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的内涵是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
关键词:文化遗产;冰雪旅游;应用
近几年,中日雪乡在冰雪旅游生态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其中共性较为突出的即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为主要旅游资源。
一、中日雪乡概况
中国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双峰林场,受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影响,冬季降雪期长,雪期长达7个月,隆冬季节几乎日日飞雪迎宾,积雪厚度可达2米深,雪质优良、雪量丰富,积雪从房檐悬挂到地面形成了独特的“雪帘”、树挂,百余户的村居犹如一座相连的“雪屋”,房舍随物具形的积雪状如奔马、卧兔、神龟、巨蘑……千姿百态,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雪的神韵,因此享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日本雪乡是指位于日本中部岐阜县白山山麓的白川乡合掌村。1995年12月,日本“白川乡与五崮山的合掌村”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个山村的特别之处即是有名的“合掌造”,是建于300年前的江户时期,为抵御严冬和暴雪而创造出来的日本传统乡村建筑形式。村民们就地取材,整座房屋不使用一根钉子固定,而是以卡榫、结绳构成,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成60度的急斜坡,成叉手三角形状,如同两手合握一般,“合掌造”“合掌村”因此而得名。由于地处寒带、位于深山,整个村庄经常受困于大风雪中,每年大约有三个月处于积雪期,积雪多时甚至厚逾3公尺,银装素裹的古朴小山村别有一番韵味,使这里成了名符其实的雪乡。
二、文化遗产保护在中日雪乡冰雪旅游生态中的体现
文化遗产可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对二者的保护在中日雪乡冰雪旅游生态中可以窥见一斑。
(一)中国雪乡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中国雪乡作为典型的东北村落,其旅游旺季恰逢春节,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生态旅游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
1.以春节节庆民俗为主要内容
每年从农历小年开始,雪乡的原住民依然保留着纯正地道的节俗文化传统,家家户户赶集办年货,房前屋后张灯结彩,喜庆气息扑面而来。诸如满族萨满家祭、年猪菜、欻嘎拉哈、鞑子秧歌、东北二人转等极具民族地域特色和年俗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接踵亮相。这些东北民居日常生活细节极具民俗旅游价值,也是雪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2.以冰雪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
传承千年的冰雪渔猎文化是曾经聚居在雪乡的先民们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祭湖”“醒网”等冬捕仪式的展示,让游客近距离了解当地独特的冰雪渔猎文化。丰富的地区资源还孕育了森林号子、渔猎、狩猎相关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雪乡文化内涵更显多姿多彩。
3.以互动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
在雪乡,除了体验赏雪、观景、溜冰、滑雪、雪上游戏之外,很多互动体验环节的设置使冰雪旅游的收获感倍增,如:冰灯冰雕制作技艺、靰鞡制作技艺、树皮雕、鱼皮雕、兽皮雕等都市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传统手工技艺,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尝试,大大增强了冰雪旅游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二)日本雪乡诠释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1995年白川乡合掌村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观光游客逐年递增,并一致认为:白川乡合掌村是“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白川乡的成功与当地村民为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山村的生态环境所做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1.保护原生态建筑
日本在经历太平洋战争之后步入了高度经济成长期,白川乡也掀起了兴修大坝的风潮,导致该地区大量的合掌造房屋被淹没,幸存下来的又因火灾、拆迁等天灾人祸而逐渐消失。人们逐渐意识到合掌造即將面临绝迹,这让村民们深感不安,故于1967年开始对变成老旧废屋、逐渐朽化凋零的合掌造建筑展开移建和保护工程,于1971年成立了“白川乡荻町村落自然环境保护会”,制订了以保护为目的的《住民宪章》,之后于1976年,依《文化财保护法》将其列为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通过行政等手段展开全面性保护措施。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由政府到个人,保护白川乡合掌村这一文化遗产的共识自此形成。
2.建立合掌民家园博物馆
在保护合掌村的过程中,村民们充分挖掘合掌造建筑独有的文化内涵,在保护的同时赋予其旅游功能,将一部分合掌造房屋改造成博物馆群,按古代农村的模样,建有寺庙、水车小屋、炭烧小屋、马厩等建筑,重现江户时代的文化精髓。
3.在冰雪旅游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白川乡合掌村之所以得名雪乡,还有一个原因是其沿袭了享誉盛名的点灯节传统。当夜幕降临,合掌村所有房屋同时亮灯,白雪映照着灯光,如诗如画,游客或默默许愿、或热情相拥、或欢呼雀跃,共同感受这仪式感十足的美好时刻。与点灯节形成呼应的还有原滋原味地体验日式特有的农家生活,如民间特有的日式饮食、信仰、节庆习俗、民俗工艺制作等。
三、文化遗产保护在中日雪乡冰雪旅游生态实践中的启示
冰雪旅游作为特殊地域性的旅游项目,除了常见的冰雪观赏旅游、冰雪体育旅游之外,更应该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广度上予以更多关注,中日雪乡的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文化遗产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为保护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维护生态资源发展理念提供原动力。
(一)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是构建冰雪旅游生态的重要支撑
中日雪乡的冰雪旅游生态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色地讲述了两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故事,而故事的内核就来源于其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化遗产的融入让冰雪原生态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如何将冰雪原生态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遗产的融入无疑是有力砝码,中日雪乡所打造的冰雪特色文化小镇、冰雪文创、冰雪制造等产业实践不仅带来了直接经济收益,还让雪乡的传统文化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三)冰雪旅游生态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妥善处理好冰雪旅游生态中的责任与利益问题,增强旅游参与者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和使命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的课题,这既包括政府行业层面制度的建立、规划的制定、合理的实施、有效的监督,又包括社会层面共识的形成、有序的协作、利益的分配等等,只有群策群力、互利共生、彼此促进,才能让冰雪旅游生态中的文化遗产实现良性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遗产;冰雪旅游;应用
近几年,中日雪乡在冰雪旅游生态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其中共性较为突出的即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为主要旅游资源。
一、中日雪乡概况
中国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双峰林场,受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影响,冬季降雪期长,雪期长达7个月,隆冬季节几乎日日飞雪迎宾,积雪厚度可达2米深,雪质优良、雪量丰富,积雪从房檐悬挂到地面形成了独特的“雪帘”、树挂,百余户的村居犹如一座相连的“雪屋”,房舍随物具形的积雪状如奔马、卧兔、神龟、巨蘑……千姿百态,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雪的神韵,因此享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日本雪乡是指位于日本中部岐阜县白山山麓的白川乡合掌村。1995年12月,日本“白川乡与五崮山的合掌村”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个山村的特别之处即是有名的“合掌造”,是建于300年前的江户时期,为抵御严冬和暴雪而创造出来的日本传统乡村建筑形式。村民们就地取材,整座房屋不使用一根钉子固定,而是以卡榫、结绳构成,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成60度的急斜坡,成叉手三角形状,如同两手合握一般,“合掌造”“合掌村”因此而得名。由于地处寒带、位于深山,整个村庄经常受困于大风雪中,每年大约有三个月处于积雪期,积雪多时甚至厚逾3公尺,银装素裹的古朴小山村别有一番韵味,使这里成了名符其实的雪乡。
二、文化遗产保护在中日雪乡冰雪旅游生态中的体现
文化遗产可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对二者的保护在中日雪乡冰雪旅游生态中可以窥见一斑。
(一)中国雪乡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中国雪乡作为典型的东北村落,其旅游旺季恰逢春节,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生态旅游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
1.以春节节庆民俗为主要内容
每年从农历小年开始,雪乡的原住民依然保留着纯正地道的节俗文化传统,家家户户赶集办年货,房前屋后张灯结彩,喜庆气息扑面而来。诸如满族萨满家祭、年猪菜、欻嘎拉哈、鞑子秧歌、东北二人转等极具民族地域特色和年俗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接踵亮相。这些东北民居日常生活细节极具民俗旅游价值,也是雪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2.以冰雪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
传承千年的冰雪渔猎文化是曾经聚居在雪乡的先民们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祭湖”“醒网”等冬捕仪式的展示,让游客近距离了解当地独特的冰雪渔猎文化。丰富的地区资源还孕育了森林号子、渔猎、狩猎相关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雪乡文化内涵更显多姿多彩。
3.以互动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
在雪乡,除了体验赏雪、观景、溜冰、滑雪、雪上游戏之外,很多互动体验环节的设置使冰雪旅游的收获感倍增,如:冰灯冰雕制作技艺、靰鞡制作技艺、树皮雕、鱼皮雕、兽皮雕等都市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传统手工技艺,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尝试,大大增强了冰雪旅游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二)日本雪乡诠释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1995年白川乡合掌村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观光游客逐年递增,并一致认为:白川乡合掌村是“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白川乡的成功与当地村民为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山村的生态环境所做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1.保护原生态建筑
日本在经历太平洋战争之后步入了高度经济成长期,白川乡也掀起了兴修大坝的风潮,导致该地区大量的合掌造房屋被淹没,幸存下来的又因火灾、拆迁等天灾人祸而逐渐消失。人们逐渐意识到合掌造即將面临绝迹,这让村民们深感不安,故于1967年开始对变成老旧废屋、逐渐朽化凋零的合掌造建筑展开移建和保护工程,于1971年成立了“白川乡荻町村落自然环境保护会”,制订了以保护为目的的《住民宪章》,之后于1976年,依《文化财保护法》将其列为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通过行政等手段展开全面性保护措施。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由政府到个人,保护白川乡合掌村这一文化遗产的共识自此形成。
2.建立合掌民家园博物馆
在保护合掌村的过程中,村民们充分挖掘合掌造建筑独有的文化内涵,在保护的同时赋予其旅游功能,将一部分合掌造房屋改造成博物馆群,按古代农村的模样,建有寺庙、水车小屋、炭烧小屋、马厩等建筑,重现江户时代的文化精髓。
3.在冰雪旅游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白川乡合掌村之所以得名雪乡,还有一个原因是其沿袭了享誉盛名的点灯节传统。当夜幕降临,合掌村所有房屋同时亮灯,白雪映照着灯光,如诗如画,游客或默默许愿、或热情相拥、或欢呼雀跃,共同感受这仪式感十足的美好时刻。与点灯节形成呼应的还有原滋原味地体验日式特有的农家生活,如民间特有的日式饮食、信仰、节庆习俗、民俗工艺制作等。
三、文化遗产保护在中日雪乡冰雪旅游生态实践中的启示
冰雪旅游作为特殊地域性的旅游项目,除了常见的冰雪观赏旅游、冰雪体育旅游之外,更应该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广度上予以更多关注,中日雪乡的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文化遗产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为保护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维护生态资源发展理念提供原动力。
(一)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是构建冰雪旅游生态的重要支撑
中日雪乡的冰雪旅游生态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色地讲述了两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故事,而故事的内核就来源于其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化遗产的融入让冰雪原生态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如何将冰雪原生态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遗产的融入无疑是有力砝码,中日雪乡所打造的冰雪特色文化小镇、冰雪文创、冰雪制造等产业实践不仅带来了直接经济收益,还让雪乡的传统文化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三)冰雪旅游生态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妥善处理好冰雪旅游生态中的责任与利益问题,增强旅游参与者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和使命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的课题,这既包括政府行业层面制度的建立、规划的制定、合理的实施、有效的监督,又包括社会层面共识的形成、有序的协作、利益的分配等等,只有群策群力、互利共生、彼此促进,才能让冰雪旅游生态中的文化遗产实现良性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