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合新教学大纲指定的由百名专家推荐的《中华经典诵读》,是一本适合小学生读记的好书。我们不能束之高阁,应该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这样做,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然而,古典诗词语言不同于现代白话文,语意不易理解,如果指导诵读不得法,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会把诵读欣赏当成一种负担。其实,古律诗或绝句都讲究押韵,而且对平仄声(声调)有一定的要求,熟读后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极富有节奏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诵读形式上讲究变化,在理解记忆上诉诸直观形象,在检查巩固上另辟蹊径,学生诵读古诗自然兴趣高涨。本文试从上述角度,就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做粗浅的探讨。
  
  一、在朗读形式上做文章
  
  朗读练习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個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当然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可以不像读语文教材那样坐得端端正正,我们不妨学学古人一卷在手,摇头晃脑,踱步而诵,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使其步步深入诗人感情的变化之中,这对培养学生对诗句情味的感悟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二、在背诵比赛中见高低
  
  学生熟读后,我们就要指导背诵,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记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背诵比赛。其形式不妨采取“打擂台”的方式,先请班上古诗背得最多的同学当擂台主,其他同学到台上挑战,老师作裁判。方法是:老师任意说一题目,谁先抢着背出来就谁胜,几轮下来,赛胜的同学被大家称为“小诗人”。这样,鼓励学生争当“小诗人”,组织学生大声诵读,在学生中掀起读古诗、背古诗的热潮,引发了学生朗读、欣赏、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三、在形象表述上巧结合
  
  作画和阅读本不是同一认知范畴,但只要结合得巧妙,就能取得以画助读的效果。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的《画鸡》一文,其内容是: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首诗浅显易懂,学生读来琅琅上口,新课伊始,教师可播放《大公鸡》这首歌,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诗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教学快结束时,老师要求学生能由诗意发挥想象作一幅威武昂扬的大白公鸡图,然后举行画展,这样,在色彩缤纷的画中,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课虽终趣未完”的诵读情趣。
  
  四、在才艺表演上下功夫
  
  大美学家王国维这样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这是说的景因情生、情景交融。苏轼也这样评价王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们都是在说言为心声。这就是说,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他们认真自读古诗后,可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来表述古诗的意境。边背诵边表演,这样会增进学生对诗句所描述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及“彼情彼景”都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从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朗读《游子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该如何动作配诗,并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读。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让在表演中出色的同学扮演诗中角色,他们表演的慈祥的母亲,手拿针线赶制将要出远门的孩子的衣裳,一针一线缝得又细又密,生怕孩子迟迟不回家园。学生们那声情并茂的背诵,入情入境的表演,博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再如,学校还可以设立“读书节”,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做汇报演出。这样,读中演,演中记,不仅促进了背诵,还激发了学生的审美兴趣。学
  生背得快、记得牢,学习兴趣高。
  
  五、让学生与古诗“日久生情”
  
  我们应当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见面,做到天天有新诗,日日有检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创设古诗词诵读审美环境。开始,我们可以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小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古诗,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有新鲜感,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的阅读和研习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词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爱读古诗文的习惯,无疑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六、让学生吟诗健身启智立德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背诵古诗文时,背得快,忘得也快。我们试着挑选一些短小精辟、节奏感强的古诗文,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们在跳皮筋、跳绳的同时,拍手击掌,欢声吟唱。学生既复习了学过的古诗文,又锻炼了身体,难怪他们会乐此不疲呢!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知识日益丰富,审美情趣逐步提高,我们也在此间把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播进了学生的心田。
  我们有义务去探索更多的、更适合小学生的诵读古诗的方法,努力培养他们诵读古诗的兴趣,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校园活跃起来,鼓励学生去读更多更好的书,从而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其他文献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 STD),主要引起男性的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在女性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常因不能及时医治而导致病菌向深部扩散,引起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并能导致不孕症。淋病发病率高,是当前性病防治中的重点。由于淋病奈瑟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淋病
摘 要:高职校文言文一直是令老师们头痛、学生厌烦的内容,如何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乐学、老师乐教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得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此做了某些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 高职 教学方式    一、文言文“教”与“学”现状分析    什么是文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上说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那么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笔者在职校从教语文近10年
创新思维,是指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其本质是创造。几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大都只注重现代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很少注重文言文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也理当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也必须“推陈出新”。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作以下五个方面探讨。    一、通过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所
肠道黏膜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免疫屏障,它的免疫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的生产性能,本试验旨在探究中药玉屏风散对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玉屏风散的推广应用打下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的一种禽类重要的肿瘤性疾病,目前在我国的流行和危害越
利用生物统计方法对用于低硫苷油菜育种后代材料筛选、定量的的氯化钯—分光光度法操作的可靠性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1次重复测定可对硫苷含量差值为0.048mg/g的种子样品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根据菌体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分为35个血清型(1-34型,1/2型)。世界范围内以SS2流行最广,致病性最强。猪链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