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 母亲教他好品质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时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和科学活动家。他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的研究,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是公认的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现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从小,母亲就十分疼爱贝时璋,但从不娇惯和溺爱他。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懂得让孩子从小就勤快。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男孩子不勤快,长大没本事赚饭吃,何况以后还要娶妻生子,成立家庭,不劳动就不会生活。”为此,母亲经常教贝时璋抹桌子、扫地、洗碗、学织渔网。
  母亲从不给贝时璋零花钱,常告诉他:“男孩子总是花钱不好,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长大了会乱花钱。做一世男人,养家糊口,责任重大,十分不容易。人穷不要紧,只要学会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就会渡过难关。”
  然而,母亲对穷亲戚却很慷慨。当时贝家虽然比较穷,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但母亲从来不会因为穷而对亲戚和邻居吝啬。她乐意为那些更苦难的亲戚和邻居助一臂之力。
  过年时,凡是来家里的客人,母亲都尽量给他们拿一些好衣服,让他们送去典当,换几个钱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母亲说:“亲帮亲,邻帮邻,谁家没个困难?亲戚、邻居就要互相帮助。”
  那时,家里的生活比较拮据,吃穿简省,只有到了过年时家里才有机会买点肉,杀只鸡,改善一下生活。但是,这些有限的鸡、肉,母亲也只有在来了客人的时候才端出来,跟客人分享。母亲告诉贝时璋:“我们宁肯自己吃得差点,也要让客人吃好。小孩子要懂得自己吃骨头,把肉留给客人吃!只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这是礼貌。小孩子必须学会讲礼貌。”
  母亲的行为,让贝时璋看在眼里;母亲的话,也让他牢牢记在心头。母亲教育贝时璋做人做事,自己也以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去对待街坊邻居,赢得人们的尊重,这为贝时璋树立了良好的母亲形象。
  贝时璋长大后,母亲就送他去读书。母亲虽然文化不多,却懂得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贝时璋能广泛地接触到科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就是得益于父母明白事理,懂得送孩子读书开眼界长学问的远见卓识。
  母亲曾对贝时璋说:“儿啊,男人要成大器,就得有文化,妈妈没文化已经苦了一辈子,你一定要给妈妈争气,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男人。”
  后来的事实证明,贝时璋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一辈子都在钻研学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一个有出息的男人。
  贝时璋18岁从同济预科班毕业,希望能出国留学。母亲虽然知道供养不起儿子留学,但还是变卖家产,为儿子凑够了800元的费用。母亲的坚决支持,使贝时璋得以踏上了探索生命的科学之旅。
  在回忆自己的生活之路时,贝时璋的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他激动地说:“是母亲把勤俭节约、宽容厚道的精神留给了自己;我一生都把这个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其他文献
李永嘉,1997年出生。他学习成绩优秀,吹拉弹唱样样精通。5岁时第一次参加天津卡拉OK大赛就获得独唱金奖,之后在全国卡拉OK大赛上夺得铜奖,2007年参加央视“非常6 1”比赛,获得第二名。在央视《成长在线》录制现场,小采嘉时而边轮滑边拉小提琴,时而独唱一曲,时而和师弟说相声,时而和姥姥同台表演天津快板,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变小子”。当笔者问及“百变小子”的由来,他脱口打起天津快板:“归功于我姥
目的探讨分娩期胎儿监护与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对围产儿预后的评价.方法应用胎儿监护与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对337例分娩期孕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CST混合型和无反应型S/D≥3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