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角色期望及教师自我调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寄宿制学校是我国农村中小学主要的办学形式之一。相关群体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有社会的道德完人、学生的第二父母和学校的全能管理者三方面的角色期望。教师要加强对角色期望的自我调适:进行角色再学习,主动适应社会形势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角色实践能力;重视选择,注意沟通,积极寻求支持。
  关键词:角色期望;农村寄宿制学校;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G521
  教师角色期望是指人们对以教师为业的群体或个体所应具有或表现的行为特征的一种设想或预期。由于教师角色期望是社会需要与自我需要的统一,故教师角色期望便牵涉到“自我形象”和“公共形象”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教师对自身应扮演的角色的期望,后者是指与教育相关的个体或群体,如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社区人士及教育研究者对教师任教或从业应具有的行为模式的期望。[1][〔作者简介〕柳发根(1973-),男,江西都昌人,硕士,讲师,现任职于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和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社会保障。陈卫洪(1971-),女,贵州威宁人,博士,教授, 现任职于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刘要悟,朱丹.教育相关群体的教师角色期望之社会调适和教师自我调适.教师教育研究,2010(2):35-39.]本文所指的教师角色期望是指教师的“公共形象”。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中小学主要的办学形式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角色期望,并就教师如何适应形势调适自身角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已有的研究述评
  社会学对教师角色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它受到了符号互动论、角色理论等的影响。将教师置于宏观社会中去考察和分析,教师承担的是社会成员的角色;将教师置于学校中去考察,教师则履行作为学校成员的教师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对教师角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实用主义、批判教育等从不同维度和情境出发来审视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从教师角色观、教师角色定位(社会角色、学校角色、课堂教学角色、自我职业角色)方面阐述。到了当代,教师角色的研究走向“学生中心”,并且深入到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层面,取得了比较有价值的成果。索里等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概括梳理,他归纳认为,已有的制度以及团体或个人一般把教师角色的规定和分类,按照从最消极的到最积极的感情因素,排列为三类:消极的角色,包括“替罪羊”、“侦探和纪律执行者”;权威的角色,包括“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以及“模范公民”;支持的角色,包括“治疗学家”、 “朋友与知己”。
  国内对教师角色理论的研究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除了翻译国外的一些资料之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教师角色理论建构和理论分析,但是几乎没有从具体情境问题中探究某一教育阶段的教师角色问题。本文以农村寄宿制为背景,分析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并从教师自我调适的角度,提出教师走出角色困惑的相应建议。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兴起的历史背景
  自2001年开始,全国中小学的招生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农村地区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指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自此,以改革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为契机,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是,简单撤并学校又会出现新的“上学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方便农村孩子上学,又要考虑到办学质量,寄宿制学校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好选择。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了寄宿制学校的作用。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提出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此后成立的国家“两基”攻坚办在2004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方案文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配合这些工程建设了一批寄宿制学校。一些地区在国家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指导下,开始了本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2010年全國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实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成效显著。2010年,小学寄宿生规模达1038.1万人,比上年增加57.1万人,增长5.8%,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10.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该比例均超过10%,西部农村地区为17.2%;初中寄宿生规模达2305.4万人,比上年减少42.6万人,下降1.8%,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43.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该比例为54.0%,西部农村地区为60.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角色期望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但是,目前,农村教育相关群体对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角色期望已经不限于对学生的教育,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大致可分为三种:社会的道德完人、学生的第二父母、学校的全能管理者。
  (一)社会的道德完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全托式的教育模式,家长把学生交付给学校,教师就成了学生的“精神保姆”,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我们进行的调查[2][〔作者简介〕柳发根(1973-),男,江西都昌人,硕士,讲师,现任职于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和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社会保障。陈卫洪(1971-),女,贵州威宁人,博士,教授, 现任职于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刘要悟,朱丹.教育相关群体的教师角色期望之社会调适和教师自我调适.教师教育研究,2010(2):35-39.
  调查指的是“贵州寄宿制教育调查研究”相关的调查,调查目的地为贵州雷山、织金、铜仁、六盘水等地,该项目主持人为贵州大学陈卫洪教授,本文作者是该项目调查参与者之一。](2011年,下文的“调查”亦是指此次调查)有一项是问学生长大后想做什么,结果有近八成的学生选择当老师。这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情结在大多数学生中都存在。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必须保持较高的道德操守,为学生,乃至于为社会树立榜样。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是农民实际接触最多也最愿意接触的“文化人”。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但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拿农民的话说,他们不是收钱就是搞计划生育),农民往往心底里对他们有抵触。平时,我们会听见家长抱怨,某某老师经常打麻将,其言下之意就是老师应该跟一般人不一样,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独善其身,可见社会需要老师做“道德标兵”。
  (二)学生的第二父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一代大家冰心老师也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是教师手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魔方,“爱生如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暂时的“单亲家庭儿童”[3][ 暂时的“单亲家庭”指的是父母一方留在农村陪孩子读书的家庭。]逐年增多。《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271.5万人,在中部地区,留守儿童在当地小学、初中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6%、45.3%。作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主要弱势人群,这些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问题的产生直接源自儿童父母监护的缺位,寄宿制办学形式以学校代理监护形式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不足,寄宿学校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帮助,弥补家庭监护的不足。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第二父母的角色期望非常重要。
  在调查时,我们问学生有困难找谁帮忙,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找老师。当问到以后会不会记得老师,大多数同学说会永远记得老师。尽管无情的时光会磨灭美好的记忆,但稚嫩的眼神告诉我们学生心地的纯洁和真诚。由此可看出,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教师已经成为最可信赖的人。
  (三)学校的全能管理者
  受学校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管理者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在对待学生上还处于看管的低层面,力求保证学生“不出事”,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管住学生。尽管这种做法为外界指责,一些新闻媒体斥之为“圈养”学生,但是,在有关教育的法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明智之举。
  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实行学生管理的责任制,其管理模式是“校长管班主任,班主任管学生”。保学生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在学校领导看来,班主任老师首要职责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学生安全工作方面零失误、万无一失;与此相应的要求就是,科任教师要保证自己的课程教学时间和值日(班)时间内学生无安全事故。否则,就要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有人甚至认为班主任是几分之一的校长,言下之意就是班主任工作干好了,校长可以做“甩手掌柜”。这种承包式的管理方式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是学校的全能管理者。
  在调查时,我们听到学校领导者说的最多的就是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事事落实。翻看学校的会议记录,会议内容基本上离不开安全和教学工作。在全社会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教育发展时,我们的教师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负责照看学生晚上住宿和护送学生回家。我们所到的寄宿制学校大都没有配备生活老师,少数规模大的学校请了宿舍管理员,但他们只起着门卫的作用,具体的管理责任还是落在班主任和值日教师身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没有份内、份外之分,没有“八小时”的概念。因此,为教师“减负”可能比为学生“减负”更为紧迫和重要。
  当然,除了以上角色之外,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还必须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教学者,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我们访问的学校教师的平均周课时都在15节以上,有些年轻教师甚至有20多节的周教学任务,一些教师戏称自己是咽喉片的主要消费群体。
  四、教师角色期望的自我调适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日益膨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日益高涨,指望外界对教师角色期望进行社会调适显然不切合实际。教师自身,或者说教师群体内部应该注意自我“减负”、“降压”,即教师角色期望的自我调适非常重要。教师角色期望的自我调适是指教师通过主观努力去适应角色需要,选用适合自身情况的各种有效方法以达到综合平衡,进而能自如、高效地完成角色义务和职责。自我调适既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要求,也是教师对教师角色期望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适应方式和过程。
  教师如何对角色期望进行自我调适呢?首先,进行角色再学习,主动适应社会形势的要求。角色学习指个人学习社会理想角色的行为准则、技能,提高认知角色水平,缩短与理想角色的差距的过程。角色再学习指在原有角色認识基础上,进一步重新学习,了解和适应社会新角色的规范的过程。当个人处于特定角色位置时,人们自然就对处于该角色的个人提出与之相应的要求或寄托特定的期望。角色期望是超越特定个人的要求而存在的,为同质人群所普遍认同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因此,相关群体对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要求,并不是出于个人喜好,而是来源于社会需要。农村教师应该认识当前社会形势和农村实际情况,意识到当代农村教师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主动适应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要适应“社会环境”。 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必须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形势对教育的要求作出敏锐的识别与正确的判断,不断更新自身的角色思维模式和角色观念,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适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   再次,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角色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调整自身角色以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社会期待角色的认同以及对角色的践行水平。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但能帮助教师较快地认同和接受合理的社会期待,而且也为教师创造性地完善社会的期待角色以实现多种角色的统一奠定基础。受到当时主观、客观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完全按自己领悟的和别人所期待的去做。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实践自己的社会角色,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该气馁,困难亦是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三,重视选择,注意沟通,积极寻求支持。由于受主客观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在实际扮演角色中常常不能顺利实现,难免产生了一些诸如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等类型的角色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沟通就很重要。当多种角色难以调和的时候,教师个体需要进行比较和权衡,学会选择最重要的角色期望,力求以新的角色来进一步地发展自己和改进工作。一个角色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三个方面:该角色对个体意义如何;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结果;周围的人对你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4][ Good.W. G.The Role-Strain Theor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55,(2):20.]因此,就教师而言,明确自己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应做些什么,善于分析和判断变化的情境,并加强自我选择意识与反思意识,是角色期望的自我调适所必需的。[5][ 刘要悟,朱丹. 教育相关群体的教师角色期望之社会调适和教师自我调适.教师教育研究,2010(2):35-39.]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就是一个众多角色扮演及角色互动的大舞台,个体必须注意与社会的沟通,当教师个体遇到角色障碍时,要积极与同行的教师群体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很多角色障碍问题在交流中可以有效地克服。寄宿制学校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利。
  总之,农村寄宿制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期待、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积极的调适予以应对。
  参考文献
  [1]刘要悟,朱丹.教育相关群体的教师角色期望之社会调适和教师自我调适.教师教育研究,2010(2):35-39
  [2]调查指的是“贵州寄宿制教育调查研究”相关的调查,调查目的地为贵州雷山、织金、铜仁、六盘水等地,该项目主持人为贵州大学陈卫洪教授,本文作者是该项目调查参与者之一
  [3]暂时的“单亲家庭”指的是父母一方留在农村陪孩子读书的家庭
  [4]Good.W. G.The Role-Strain Theor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55,(2):20.
  [5]刘要悟,朱丹. 教育相关群體的教师角色期望之社会调适和教师自我调适.教师教育研究,2010(2):35-39
  作者简介:柳发根(1973-),男,江西都昌人,硕士,讲师,现任职于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和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社会保障。陈卫洪(1971-),女,贵州威宁人,博士,教授, 现任职于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其他文献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我省牛羊产业大县,清真食品的销量处于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并在兰州、西安、广州等全国12个大城市建立起了销售网络。这是张家川县实施“三项计划”,重点培养
集中实习是地方高师院校最为普遍的实习途径,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走访调研的方法,认真理清
年逾八旬、胡子雪白、走路颤颤巍巍需要人搀扶,看到这样一位老者,人们通常不会将他与杀人凶犯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却是,1984年3月,武山县洛门镇南街村发生一起命案,时年50岁的武
【编辑留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新时代强调的是更均衡的发展,若“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得以实现,还需从小事、实事一步步做起,就像有人坚持了5年的早餐粥。这是来自民间的一份公益样本,呵护的岂止是环卫工人的冷暖,还有一位创业者对这一群体深深的不了情。  当晨曦将油城唤醒,已完成第一班清扫的环卫工人,收拾好工具,纷纷来到就近的爱心早餐点,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大米粥,吃上两个
期刊
慕课(MOOC),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机遇.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自身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慕课的运用必然存在着与大学本科教
司法过程中的对话沟通是现代司法的特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之一。诚信原则是现代司法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司法过程的对话沟通树立司法公信力,是实现司法公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玩游戏,不爱学习。为赋新词强说愁,欲说还气,欲骂还火。却道长大好个女。 ——题记  闯祸精  女儿十二的破坏力在她两三个月时就凸显出来了。闺蜜送来许多小玩具,一个星期后全军覆没。闺蜜被这些“诡异”现象深深地震撼了,“姐妹儿,你确定这些玩具都是被这个没长牙的小崽子咬碎的?”  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十二长牙以后,咬过那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包括《小手撕不破》的书,惨不忍睹的奶嘴,隔壁老王儿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思变:72=0rn素有“荆门的天安门派出所”之称的龙泉派出所位于荆门中心城区,辖区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8.9万人,暂住人口6万余人.这里是荆门市的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