独特性。如吐鲁番的十一套木卡姆都可用纳格拉与唢呐完整的演奏下来,其节拍节奏和吐鲁番木卡姆演唱版本有着相当的区别。再如传统的婚礼仪式当中纳格拉的节奏型变化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使吐鲁番的婚礼套曲具有更为清晰的程式性。前文简单介绍过几首代表性婚礼套曲的程式顺序,下面以四首代表性曲目为例对节奏型进行简单分析:
  (一)《多郎木卡姆》Dolan Muqqam在婚礼当中作为传达“新娘被新郎从娘家接出了门”这一信息的曲目
  像这样,吐鲁番木卡姆中的几个部分也成为了婚礼当中不可欠缺的,具有程式作用的必奏曲目。笔者认为必奏的几首木卡姆在婚礼场合可归属为婚礼套曲。
  《多郎木卡姆》由Mukaddima木凯迪满、chikit且克特、Bashichikit巴西且克特、sanam赛乃姆、Saliqa赛勒克、ch u sh u rga尾声六部分组成。纳格拉在且克特部分时开始击奏,节奏型为:
  谱例1
  谱例中最上面一条线代表左边的高音鼓,视谱时念(tak),中间的线表示中音鼓念(dum),最下面线代表低音鼓。一对高音鼓和中音鼓由一个人演奏,故上面两条线的音符当中,符杆朝下表示右手击奏,符杆朝上表示左手击奏(以下谱例皆是)。
  且克特部分的节奏型是以四分音时值为一拍,共六拍为一组循环演奏形成的,故当地乐手称之为六拍节奏,他们没有四六拍这种概念,若用西方音乐理论可视为拍节奏型的循环。
  巴西且克特和赛乃姆部分的节奏型是一样的,如谱例2所示,是以四分音时值为单位,四拍为一组循环的节奏型,维吾尔族当地乐手称之为四拍节奏型,以西方的节奏型形式分析则是拍。   谱例3较为特殊:左手敲打的鼓点是在右手敲打相应节奏时值内完成的倚音节奏。这是赛勒克部分与尾声的节奏型,这一部分的节奏型较为特殊,若除去倚音分析,可看出是以四分音时值为一拍的八拍节奏型。
  从以上三种节奏型可知吐鲁番《多郎木卡姆》的纳格拉节奏型由到拍再到最后复杂的拍,特点是切分音节奏感较多,每一种节奏型一开始都带有强烈的切分色彩。
  (二)《叶勒》yal在一场婚礼中被前后演奏两次
  第一次是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在新郎家演奏,表示这一家明天要举行婚礼故提前庆贺引入婚庆的氛围。第二次是前文介绍过的在新郎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时演奏。《叶勒》的节奏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节奏型与以上分析过的《多郎木卡姆》赛乃姆部分的节奏型一样,故在此省略。
  第二部分的节奏型如谱例4是以四分音时值为一拍的八拍循环节奏型,即拍。《叶勒》的节奏型与《多郎木卡姆》的节奏型不但有相同的部分,还有共同特点,即也以切分音节奏色彩为主。
  (三)《夏迪亚纳》Shadiyana或称shadimani,有欢乐、欢庆之意
  在接新娘到达新房时,鼓吹立即奏响《夏迪亚纳》以示新娘被接到家里的欢乐气氛,同时起到提醒屋内在等待迎亲队伍到来的东家要出来接待新人队伍的作用。《夏迪亚纳》的基本节奏型如下:
  以四分音时值为一拍,共十二拍为一组循环演奏。其节奏特点是律动性很强,节奏型规整,鼓点很激烈,非常具有欢庆色彩。在演奏纳格拉时,技艺较高的鼓手会在原有的基本节奏型基础上进行即兴加花变奏。
  加花變奏部分一般只在前四拍用高音鼓和中音鼓进行变奏,第五拍又合到原有节奏型当中。可见谱例6中前四拍是在谱例5前四拍节奏型基础上的变奏,变奏的节奏型还有很多种。
  谱例7是其余两种加花变奏的节奏型(前四拍加花部分),在纳格拉演奏过程中每一首曲目都会有加花变奏的片段。一般只有技艺高超的人才能够在演奏时即兴变奏出好听的鼓点,变奏方式都是在原有节奏型基础上变换节奏型。
  谱例8是尾声的节奏型,以四分音为一拍,四拍为一组的节奏,即拍。具有强烈的切分音色彩,律动性依然很强烈。
  可见吐鲁番婚礼套曲中纳格拉的节奏型很丰富,也具有独特性,也可以说相对于曲目的苏乃依旋律而言,嘹亮的纳格拉节奏更是成为了婚礼当中传达婚礼进程信息的信号。
  四、结语
  吐鲁番维吾尔族婚礼套曲流传至今的传统形式只有在鲁克沁镇能够较为完整的见到,套曲中每一首曲目都以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起到传达婚礼进程信息的作用,从而使套曲具有程式性,其节奏型与表演方式不同于新疆其他地区维吾尔族鼓吹乐表演现象。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各种乐人班社或乐人组合不断增加,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明显改善,但这也导致了一些新音乐理念下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演奏的崛起。即,将原生态音乐进行大幅度改编,缩短或任意延迟曲调等人为的改编节奏型,给原生态传统音乐的继承和保护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论证吐鲁番维吾尔族婚礼套曲以及纳格拉节奏型的传统性和独特性,进一步阐明这种音乐现象在吐鲁番维吾尔音乐文化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而音乐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元素;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文围绕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的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也是音乐教育的隐性目标。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纵观音乐欣赏教材,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它对培养学生人文意识、陶冶学生人文情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农村中学生见识较少、视野相对局限,教师该如何通过音乐欣赏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提升人文修养;培养人文意识;渗透人文情感三个方面进
期刊
【摘要】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适应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验室在音乐本科技术型人才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验室综合运用的策略研究,旨在有效提高音乐专业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根据学生自身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专业技能的侧重训练,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以期能够为转型发展视域下地方高校培养应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工作十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师,经过总结发现,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严重忽视学生聆听习惯培养。实质上,“倾听”属于知识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小学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听觉学科,聆听习惯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针对音乐聆听进行大胆探索,进而大力积累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聆听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調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在中职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合理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弥补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不足,有效提升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具体分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中职音乐;应用策略  【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每一门学科在课堂中追求的目标之一。音乐课的有效课堂是否由教师完全主导,发挥其专业特长“唱、跳、奏、舞、画”塞满一节课呢?是只是让是学生反复聆听,听到乐曲贯彻心底呢?其实不然,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着异曲同工之意,我们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音樂的海洋中遨游;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重点,但并不是以重复、枯燥的方式
期刊
【摘要】早在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系统的语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不同状态来表达自身的情绪。音乐和情感从一开始就是联系在一起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同时,人们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  【关键词】音乐;情感;美学;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就有人提及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乐记》中有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并
期刊
風,就这么坐着
期刊
[摘要]丝绸之路最典型的音乐文化是木卡姆,它具有鲜明的音乐体系和民族特色,本文从音乐文化渊源入手,探讨一下就丝绸之路木卡姆音乐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木卡姆;丝绸之路;文化渊源;发展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腹地,通达中亚,蔓延至欧洲海港,在历史的长河中蜿蜒辗转了上千年。来自中原王朝的商旅客人,踏出陽关进入西域,异域风情扑面而来,随时随处可见可闻的木卡姆带给他们的是强烈的心灵冲击。东起新疆,西抵土耳其
期刊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作为其中最优秀的文化沉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久远、类别丰富,而且演奏形式和风格繁多,具有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目前它已然演化成了中华文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针对新型乐器的改革不断深化,人们逐渐看到大量传统乐器所表现出的全新姿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演奏形式越来越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