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引 措施保障: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xhjj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加坡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又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介入。政策导引,掌舵职业教育与培训;措施配套,保障政策切实可行,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健康有序发展。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8-0155-03
  
  40年前,新加坡仅仅是一个地少人多、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经济畸形、种族纷争、满目疮痍的岛国。40年后,这个岛国“如凤凰从灰烬中再生一样”崛起于东南亚,一跃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仅次于瑞士、日本、德国的“商业乐园”,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东亚各国,然而,身居风暴之中的弹丸小国新加坡,在1998年连续5年以极大的优势保持了世界竞争力第二的排名,人口素质更是高居榜首。人们不禁要问:新加坡何以能够如此?
  回顾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史和一系列教育与培训制度的沿革,不难发现,新加坡根据本国自然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针,对经济腾飞起到了直接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依靠教育与培训,而教育与培训的顺利开展必须以指向明确且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坚强后盾。可以说,新加坡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开展与实施起到了引领与保驾护航的作用。
  新加坡职业教育与
  培训的强力改革
  (一)双轨统一与双证融通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主要是教育制度改革,最主要的成果是确立了新的统一的分流教育制度。职业教育被正式纳入正规教育的范围,实现了双轨统一。这一改革使职业教育取得了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加坡还调整了职业教育的领导机构。1973年,技术教育局改组为工业训练局,提供各种层次的教育与训练,从管理体制上保证了双轨统一的教育制度的顺利运作。
  双轨合流的统一教育体制,除了体现在分流的双重走向(学术走向与工艺走向)及流向的横向转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实际体现与成果,就是证书的互认与衔接。各级证书之间互相衔接,逐级上升,满足了职工继续深造的需要,从而能较大限度地开发人才智力资源。
  1992年,新加坡职业和产业训练委员会更名为工艺教育学院(ITE),是隶属教育部的法定机构,承担了前者的职能,负责确定技能标准和资格认可,由一个三边委员会领导,这个委员会包括来自政府、工会和产业的代表,其使命是通过技术教育与训练开发新加坡的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新加坡的全球竞争力。ITE有六项职能:(1)向中等学校毕业生和在职劳动者提供技术教育与训练;(2)通过继续教育与训练提高劳动者的技能;(3)推动和管理企业的技能培训与教育:(4)开发和管理认可标准及技能培训;(5)发展和提供有关技能培训与教育的咨询服务;(6)促进技能培训与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在,ITE开始提供许多更高水平的技术课程,使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在多科技术学院或大学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双轨合流的统一教育体制的建立及双证融通的普教、职教立交桥式的衔接,确立了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应有的地位。
  (二)政、校、企三方合作的工学结合
  为了超越东南亚的其他竞争对手,新加坡政府开始着手将赶超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91年,政府文件《新的起点》为新加坡此后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规划。与此相适应,职业教育也有了新的改革与发展。《新的起点》中有一条是推行“工读双轨计划”,于1991年7月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开始实施。该计划实行兼读制,学生每周有一天(工作日)、一个傍晚和星期六的上午到学院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公司边工作边接受训导员的实际工作训练。学生必须完成为期4年的课程才能获取工学院文凭。半工半读的学生不但不必缴纳学费(由雇主和技能发展基金各承担一半),还可以领取薪水。此计划有效地促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同时,新加坡政府陆续在税收、拨款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措施,以鼓励“工读双轨计划”。
  从1992年7月起,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开始为私人公司的工人培训人员开办以华文讲解的训练课程并实行“混合型学徒训练计划”。在新的计划下,学徒必须先到工艺教育学院接受3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密集训练,方可进入公司边学习边工作。在此期间,学徒每周要到工艺教育学院受训一天(其余4~5天工作),学费由雇主负责,而雇主从1992年7月起只需交付一半学费,另一半由工艺教育学院负责。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制定的“产业实习计划”规定:学员从第二年起就必须在校内的教学工厂、企业中完成校内实习计划,然后到不同的企业进行3~5个月的实习。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的结合,学生不但可以学到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内教学工厂是新加坡职业教育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结果,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完善及更有效的学习过程,鼓励并开发学生的群体精神及实际应用能力,确保有关的培训课程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挂钩,以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具体实施方法,一是将实际的工厂环境纳入教学环境之中,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便促进学生对理论教学的了解;二是将科研项目视作教学工厂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环境中;三是在现有的教育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及项目等)的基础上实行学院制教学,而不是企业培训制教学。如南洋理工学院采取教学工厂的方式编制课程。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教学工厂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在第三年,学生的毕业项目基本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学生制作的项目,在这里,学生有机会与教师参与厂家提供的试验计划和产品开发,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使用的都是先进的设备和仪器;第二类是从行业企业引进的项目,从设计、测试至交货,学生与教师都要保持最完善的专业水平,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磨炼的机会,教师也能从中获得行业企业发展的新信息。
  政策导引与措施保障
  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这一系列改革之所以能够推出并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强力介入——前瞻性地、高瞻远瞩地推出导引政策,掌舵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方向;配套地出台相应措施,保障政策切实可行,为改革保驾护航,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健康有序的发展。
  扭转观念,刺激发展受儒家文化影响,技术教育素来被鄙薄。新加坡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大众的观念,给予职业教育与培训应有的地位与重视程度。政府通过立法,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岗位前都要见习一年,由政府用人部门或雇主安排其到有关岗位实习,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传帮带,使其尽快熟悉岗位业务及操作程序,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新加坡拥有严密的考试制度,所有技术经考核得到生产力局的承认、监察,方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有职业证书者方可谋求职业。同时,新加坡政府实行鼓励政策,建立了一定的待遇对等关系,把职业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政府采取按学历定初次工资,然后根据能力高低和贡献大小定增长额度的方法,这样技术等级与待遇自然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对于克服长期以来“重白领、轻蓝领”、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政府任职方面,逐步以技术专家取代政治鼓动家;在企业管理方面,雇主十分重用那些经过培训的技术高手和管理能人。这样,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从政策上得到了激励,达到了无论政府职员还是企业职工对参加培训都十分踊跃的效果。
  组织严密,管理有序作为政策执行的有力保障,新加坡政府建有一套完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管理体制,高效的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1965年成立的成人教育局负责校外青年的职业技术与培训;上世纪60年代末职业教育纳入正规教育范围后,教育部于1968年设立工艺教育局,负责职业教育;1973年,工业训练局取代工艺教育局,负责职业专科学校和26个技能发展委员会;1979年,成人教育局和工业训练局合并为工艺与职业训练局,简称工职局,仍隶属教育部,负责组织双轨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和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1992年,工职局及其属下的职业专科学院统称工业教育学院,集管理、监督、教学与培训于一体,标志着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组织职能上达到了统一、规范、明确、高效的新阶段。同时,政府各个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都承担着明确的责任。例如,在贸易和产业部(MTI)及投资委员会的工作方针中,会体现新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且该部门有能力和责任保证经济的调整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使政府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其他政府部门如教育部、国家生产力局在对人力资源开发做出决策时,产业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
  资金保障,密切三方合作1979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技能发展基金”(Skills Developing Fund,简称SDF),旨在针对因工作环境变迁及新工作程序的快速引进,要求企业对所雇佣的低技术、低文化工人进行再培训,使他们能灵活地适应工作的变化,目的在于提高人员的技能并给予过剩的劳动力再训练的机会。政府规定,从1979年10月起,企业要为每月工资不足750新元的职工向国家交纳相当与其工资收入4%的技能发展基金(1985年4月调低至2%,1986年4月又调低至1%)。这些基金以向企业集资的形式筹集,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管理。经济发展局根据技能发展基金的有关规定及条例,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工厂提供津贴,扶持并奖励雇主开展企业内职工培训。由于无承担费用之虞,职工一般都乐于接受培训,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档次,同时也可改善待遇。技能发展基金条例规定,凡是在新加坡注册和成立的公司,都有资格申请津贴,以此支付职工培训费用,并且基金会和雇主共同承担部分特殊职工的培训费用。取之于企业又用之于企业的政策,使得企业愿意投资职业教育与培训。1998年,为了加强劳、资、政三方的合作,新加坡成立了“人力21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全国人力资源发展框架,使劳动者将提高技能和再培训作为竞争上岗的重要途径。企业采取措施继续鼓励和奖励接受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员工,政府则致力于加大投入并加强协调工作。
  新加坡职业教育与
  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同为人口密集、经济起步较晚的亚洲国家,新加坡与我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工业发展道路。在扭转千百年来传统观念中对技术教育的鄙薄,迅速实现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成功转型,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1991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02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原则性的、带有号召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占绝大部分。但是,政策的贯彻执行不是依靠国家强制,更多的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之后,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这样就缺少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及强制力的保障。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建设所必需,而又被社会上很多人所鄙薄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要得到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法律的保护。我国虽然有《职业教育法》,但仅是规范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规,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也就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即使很多省份相继制定了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条例或办法,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只有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地位和实施力度,配套出台详尽具体的实施方法,走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发展的道路,才能有力地推动、有效地保障职业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在国务院统筹领导下,实行部门分工、分层次管理的体制。中等职业教育由教育部职成教司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高教司管理。这种管理体制责任明确,层次分明,但却不利于职业教育的统筹安排与规划,不利于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也不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高职教育归高教部门管理,往往会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使高职教育偏离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轨道,并且高教部门往往容易把重点放在普通高等教育上,对高职教育关注不够。尽管2002年教育部已将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综合管理职能调整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相应的管理体制,但目前并没有完全理顺关系,真正的管理权还没有移交到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常常出现两个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同时,应借鉴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职业教育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如对职业院校定期进行办学水平评估,根据办学质量的优劣确定拨款数额;逐步实施费改税,向集团、行业征收训练税,同时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所需的经费可作为企业的自然损耗,免于征税,从而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政策导引,掌舵职业教育与培训;措施紧跟,逐步修正、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与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管理体制,作为强大后盾,保障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有序发展。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早明.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沈红波.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三阶段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4,(8).
  [3]王学风.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职业教育(教科版),2001,(31).
  [4]王学风.新加坡高职教育的特色[J].职教论坛,2001,(8).
  [5]黄志红.新加坡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J].教育与职业,2000,(6).
  [6]吴少红.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启迪[J].中国成人教育,2001,(9).
  [7]魏炜.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8]金岳祥.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和职业教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9]张恒权.新加坡的工艺教育[EB/OL].http://www.cott.org.cn/newsdetail.cfm?iCntno=276,2003-11-21.
  [10]刘兴林.新加坡社区建设对我们的启示[EB/OL].http://www.saxmz.gov.cn/infoshow.aspx?infoid=435,2006-11-02.
  作者简介:
  梅婷(198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顾臻臻(197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务处教务科长,研究方向为教务管理及工程管理。
其他文献
1.培养方案和办学模式脱离实际。“学历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比较普遍.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印记.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
跨国并购不仅受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还可能受到母公司董事会特征的影响.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企业发生的410起跨国并购的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