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修平治疗面肌痉挛经验举隅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sh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面肌痉挛;镇肝熄风汤,黄连温胆汤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0-0027-01
  
  面肌痉挛症为现代医学之病名,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痉挛性抽动或无痛性强直。通常情况下痉挛仅限于一侧,故又称为偏侧面肌痉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后逐渐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其他面肌,以口角肌肉抽搐最为明显,严重时可累及同侧颈阔肌。紧张、疲倦、自主运动时抽搐加剧,入睡后停止,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见。少数患者病程晚期可伴患侧面肌轻度瘫痪。导师相修平从医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导师治疗面肌痉挛2例经验介绍如下。
  
  1 阴虚风动型
  
  乔某,女,51岁,于2009年7月12日初诊。右侧口角不自主抽动20多天,逐日加重,昼夜发作,影响说话及睡眠,伴耳鸣,情绪异常时加重,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治以柔肝熄风、通络止痉,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怀牛膝20 g,天冬20 g,白芍15 g,玄参24 g,龟板9 g,茵陈12 g,生龙牡各30 g,生麦芽15 g,川楝子6 g,天麻9 g,钩藤12 g(后人),甘草6 g。15剂后症状明显减轻,2诊白芍改为30 g,加代赭石30g,继服3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本病多与“风”有关。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则变生内风,发为面肌抽动,肝为刚脏,主筋,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则筋脉失养;肝为罢极之本,疲劳过度,气血耗损则筋脉不荣均可致筋急瘛疚,肝风内动,另外络脉空虚,外风人中亦可内外合邪而发病。本患者中年女性,形体偏瘦,面部偏红,属于肝肾阴虚而生风。上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药。代赭石和龙骨、牡蛎相配,降逆潜阳,镇肝息风,是为臣药,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五味配合君药清泄肝阳之有余,调达肝气之郁滞。肝火偏旺者加天麻、钩藤以有利于肝阳之平降镇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镇肝熄风、滋阴止痉之效。
  
  2 痰热生风型
  
  白某,男,65岁,于2008年8月25日初诊。右下眼睑不自主跳动5 a。加重2月余,午后尤甚,甚则牵及右唇角跳动,时觉右眼拘急不适,疲劳时加重,久治不效。患者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纳尚可,眠差,二便调。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12 g,枳实9 g,竹茹12 s,陈皮15 g,清半夏9 g,茯苓20 g,泽泻15 g,钩藤20g,川牛膝15g,白芥子9g,胆南星12g,生龙牡各30g,僵蚕12 g,丹皮12 g,丹参9 g,甘草8 g。7剂后面肌痉挛稍有减轻。2诊加干姜12 g,肉桂6 g再服15剂,症状大减,随后以上加减调理共50余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王肯堂在《证治准绳·颤振》中指出:“……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孙一奎在《赤水玄珠·颤振门》亦指出:“……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化生乏源,致肌肤失养而发为面肌抽动,或因肝病及脾、内生痰湿、久而化热痰湿阻络而发病,治以清利湿热,涤痰熄风为主,本例患者平素嗜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湿聚成痰,痰热内蕴,加之患者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偏亢,痰热互结壅阻经脉而动风,方中黄连清泻心火,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枳壳行气消痰,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配以白芥子、胆南星祛风痰及经络之痰,丹皮、丹参凉血活血,川牛膝引火热下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佐以干姜、肉桂防诸药寒凉太过损伤脾胃,本例不治风,而治生风之本,痰浊去,则风自灭,处方简练,疗效满意。
  (感谢相修平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李安源;名医经验;学术继承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11-03  李安源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近40载,擅长治疗儿科疑难杂症,尤其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颇有效验。现将其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学术思
期刊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中最为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妇科门诊的60%左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其癌变率为2.5%,较非宫颈糜烂高6倍。因此,提高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对防止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物理治疗成为治疗宫颈糜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存在阴道排液多,流血时间长或多,创面愈合时间长的现象,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笔者自2008年9月~2010年8月共收治
期刊
关键词:胃食道反流性咳嗽;和胃止咳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2—0040—01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涉及微量误吸、食管一支气管反射、食管运动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等,目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多叶越南槐和山豆根的药理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0.6%醋酸所致扭体法,毛细玻璃管凝血时间法,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法,免疫器官法和小鼠负重游泳等实验,观察多叶越南槐和山豆根、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肝损伤、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结果:多叶越南槐和山豆根均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活性;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和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结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药依托度酸(依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葛根二藤汤加减口服及外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扶正颗粒抗炎、退热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用药后分别计算肿胀度、肿胀率、抑制率。(2)建立内毒素所致高热家兔模型,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3)了解清热解毒扶正颗粒对高热家兔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清热解毒扶正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所致家兔的高热,中剂量组对内毒素致高热家兔的C-反应蛋
期刊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眩晕是神经科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从2009年2月~2009年6月应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Ⅷ眩晕4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马蹄香用于治疗树鼬人工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取得良好的止泻效果,肠粘膜绒毛呈修复过程。马蹄香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是安全有效的,无任何不良反应。并对非轮状病毒肠炎也有较好疗效。动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马蹄香无明显毒副反应,对人和动物血象、肝肾功能及心脏无明显影响。为更好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马蹄香,本研究测定了马蹄香散剂和5种治疗胃肠病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便利于深入研究马蹄香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
期刊
关键词:创伤性肩周炎;补阳还五汤;椎拿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2-0046-01    创伤性肩周炎是由于外力作用于肩关节,造成肩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单纯周围软组织损伤,往往因治疗不及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肌腱、韧带、关节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退行性变,并发生渗出、纤维化,引起滑膜与关节软骨粘连、肩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间发生粘
期刊
关键词:学术思想;名医经验;陆家龙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0-0005-04    陆家龙原任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首届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云南指导组专家,云南省第一批、第二批老中医药带徒工作指导老师,昆明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原会长,陆老出生于中医世家,家学渊源,幼承庭训,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