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生命教育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贫困生心理的内隐和外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积极引导贫困生加强对自我心理问题的认知,建立贫困生心理问题档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贫困生资助政策,同时通过主题教育激励贫困生自强自立,并辅之以良好的氛围,是提升贫困生心理素质和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问题 生命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0-0238-02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一)高校贫困生人数增长较快
  2011年为2308.5078万人,2012年为2391.3155万人,2013年为2468.0726万人[1],按贫困生比例30%计算,近三年来相应的贫困生分别为692.55234万人、717.39465万人、814.463958万人,贫困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二)高校贫困生贫困原因差异
  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多元化。贫困生主要是由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同时由经济困难又产生了心理问题,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由贫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远比经济困难本身更为值得我们关注。造成学生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近三年的贫困生家庭情况分析,其中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家庭多子女上学产生的经济困难群体最多,分别占贫困生总数的41%和28%,由家庭出现重大变故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占贫困生总数的20%,由父母离异和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占贫困生总数的8%和3%。
  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学生,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压力便产生了“心理贫困”。所谓心理贫困,指的是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所引发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而且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成长成才,所以对此问题的研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的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2]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现状与外界环境的差距大而感到痛苦,如经济困难程度难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或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其他学生的平均水平,在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上只能达到基本所需,进而产生羞怯、灰心的复杂情绪。
  (二)自闭心理
  自闭是由于内心痛苦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的不良情绪,主要是孤立自己,只想生活在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中。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困难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在生活、学习上独行专断,人际关系简单和尴尬。
  (三)压抑心理
  压抑是指人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没有及时地释放和宣泄,反而把它深深埋在心理。[3]主要表现为生活中的挫折感较强,并不断地放大来自生活中挫折的感受性,使自己无法承受挫折带来的压力。一方面是过度的自暴自弃,不愿去尝试任何方式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另一方面是由于过度的挫折感受性使自己的情绪失控或持久性的消极反映,达到无法正常处理自己日常生活的程度。
  (四)敏感心理
  敏感是指对外界变化的一种快速反应。敏感从性格上分析是指过度地在意细节带来的感受和变动并将之放大,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过度的自我保护,并特别在意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主动接收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认为外界环境给自己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并过度表述自己与外界环境相反的观点。
  三、应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生命教育对策
  (一)加强高校贫困生对心理问题的生命认知,注重对心理问题的自我疏导
  首先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合理处理家庭的经济支出能力与学业、生活所需之间的差距,并能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切勿过多施加压力,否则会使其处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两难境地。其次要对每个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和掌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切勿因经济困难而耽误自己的学业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最后要引导贫困生变压力为动力,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在保证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上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去。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与教育,使其能理性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实现自我疏导,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建立贫困生心理问题档案,定期进行心理问题跟踪和疏导
  首先,建立贫困生心理问题档案是做好贫困生心理问题疏导的前提。合理设计真实反应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其次要根据贫困生心理问题程度,建立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帮扶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后要结合帮扶效果进行方案的评估和调整。高校应在充分评估其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严重和缓解程度及时调整帮扶策略,并在对不同阶段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以期真正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助政策,有效缓解其经济压力
  一是要积极宣传并解读有关申请国家奖助学金的政策,鼓励学生在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奖助学金。二是积极向经济困难学生宣讲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让真正需要贷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缓解经济压力。三是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探索社会援助的有效形式。高校也应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定向帮扶贫困生的帮扶机制,提升贫困生对自我生命的把握能力。
  (四)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我生命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方式,特别是贫困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积极锻炼自己坚强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消融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自我疏导有关心问题,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缓解部分经济压力,养成自食其力的良好品质。同时,高校应积极根据贫困生的实际能力为其提供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如大部分高校实施的把部分教室及功能区的卫生清扫工作和相关的设备维护工作分担给学生,并给予一定的报酬。高校应积极探索“助学”“助研”等新资助方式,不仅能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还能提高贫困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习能力。
  (五)通过励志教育营造有利于贫困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的氛围
  高校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对待贫困学生,特别是要正确认识贫困生这个群体,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文化活动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氛围,并且把贫困生吸纳进各项活动中,形成支持贫困生、帮助贫困生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贫困生能够在享受资助的同时心存感恩,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感恩资助接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
  (六)加强高校心理帮扶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心理帮扶工作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一线的政工干部和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其对心理问题的辨别和解决能力直接关系着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缓解情况。作为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书记和辅导员,应该通过学习培训,既要做到主动作为,认识并分析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又要敏锐地辨别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在之后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对不足之处加以学习提高,切实把提高水平与解决问题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2]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6.
  [3]刘迎泽.心理访谈:听心理专家讲故事[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3.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渎职犯罪中量刑畸轻现象具体是指在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致使国家财产、人民利益与生命安全受到损害威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审判中产生的量刑轻刑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结合执法办案,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工作机制,加强内部制约,完善社会管理,从制度机制方面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的意见和建议。它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小学。“教师怕教作
在无数个日夜的奋斗历程中,憧憬着智能交通的光明前程,金溢人始终坚持创新精神,以坚韧对抗艰辛、以智慧迎接挑战,用专注的态度开创我们美好的生活,给现代人的出行带来绿色、高效与
[摘要]从教师本身培养创新意识,把教师的创新意识如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习学习兴趣,达到创新效果,阐述了数学创新教育的教师行为。  [关键词]创新意识 教育观念 创新环境 批判质疑 反思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这一点在新编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已作为教学教育目标明确提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重对学生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
在创新教育中,创新人格的培养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学校教育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用HF/6-31G**解析梯度方法研究了无机不饱和类烯H2PBLiF的结构,共得到3个平衡构型和2个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构型.动力学分析表明,其中两种平衡构型是它们存在和参加化学反应的
对成都盆地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以元素为变量进行F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并选取因子载荷较大的元素作为特征元素组合。在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区域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