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害,加强自身防护意识。方法 分析各种职业危害的因素,找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 通过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是降低职业危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及仪器的普遍应用、大量手术的开展,手术室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手术室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从而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多。加强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了解不同工作状态下易受到的职业危害,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证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电离辐射 伴随现代手术技术的成熟,手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骨科手术,骨折复位、定位都需要X射线的帮助,因此C臂机、G臂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有的手术都是在透视下进行的,护士由于没有及时的做好防护措施,在接触到射线后经常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疼、脱发、牙龈出血等症状,长期下去射线在体内蓄积可导致白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白血病、流产、胎儿先天畸形、癌症、甚至死亡。
1.1.2 噪音危害 护士在配合手术当中噪音危害主要来源于麻醉机报警,麻醉剂持续的排废气系统,吸引器整个手术过程的负压吸引,高频电刀间断的电离声音,以及骨科手术当中骨锤敲击、电锯、电钻应用时发出的噪音。研究表明,噪音超过40分贝对人体直接造成损害,可造成机体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改变;超过80分贝可使听力下降;达到90分贝可影响人的思想集中,使精神分散,思维中断。手术室很多时候噪音达到90~95分贝,工作期间长期接触这些噪音可导致人体判断力和记忆力持续减退,可降低工作质量,出现差错和事故[1]。
1.1.3 术中气体的危害 手术过程中常会产生各种有危害的气体,包括使用电刀过程中散发出的焦糊味、骨科关节置换手术中常见的骨水泥味、大的创伤手术出血较多时的浓郁血腥味、胃肠道手术中的粪臭味等,这些有害气体使手术室的空气状况恶化,人体会感觉不适,导致恶心,头痛等症状,影响到护士的工作状态。
1.2化学因素
1.2.1 麻醉废气的危害 全麻过程中麻醉废气会通过口鼻面罩、麻醉塑料管道、废气排出系统等环节弥散到手术间中。长期接触,会使护士产生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畸形等。
1.2.2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目前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碘酊、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这些消毒剂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级呼吸道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细胞及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的产生。
1.3生物因素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器比较多,如手术刀、剪刀、缝针等传递比较频繁,操作不规范时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术中动作幅度过大时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所以手术室护士是医院中传染病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临床上最常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传染性高、危险性大,一次接触即可感染,严重危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
1.4 其他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起护士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配合手术,洗手护士需要长期前倾直立,颈椎持续前屈15~20度,连续站立均6h/d以上[2],饮食不规律,易造成腰腿痛、颈椎病、静脉曲张和慢性胃炎等。
2防护措施
2.1物理因素的防护
2.1.1 电离辐射的防护 有研究表明,在完全无防护的条件下,离放射源球管最近的是器械护士,各敏感器官的年吸收排序分别为甲状腺、晶状体、性腺[3]。对于术中需要进行"C"形臂X线辅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应穿铅衣,带含铅围脖和含铅护目镜。照射时能暂时回避的工作人员应暂时离开工作区,手术间还应配备可移动的含铅屏风,对不能及时回避的人员能起到及时的保护作用。
2.1.2 噪音的防护 术前护士要认真检查各个仪器的功能,对电刀、吸引器、麻醉机定期保养,对不能正常运转的仪器要及时维修和淘汰,术中及时发现噪音的出处并给与处理,减少术中噪音的产生,配合手术时注意力集中,忽略噪音的大小,减少对护士本身的影响。
2.1.3 危险气体的防护 检查手术间层流运转情况,正常运转可降低手术间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在电刀使用过程中,洗手护士需及时清理点到头部的组织,减少烟雾的产生,吸引器及时吸附产生的烟雾;真确和骨水泥,对和骨水泥的容器要即使加盖,严防过多水泥气味扩散;做好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减少术中粪便污染术野。
2.2化学因素的防护
2.2.1 麻醉废气的防护 定期维护麻醉机,要求麻醉科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麻醉机,麻醉机上应建立麻醉废气吸收系统;麻醉医生根据手术类别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尽量选择椎管内麻醉或者静脉给药;全麻过程中,密切观察麻醉机的运行,防止麻醉气体外溢。
2.2.2 化学消毒剂危害的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及储存各种消毒剂,在配置消毒液时要带帽子、手套、口罩及防护眼罩;对易挥发的消毒液如戊二醛、甲醛等要加盖储存,浸泡器械或更换消毒液时动作要轻柔以防外溅而刺激皮肤、黏膜;感染手术后用含氯消毒剂终末消毒后,保持房间通风,及时疏散有害气体。
2.3生物因素的防护 为了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查看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结果,对阳性者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洗手护士带双层手套、带防护眼镜,正确传递器械,妥善处理接触过患者的锐器。皮肤破损后及时挤出伤口处血液、流动水冲洗、用3%碘酒,75%乙醇消毒,立即注射相应疫苗,及时上报感染科跟踪治疗。
2.4其他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生活中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加健康饮食,劳逸结合缓解疲劳、紧张等感觉。工作中合理排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按劳动强度轮流担任,在配合大手术时穿弹力袜,减少腿部压力,减慢静脉曲张的产生,定时活动颈部,缓解颈部不适。一日三餐,按点饮食,预防胃炎的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士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危害,重视这些危害给护士造成的严重影响,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休息,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是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周红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J].北方药学,2011,8(2):114-115.
[2]王学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J].护理论坛,2006,9(17):4081-4082.
[3]张华琴.手术室的X线防护[J].论著·临床辅助检查,2011,10(13):254.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害,加强自身防护意识。方法 分析各种职业危害的因素,找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 通过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是降低职业危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及仪器的普遍应用、大量手术的开展,手术室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手术室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从而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多。加强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了解不同工作状态下易受到的职业危害,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证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电离辐射 伴随现代手术技术的成熟,手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骨科手术,骨折复位、定位都需要X射线的帮助,因此C臂机、G臂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有的手术都是在透视下进行的,护士由于没有及时的做好防护措施,在接触到射线后经常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疼、脱发、牙龈出血等症状,长期下去射线在体内蓄积可导致白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白血病、流产、胎儿先天畸形、癌症、甚至死亡。
1.1.2 噪音危害 护士在配合手术当中噪音危害主要来源于麻醉机报警,麻醉剂持续的排废气系统,吸引器整个手术过程的负压吸引,高频电刀间断的电离声音,以及骨科手术当中骨锤敲击、电锯、电钻应用时发出的噪音。研究表明,噪音超过40分贝对人体直接造成损害,可造成机体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改变;超过80分贝可使听力下降;达到90分贝可影响人的思想集中,使精神分散,思维中断。手术室很多时候噪音达到90~95分贝,工作期间长期接触这些噪音可导致人体判断力和记忆力持续减退,可降低工作质量,出现差错和事故[1]。
1.1.3 术中气体的危害 手术过程中常会产生各种有危害的气体,包括使用电刀过程中散发出的焦糊味、骨科关节置换手术中常见的骨水泥味、大的创伤手术出血较多时的浓郁血腥味、胃肠道手术中的粪臭味等,这些有害气体使手术室的空气状况恶化,人体会感觉不适,导致恶心,头痛等症状,影响到护士的工作状态。
1.2化学因素
1.2.1 麻醉废气的危害 全麻过程中麻醉废气会通过口鼻面罩、麻醉塑料管道、废气排出系统等环节弥散到手术间中。长期接触,会使护士产生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畸形等。
1.2.2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目前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碘酊、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这些消毒剂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级呼吸道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细胞及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的产生。
1.3生物因素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器比较多,如手术刀、剪刀、缝针等传递比较频繁,操作不规范时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术中动作幅度过大时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所以手术室护士是医院中传染病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临床上最常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传染性高、危险性大,一次接触即可感染,严重危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
1.4 其他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起护士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配合手术,洗手护士需要长期前倾直立,颈椎持续前屈15~20度,连续站立均6h/d以上[2],饮食不规律,易造成腰腿痛、颈椎病、静脉曲张和慢性胃炎等。
2防护措施
2.1物理因素的防护
2.1.1 电离辐射的防护 有研究表明,在完全无防护的条件下,离放射源球管最近的是器械护士,各敏感器官的年吸收排序分别为甲状腺、晶状体、性腺[3]。对于术中需要进行"C"形臂X线辅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应穿铅衣,带含铅围脖和含铅护目镜。照射时能暂时回避的工作人员应暂时离开工作区,手术间还应配备可移动的含铅屏风,对不能及时回避的人员能起到及时的保护作用。
2.1.2 噪音的防护 术前护士要认真检查各个仪器的功能,对电刀、吸引器、麻醉机定期保养,对不能正常运转的仪器要及时维修和淘汰,术中及时发现噪音的出处并给与处理,减少术中噪音的产生,配合手术时注意力集中,忽略噪音的大小,减少对护士本身的影响。
2.1.3 危险气体的防护 检查手术间层流运转情况,正常运转可降低手术间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在电刀使用过程中,洗手护士需及时清理点到头部的组织,减少烟雾的产生,吸引器及时吸附产生的烟雾;真确和骨水泥,对和骨水泥的容器要即使加盖,严防过多水泥气味扩散;做好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减少术中粪便污染术野。
2.2化学因素的防护
2.2.1 麻醉废气的防护 定期维护麻醉机,要求麻醉科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麻醉机,麻醉机上应建立麻醉废气吸收系统;麻醉医生根据手术类别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尽量选择椎管内麻醉或者静脉给药;全麻过程中,密切观察麻醉机的运行,防止麻醉气体外溢。
2.2.2 化学消毒剂危害的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及储存各种消毒剂,在配置消毒液时要带帽子、手套、口罩及防护眼罩;对易挥发的消毒液如戊二醛、甲醛等要加盖储存,浸泡器械或更换消毒液时动作要轻柔以防外溅而刺激皮肤、黏膜;感染手术后用含氯消毒剂终末消毒后,保持房间通风,及时疏散有害气体。
2.3生物因素的防护 为了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查看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结果,对阳性者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洗手护士带双层手套、带防护眼镜,正确传递器械,妥善处理接触过患者的锐器。皮肤破损后及时挤出伤口处血液、流动水冲洗、用3%碘酒,75%乙醇消毒,立即注射相应疫苗,及时上报感染科跟踪治疗。
2.4其他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生活中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加健康饮食,劳逸结合缓解疲劳、紧张等感觉。工作中合理排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按劳动强度轮流担任,在配合大手术时穿弹力袜,减少腿部压力,减慢静脉曲张的产生,定时活动颈部,缓解颈部不适。一日三餐,按点饮食,预防胃炎的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士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危害,重视这些危害给护士造成的严重影响,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休息,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是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周红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J].北方药学,2011,8(2):114-115.
[2]王学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J].护理论坛,2006,9(17):4081-4082.
[3]张华琴.手术室的X线防护[J].论著·临床辅助检查,2011,10(1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