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该文章是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BMLA001
【摘 要】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要求。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趋于紧张化、复杂化的新态势,笔者从强化政府调控、明确企业责任、提升劳动者素质、发挥工会作用4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就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新态势
1.劳动关系复杂化
在马克思看来,在资产阶级时代,“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就是说,当时只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在利益上的对立。这是马克思在当时工人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条件趋于一致的情况下作出的科学的判断。但理论要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如今,我们看到,出现了与马克思描述的不符的情况,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利益的对立。不同阶层的生活条件和薪资待遇不同,导致了劳资关系的复杂化。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已逼近0.49,大大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凝聚力量,这势必会给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压力。
2.劳动关系紧张化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既不像马克思所预期的那样需要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也不符合巴师夏与凯里的和谐社会建立在市场经济天然和谐基础之上的理论。由于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体制不完善以及政府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在劳动领域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劳资关系呈紧张化趋势。在私有制存在的状况下,劳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无止境地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以带来资本的增值是资本家投资生产的根本目的。资本家通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尽可能多地占用工人的剩余产品是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的根源。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不断压低工人的劳动报酬,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缓慢,资本所得获益比例不断上升。此外,在这些企业中,工会主席或工会干部作为企业的雇员,往往受制于企业,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劳资矛盾,使其组织成为新式,进而也加剧了劳动关系的紧张程度。
二、新态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劳动关系新态势,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强化政府的调控作用
政府的政策可以对市场经济行为发挥调节作用,也能够对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进行纠正。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条款操作性不强、企业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为科学有效调节劳动关系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在执法过程中,政府执法部门要加大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尤其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此外,政府还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的社会责任蕴含着守法、互信互利、公平正义等原则,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激励企业自主改善劳资关系。企业不能把职工简单地看作其获取最大利润的工具,而是应该把劳动者看成是有情感、有性格、有不同能力结构和知识的社会人。企业作为劳资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应该主动发挥积极作用,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将兼顾利润创造和职工权益保护制定为企业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签约和履约;另一方面,要积极关心职工的生活。
3.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
一方面,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鼓励劳动者自学成才、脱产半脱产学习,对重视职工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企业予以表扬和支持;另一方面,劳动者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由于高素质劳动者在人才市场上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其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比较平衡、和谐。因此,劳动者要努力学习并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提高自身所从事岗位的不可替代性。
4.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
工会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我国的工会制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独立性,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缺位”和“错位”现象。为此,应该强化工会组织的维权职能。具体来说,首先,工会必须独立于雇主和雇主组织。企业的工会领导成员必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杜绝行政任命或资方委派工会主席的做法。其次,工会必须代表职工利益。工会组织要真正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促进工会区域化、行业化发展,建立健全的工会组织,让劳动者真正成为主人翁。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荣兆梓:通往和谐之路:中国当代劳资关系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
王欢欢,女,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要求。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趋于紧张化、复杂化的新态势,笔者从强化政府调控、明确企业责任、提升劳动者素质、发挥工会作用4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就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新态势
1.劳动关系复杂化
在马克思看来,在资产阶级时代,“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就是说,当时只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在利益上的对立。这是马克思在当时工人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条件趋于一致的情况下作出的科学的判断。但理论要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如今,我们看到,出现了与马克思描述的不符的情况,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利益的对立。不同阶层的生活条件和薪资待遇不同,导致了劳资关系的复杂化。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已逼近0.49,大大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凝聚力量,这势必会给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压力。
2.劳动关系紧张化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既不像马克思所预期的那样需要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也不符合巴师夏与凯里的和谐社会建立在市场经济天然和谐基础之上的理论。由于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体制不完善以及政府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在劳动领域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劳资关系呈紧张化趋势。在私有制存在的状况下,劳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无止境地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以带来资本的增值是资本家投资生产的根本目的。资本家通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尽可能多地占用工人的剩余产品是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的根源。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不断压低工人的劳动报酬,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缓慢,资本所得获益比例不断上升。此外,在这些企业中,工会主席或工会干部作为企业的雇员,往往受制于企业,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劳资矛盾,使其组织成为新式,进而也加剧了劳动关系的紧张程度。
二、新态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劳动关系新态势,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强化政府的调控作用
政府的政策可以对市场经济行为发挥调节作用,也能够对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进行纠正。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条款操作性不强、企业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为科学有效调节劳动关系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在执法过程中,政府执法部门要加大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尤其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此外,政府还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的社会责任蕴含着守法、互信互利、公平正义等原则,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激励企业自主改善劳资关系。企业不能把职工简单地看作其获取最大利润的工具,而是应该把劳动者看成是有情感、有性格、有不同能力结构和知识的社会人。企业作为劳资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应该主动发挥积极作用,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将兼顾利润创造和职工权益保护制定为企业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签约和履约;另一方面,要积极关心职工的生活。
3.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
一方面,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鼓励劳动者自学成才、脱产半脱产学习,对重视职工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企业予以表扬和支持;另一方面,劳动者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由于高素质劳动者在人才市场上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其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比较平衡、和谐。因此,劳动者要努力学习并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提高自身所从事岗位的不可替代性。
4.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
工会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我国的工会制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独立性,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缺位”和“错位”现象。为此,应该强化工会组织的维权职能。具体来说,首先,工会必须独立于雇主和雇主组织。企业的工会领导成员必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杜绝行政任命或资方委派工会主席的做法。其次,工会必须代表职工利益。工会组织要真正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促进工会区域化、行业化发展,建立健全的工会组织,让劳动者真正成为主人翁。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荣兆梓:通往和谐之路:中国当代劳资关系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
王欢欢,女,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