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管理渐行渐远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y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半年多过去了,员工们往日的热情渐渐消退,平台中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越来越少,为什么知识管理遭遇如此的尴尬?
  
  A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子通讯产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一直以来,由于管理层对于研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企业产品不断创新使其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特别是A公司所从事的通讯行业,员工流动性大、跳槽离职频繁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一方面继续通过研发创新取得持续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却要保证公司的核心知识资产不外传和泄密成为A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题。目前,A公司已经在信息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文件加密、屏蔽电脑接口、设置网络监控、制定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重措施来保证公司信息安全,一旦发现有触犯信息安全规定的员工则予以重罚。久而久之,公司养成了信息安全至上的企业文化,企业自上而下达成一种共识,即任何项目或者举措只要涉及信息安全就会被马上中止。
  然而,矛盾也随之产生。作为一家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如何将已有知识得到快速地重用和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对于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员工招聘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快速地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这些需求使A公司领导层逐步意识到知识积累和共享的重要性。因此,在年度规划会议上企业领导层授权信息部门周晓鸥在新年度里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来负责,在不违背公司总的信息安全策略方针下来促进公司内部知识交流和共享。
  作为知识管理的负责人,周晓鸥对相关资料和行业最佳实践进行了学习,一个多月后,形成了初步的知识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首先,考虑到公司员工对于知识管理概念还比较陌生,同时缺乏对知识共享的意识,周晓鸥认为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知识共享理念的宣传,收集一些知识管理的案例和故事,通过公司内部网向所有员工发送以进行宣传。
  其次,成立知识管理团队,在每个业务部门选择一两个业务骨干负责本业务领域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对所发布知识的安全性及内容等进行审核。
  再次,制定相关知识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以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发布过程的规范化。
  最后,在公司内部OA系统上搭建知识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对发布的知识进行集中和统一管理,并通过激励制度和知识发布流程进行有效支撑。
  周晓鸥的方案经过相关领导和知识管理团队成员的讨论获得一致通过,A公司的知识管理项目在3月份正式启动。
  3月份主要工作是知识管理理念的宣传和相关制度的拟定,以及知识管理平台的开发。
  知识管理理念宣传:主要通过网上搜集的相关知识管理的案例和故事,如《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等每周定期向所有员工进行宣传,寓教于乐,在公司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知识管理团队成员的调查反馈,通过一个多月的集中宣传,公司员工对知识管理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并对目前公司正在推行的知识管理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
  知识管理制度拟定:考虑到公司的信息安全制度,因此对于共享知识的审核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制度中规定了知识发布流程,要求对所有提交共享的知识必须通过指定的业务领域知识管理员进行审核,以保证发布的知识设定了正确的安全级别和读者权限,同时对知识质量进行把关。另外,设定了相关激励制度,对于在知识管理平台中积分较高的人员每季度进行评选,发放小礼品进行激励。
  知识管理平台开发:平台开发主要是在原有文档管理系统中增加知识审核流程,根据知识发布数量和读者评分进行积分统计,同时增加了知识收藏、知识推送、知识订阅、知识搜索、专家地图等功能,使共享知识的员工可以看到自己的积分增长,并根据积分设置了不同的级别和荣誉头衔;同时所有员工也能够方便地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以及知识发布人的信息。
  4月份企业对知识管理平台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同时各部门知识管理团队成员将已收集的相关知识放入平台,在五一长假后知识管理平台正式向用户开放;同时发布相关的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宣传内容由案例变成对平台使用和相关制度的宣传,知识管理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整个知识管理团队成员也极为振奋,平台启动后的一个月时间,平台访问量逐步上升,根据平台中的访问量统计,每天最多时有60%的员工对知识管理平台进行访问。
  然而经过2个月的试运行,周晓鸥发现平台中增加的知识数量并不多,很多员工都是出于新奇登陆平台去看看,但很少有知识共享。通过知识管理团队的一致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激励制度不是很好,不具有吸引力,因此进一步制订了每双周对平台中发布的知识进行统计、选取3-5名知识贡献者进行奖励的制度,并通过内部邮件进行宣传。
  改进的激励措施很快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新发布的文章数量增多,整个知识管理工作进入了按部就班的状态。周晓鸥也暂时将精力投入其他项目。但是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周晓鸥发现知识贡献者比较集中;同时,当初为了能够让平台吸引更多的眼球,设置了休闲类的栏目,而知识发布多集中于这些栏目,工作中所需的一些核心的项目总结和经验技能等资料很少,长此下去,知识管理平台将不免有不误正业之嫌。周晓鸥又将知识管理平台积分规则调整,鼓励原创性文章,并要求休闲类栏目的知识审核员加强质量审核把关……
  半年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周晓鸥再次召集了知识管理团队成员一起开会进行总结,大家对知识管理的热情似乎已经不再,平台中很难有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出现,为什么知识共享遭遇如此尴尬,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原因:
  “公司信息安全管控太严,怕不小心触犯公司信息安全法规,所以工作的资料都不敢共享”;
  “知识发布要设置读者,哪些人应该有权限阅读都没有把握,所以索性不共享,谁需要直接邮件发送就可以了”;
  “重要知识都掌握在业务骨干手里,而这些人是公司里面最忙的,所以都没有时间去贡献”;
  “知识共享不能靠自觉,要通过流程固化,强制的执行,否则很难长期推行”。
  ……
  听着大家的讨论,如何使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真正对业务起到积极的作用,周晓鸥陷入了沉思……
其他文献
标准化能够帮助实现项目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管理程序、工作规则、工作模板等一系列的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有种观点认为,标准化不适合研发型项目管理。这种观点认为研发型项目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研发项目过程所需要的创造性与标准化是相矛盾的,项目管理标准化会限制项目成员的创造性,最终影响项目质量和项目绩效。而且,研发型项目所具有的项目文化不同于其他组织文化,二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种项
期刊
信息安全和知识共享表面上看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两者的目标及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有区别的。    周晓鸥应该算是一个相当合格的知识管理组织者,A公司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及其措施也都相当到位。但是在这样一个本该成为成功知识管理范例的企业中我们看到了国内很多正在或者已经从事了知识管理的企业中类似的结果,轰轰烈烈地开始,平平淡淡地收尾。在一个个虎头蛇尾的生动案例之下,每一个从事知识管理的人都在思考,到底是为
期刊
新产品开发涉及了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和运营层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何保证新产品开发取得成功呢?    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需要与公司的技术技能结合起来,转化为产品的一个过程。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新产品开发是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区域或市场上市产品进行的开发。新产品开发的目标,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一般都是为了提高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增加新产品收入和利润,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
期刊
当知识管理开始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应当审慎地分析原因并解决,避免其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工程”。    看了这篇案例,结合了解到的其它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些情况,发现其实不同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时,常常出现两种现象:  (1)“知识分子”只是少数人,只有少数人积极参与,大多数人只是观看、观望,却不共享。久而久之,积极参与的那少数人的积极性也会下降,知识管理逐渐被人淡忘;  (2)生活类、娱乐类
期刊
差异化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也需要规模化发展。    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除国有大型研究院所外,更多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人员规模在百人左右,产值规模近亿元,我们可以称之为“小型知识密集型企业”。拿建筑设计行业来说,据设计新潮网站(www.tianhua-ad.com)《2005~2006年中国民用建筑设计市场排行榜》中数据统计分析,2005~2006年参加统计的7
期刊
新型的企业,必须要有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    当企业已经不能够再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的时候,创新的价值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知识密集型企业正是知识化经济得以实现的载体,它们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获取经济效益的微观经济组织。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的承载者、所有者,是企业创新的主体,由此决定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
期刊
医药企业的信息规划需要认清业务与管理的需求,系统规划、做足准备。     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 2001-2010年间仍可维持在7%左右。但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医药企业或管理部门对行业信息利用不充分、多头投资等原因,在项目投资决策、产品品种决策等方面
期刊
AMT Group管理咨询案例分析大赛,系AMT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会合作举办的“AMT Consulting解析企业管理咨询”系列活动中的最后一站。本期企业现场案例为大赛决赛时的案例题目。其中后两位点评人是从此次大赛的优胜学生中选取的两位。    虽然早已过了日常的下班时间,可理想集团办公大楼里的一些房间却依然灯火通明,灯光映透下的窗户感到格外的明亮,来来走走的员工们忙碌的身影清晰可见。大家都在
期刊
工厂老板的父亲病故,老板要求出殡时所有员工都去送行,相信类似情形在许多家族企业里都出现过。暂不针对这一事件做过多表述,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人性与道德自然有人评说。  早期的家族企业靠着一股子勇气和拼搏精神,在当时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生意做的很好,也有一些稳定的客户资源,发展比较顺利。现在市场竞争加剧,客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多样化,因此企业的内部管理必须加强,必须跟上外部市场的要求。对白手起家的私企
期刊
到底建筑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好不好管?这还要看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    最近,常听到建筑设计企业的管理层抱怨说:“这企业大了,什么问题都来了,接的单倒是越来越大,活也越来越多,但项目质量却越来越不稳定,成本算不出。唉,项目管理可真不好管。”那么,到底建筑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好不好管?这还要看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涉及从产品研究、市场开拓,到项目立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