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构成良好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语言交际中具有于“读”、“写”同等的地位和作用。而当前中学生开口说话愈来愈少,时代对他们的要求却是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势下,加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了。
【关键词】口语交际;必备能力;现状堪忧;耐心专注;学会倾听;自信负贡;大方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必备能力。”从个人言语活动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在前,读写在后。有关言语交际能力的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运用得更直接,更广泛,因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一、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口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口语交往、工作、学习和生活。好的口才能表现一个人的良好文化素养,能提高成功的效率。其次,对于学生来说,使用口语表达的同时就在进行思维训练。你想要使用某个词汇,你就要在头脑的语言积累库中搜寻;要想把话说得巧,还要动脑筋选用表达方式和语速语调等。口齿伶俐常常被人们视为聪明的表现。再者,多进行说的训练也能提高作文水平。因为说,也是在使用语言,语文教师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就是体现。我们常常说某人能“出口成章”,这就是与写的统一。央视许多节目主持人之所以成为“名嘴”,除了其他的技能外,最主要的就是思维敏捷和语言表现能力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人际交往将越来越频繁,口头语言在人们交往中的“便捷”优点凸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每个人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其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已强烈地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并自觉地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看其迫切性
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人们“动口”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例,大量的课内外书籍要用眼“看”,成堆的各科作业要用手“写”,累了欣赏会儿音乐要用耳朵“听”,静静地看电视里的表演,上网浏览,玩玩游戏,有什么感想都写成日记或博客了,跟朋友诉诉苦也少用电话联络了,改发短信,所谓“拇指一族”……更多的孩子正在采用沉默的方式应对外界的一切,不论喜怒哀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有“用进废退”的观点,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功能难免会有所减弱,甚至退化。有不少家长认为“不争不闹”的孩子懂事听话,孰不知这已经埋下了心理障碍的隐患。由先前无意识的“不愿意说”,到后来“想说,却说不出”,“不知该如何说”,必然会受挫(包括尴尬的局面、周围人的嘲笑等情况),然后更加有意识的“不愿意说”,心情抑郁,自我封闭起来。跳进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孩子的成长之路将布满阴影。
实践证明,凡是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人,他们的语文及各科成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往往由于口语表达差而导致组织能力差、社交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相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其语文素养、智力水平相应的强一些,适应新工作、新环境的速度就快,特别是对新时代新生活往往充满信心。
要想使学生“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口语交际的态度很重要。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
1.耐心专注地倾听。这是与人交往中应有的礼貌,但常常有一些学生在听课或听别人谈话时左顾右盼,漫不经心,心浮气躁,随便插嘴等等。这些表现都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老师或说话人的不尊重和不礼貌,给人一种缺少教养的印象。“耐心”要求听话人尊重说话人发表意见的权利,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应有礼貌地等对方把话说完。如果听话的不只你自己一人,还应尊重别人听话的权利。“专注”要求听话人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听“清”话意,弄“懂”问题。而且,声音信息转瞬即逝,必须快速听知。专注于谈话内容,注意谈话人的表情、手势,并及时用情态语或简短的话语向对方传递反馈信息,表示自己正在倾听或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者尚未理解而急于知道。此外,要忠实于说话人的本来意思,不能想当然更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偏见曲解别人的意思。
2.自信负责地表达。中学生当众讲话最大的心理障碍是紧张、胆怯、自卑感强,具体表现为在说话时退缩不前、忸怩放不开,表情、声调、动作不自然,如目光散乱、不敢平视、腿不停地抖动、手不停地拨弄其它物品,搔头、手势过多、声音发颤等,语言不连贯,吞吞吐吐、忘词,还有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令人费解。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怯于讲话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说话的勇气和自信心。可通过提高认识、激励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发表欲,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自信、大方地表达。
“自信”不等于“自傲”。每个人讲话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善于发现别人说话中的长处,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要善于进行自我监听,发现自己讲话中的毛病、弱点,应及时予以纠正、弥补,不可一意孤行。注意礼貌发言,用语文明、得体;不要抢话头,占用别人的发言时间;不要打断和阻止别人讲话;不要奚落他人、讥笑他人;提意见或指出别人的过失时,态度应冷静,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情况下,以商讨的口气说出自己的看法,讲清理由。
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方法很多,可进行专题训练,也可以和读写训练相结合,可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如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讨论、辩论、演讲、即席发言、讲故事、谈见闻……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多组织学生参与说话活动,多提供学生锻炼的机会,并加以正确指导,中学生们更应该积极参与,促使自己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说得出、说得好。愿每个学生都能敞开心扉、畅快交流,健康成长!
【关键词】口语交际;必备能力;现状堪忧;耐心专注;学会倾听;自信负贡;大方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必备能力。”从个人言语活动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在前,读写在后。有关言语交际能力的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运用得更直接,更广泛,因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一、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口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口语交往、工作、学习和生活。好的口才能表现一个人的良好文化素养,能提高成功的效率。其次,对于学生来说,使用口语表达的同时就在进行思维训练。你想要使用某个词汇,你就要在头脑的语言积累库中搜寻;要想把话说得巧,还要动脑筋选用表达方式和语速语调等。口齿伶俐常常被人们视为聪明的表现。再者,多进行说的训练也能提高作文水平。因为说,也是在使用语言,语文教师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就是体现。我们常常说某人能“出口成章”,这就是与写的统一。央视许多节目主持人之所以成为“名嘴”,除了其他的技能外,最主要的就是思维敏捷和语言表现能力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人际交往将越来越频繁,口头语言在人们交往中的“便捷”优点凸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每个人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其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已强烈地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并自觉地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看其迫切性
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人们“动口”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例,大量的课内外书籍要用眼“看”,成堆的各科作业要用手“写”,累了欣赏会儿音乐要用耳朵“听”,静静地看电视里的表演,上网浏览,玩玩游戏,有什么感想都写成日记或博客了,跟朋友诉诉苦也少用电话联络了,改发短信,所谓“拇指一族”……更多的孩子正在采用沉默的方式应对外界的一切,不论喜怒哀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有“用进废退”的观点,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功能难免会有所减弱,甚至退化。有不少家长认为“不争不闹”的孩子懂事听话,孰不知这已经埋下了心理障碍的隐患。由先前无意识的“不愿意说”,到后来“想说,却说不出”,“不知该如何说”,必然会受挫(包括尴尬的局面、周围人的嘲笑等情况),然后更加有意识的“不愿意说”,心情抑郁,自我封闭起来。跳进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孩子的成长之路将布满阴影。
实践证明,凡是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人,他们的语文及各科成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往往由于口语表达差而导致组织能力差、社交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相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其语文素养、智力水平相应的强一些,适应新工作、新环境的速度就快,特别是对新时代新生活往往充满信心。
要想使学生“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口语交际的态度很重要。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
1.耐心专注地倾听。这是与人交往中应有的礼貌,但常常有一些学生在听课或听别人谈话时左顾右盼,漫不经心,心浮气躁,随便插嘴等等。这些表现都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老师或说话人的不尊重和不礼貌,给人一种缺少教养的印象。“耐心”要求听话人尊重说话人发表意见的权利,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应有礼貌地等对方把话说完。如果听话的不只你自己一人,还应尊重别人听话的权利。“专注”要求听话人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听“清”话意,弄“懂”问题。而且,声音信息转瞬即逝,必须快速听知。专注于谈话内容,注意谈话人的表情、手势,并及时用情态语或简短的话语向对方传递反馈信息,表示自己正在倾听或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者尚未理解而急于知道。此外,要忠实于说话人的本来意思,不能想当然更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偏见曲解别人的意思。
2.自信负责地表达。中学生当众讲话最大的心理障碍是紧张、胆怯、自卑感强,具体表现为在说话时退缩不前、忸怩放不开,表情、声调、动作不自然,如目光散乱、不敢平视、腿不停地抖动、手不停地拨弄其它物品,搔头、手势过多、声音发颤等,语言不连贯,吞吞吐吐、忘词,还有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令人费解。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怯于讲话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说话的勇气和自信心。可通过提高认识、激励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发表欲,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自信、大方地表达。
“自信”不等于“自傲”。每个人讲话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善于发现别人说话中的长处,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要善于进行自我监听,发现自己讲话中的毛病、弱点,应及时予以纠正、弥补,不可一意孤行。注意礼貌发言,用语文明、得体;不要抢话头,占用别人的发言时间;不要打断和阻止别人讲话;不要奚落他人、讥笑他人;提意见或指出别人的过失时,态度应冷静,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情况下,以商讨的口气说出自己的看法,讲清理由。
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方法很多,可进行专题训练,也可以和读写训练相结合,可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如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讨论、辩论、演讲、即席发言、讲故事、谈见闻……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多组织学生参与说话活动,多提供学生锻炼的机会,并加以正确指导,中学生们更应该积极参与,促使自己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说得出、说得好。愿每个学生都能敞开心扉、畅快交流,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