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鼠胚胎胸腺联合后肾原基同种和异种移植至环磷酰胺(CP)预处理去胸腺受体鼠,探讨能否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
方法从受孕第16天(E16)的Lewis大鼠胚胎中提取成对胸腺和后肾原基,分别植入以CP预处理(BN鼠80 mg/kg、C57BL/6鼠200 mg/kg,腹腔注射,q6d×4)的去胸腺实验(Ⅰ)组或对照(Ⅱ、Ⅲ、Ⅳ)组受体腹腔,术后CP用量减半并联合环孢素[CsA,BN鼠8 mg/(kg·d)、C57BL/6鼠CsA12 mg/(kg·d)]皮下注射,每日一次×12 d,给药至第13天停药。移植后行胸腺、后肾移植物的形态学及功能检查,检测受体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皮肤移植试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其他参数作方差分析。
结果异种移植后14 d,C57BL/6鼠未见Lewis鼠胸腺和后肾原基生长。同种移植后21 d,部分实验(Ⅰ)组BN鼠胸腺及后肾发育尚好,显示一定的泌尿功能。实验(Ⅰ)组BN鼠Banff排斥反应分级最轻(χ2=6.316,P<0.05),血清IL-2和IFN-γ含量分别为(388.92±55.98) ng/L(F=9.794,P<0.01)和(51.37±7.43) ng/L(F=4.120,P<0.05),与对照(Ⅱ、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供体Lewis和无关Wistar鼠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8.7±0.8) d和(5.8±1.2)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7,P<0.01);与对照(Ⅱ、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21,P<0.01);对MLR脾细胞刺激指数(SI)分别为1.7±0.2和3.7±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8,P<0.01);与对照(Ⅱ、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87,P<0.01);各(Ⅰ、Ⅱ、Ⅲ、Ⅳ)组对第三品系Wistar鼠皮片存活时间(F=0.756,P>0.05)和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0,P>0.05)。移植后5~7周,移植后肾和胸腺排斥反应加重,逐渐形成结缔组织瘢痕。
结论使用CP预处理方案,Lewis鼠E16胸腺和后肾原基,在异种C57BL/6鼠腹腔内未能生长发育;在同种BN鼠腹腔内可继续发育,形成器官,尽管未诱导出免疫耐受,但可产生供体特异性免疫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