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男:r敢不敢成为不一样的『1』?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棕熊老师教孩子们学写数字“1”,大家学得特别认真.更有趣的是,每个孩子写出来的“1”都不一样——小螃蟹横着爬,写出来的“1”也是横着的;小鸟飞来飞去,在大自然里找到了“1”;小蛇会变化身体造型,自己就能变成“1”;还有戴帽子的“1”、会跳舞的“1”、小小的“1”……在棕熊老师眼里,每个孩子写的“1”都是很棒的.
其他文献
张梅玲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界深耕数十年,她科学、前瞻的家庭教育理念影响了无数家庭.同样,她也是一位慈祥的姥姥,在育儿道路上,在与子女的交流上,她也颇有心得.此次我们有幸请到张梅玲老师来谈谈隔代育儿之道.
期刊
乐乐养成了不让看电视就不吃饭的坏习惯.妈妈试图改掉乐乐的这个习惯,不吃就让乐乐饿着,但饿几顿之后能好一两次,之后还是坚持要看着电视吃饭.rn坏习惯是怎么养成的?rn宝宝边吃饭边看电视危害大于益处,比如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容易发生意外,还可能影响宝宝的视力发展.那宝宝是怎么养成这样的坏习惯的呢?
期刊
一个绘本创作的底层逻辑:童年生活rn我创作的每一个故事都跟我的童年现实生活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结.rn《树王》是因为我小时候一直有个愿望,想种一棵很大的树.这么一个小小的童年梦想,就在创作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期刊
这里背靠西山山脉,rn眺望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rn这里有着百年工业文明留下的铁色记忆,拥有独特的工业景观.rn从外表看,工业遗址的外轮廓线得到了完美的保留;rn从内核看,它是集科技、文化、体育等多产业于一身的多功能园区.rn也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版的“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期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喜欢做比较,“别人家的孩子”似乎能成为“比一比”的各种标准.父母为什么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总被比较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正确地进行“比一比”呢?
期刊
缓慢的童年时光,给我真实的感受rn我一直觉得我的童年处在一种很无聊、很茫然的状态下,我觉得那时候时间很长,甚至长到意识不到时间的存在.rn有一天,大概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阳光已经过了最炙热的阶段,但依然洒进屋子里,我下午没有课,自己躺在床上,看着电视.那时候我们家的电视只能收到6个台,下午的电视里也并没有什么可看的节目,我就那么躺在床上,手里拿着遥控器不断地换台,直到换到电视里出现雪花.在我的面前,摆着中午剩下的饭菜,被一个罩子罩着.对这个下午的印象,几乎代表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所有印象.我感觉那时候就是很
期刊
是冒险,更是勇气和成长rn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没选孩子们最喜欢的兔子、猫、狗等作为绘本的主角,而是选择了他们不太熟悉的一种动物,水獭.rn大学三年级时,老师开始给我们布置形象创作的作业,我就开始思考选什么动物.绘本前辈们已经把我们熟知的、喜闻乐见的动物全做尽了,我觉得超越不了他们,才选了中国人认知度不高,却又很可爱的水獭进行创作,也正因为它独特,才很快被记住.我认为,辨识度是绘本创作很根本的一个元素.
期刊
珍惜今天一起翻阅纸质书的日子rn因为出版绘本比较早,所以我也参加过很多亲子共读的活动.我发现,在活动中,父母多半是处于被动角色甚至是被迫的角色,是作为一个读书工具人存在的.而我觉得,好的亲子共读体验,应该是双方都参与其中,并真正体会到各自的阅读乐趣.也许这是因为很多绘本的主要受众群体确实是孩子,更能满足孩子的兴趣点和阅读特点,成人很难在书中找到共鸣.所以我和伙伴们才尝试创作了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亲子共读绘本—一本给孩子,一本给大人,两本书可以独立阅读,也可以拼在一起阅读,能够用内容引导双方自然地进行深入的交流
期刊
就业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三所高校500余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心态受身边环境影响.该文分析了在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通过提升凝聚力,构建就业共同体全员联动机制;增强驱动力,构建就业共同体智能平台机制;转化耗散力,构建就业共同体长效管理机制等方式来构建大学生就业共同体.
我曾经做过父母志愿者,进到小学的课堂里.在那儿,我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rn前20分钟孩子们都坐得笔直,眼睛瞪得溜圆,非常认真地在听老师讲故事,但是20分钟之后,有的孩子的眼神开始变得空洞起来,把脸扭向了窗外;有的孩子开始偷偷地抠起了指甲,还抠得非常认真、专注;有的孩子则拿起铅笔扎橡皮,一下一下地把橡皮扎成了刺猬.那些淘气的男孩就更过分了,他们开始互相做鬼脸,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闹得不亦乐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