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读者乡村文化驿站”是读者出版集团为3个定点帮扶村个性化定制的精品文化扶贫项目,它将读者出版集团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当地民俗特色相结合,为偏远农村提供优质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文化氛围。
尔金是个男孩子,今年12岁,在村小学上学。记得两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鲁迅笔下少年闰土的形象—因常年的风吹日晒,尔金圆圆的脸也是紫红色的。
尔金的家在距学校两公里的另一个自然村,父母在省外不同的城市务工,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还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尔玉。尔玉命运多舛,四五岁时,右脸不慎被盖牛棚的彩钢边缘划了一道长及嘴巴的口子,这次意外留给尔玉的不仅是一条10厘米长的疤痕和轻微的语言障碍,还有心灵上难以抚平的创伤。她的奶奶每谈及此事,言语中总是充满愧疚:“再辛苦几年,攒些钱,等娃大些了,带她去好医院做个整形手术。一个女娃,往后还要嫁人……”老人哽咽着,用袖口擦去眼角的泪水。
姐弟俩都很聪明、爱读书。村上的读者乡村文化驿站建成后,每逢周末,他们总是约三五个小伙伴儿,带着爱吃的零食来看书。尔玉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捧着校园文学、童话类读物,在一旁安静地看。尔金精力旺盛,读书的品位有些特别,他更偏好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言文书籍。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尔金总是跑到我的房间来求助,我好几次被他问住,不得不上网查询后再告诉他读音、释义。有时话还没说完,他就一溜烟儿地跑了,留下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他的背影。
今年“六一”,我的三位大学同学出资,委托我给村小学的孩子们买一些绘画用品。在这次简单快乐的捐赠活动上,我见到了尔玉姐弟俩。
“最近周末怎么不来看书了?”
“家里农活多,要帮爷爷、奶奶干活。”尔金答道。
“是片苜蓿(方言,“割苜蓿”之意)吗?”我问。
“嗯,过段时间还要收麦子。”尔玉抢着说道。
我知道,姐弟倆每天放学后步行半小时到家,做作业、放羊、铡草、喂牲畜就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通话,是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和城里娃一样,他们也是家里的宝贝,但生存环境和现实生活,让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他们,承受着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重量。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秋季开学后,村小学将阅读课排进了课表,孩子们每周会在读者乡村文化驿站上一堂固定的阅读课。这意味着姐弟俩又有看书的时间了。
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爱上阅读、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令尔金、尔玉至今难忘的,是在2020年7月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党支部和店王村党支部的支部共建活动中,出版社的资深美术编辑杜建民老师为店王小学20余名学生上的那堂生动的美术课。由于条件所限,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但这丝毫不影响小家伙们挥洒自己的灵感。课堂上,姐弟俩欢快地拿起画笔,画萝卜、画白菜、画西瓜……他们的天赋不比城市的孩子差,只是缺少培养兴趣爱好的条件。
下课前,杜老师别出心裁地让孩子们画一个“自己”,并为“自己”涂上颜色。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尔金升入六年级,尔玉从小学顺利毕业,去了镇上的寄宿制中学继续学业。多年后,当尔金、尔玉翻出那张自画像,凝视童年时的自己,会是怎样的心情?当年的小小画笔,彼时是否已经描绘出心中大大的梦想?
几声犬吠,几点灯火,装饰着乡村静谧的夜。新装的太阳能路灯像深邃夜空中最亮的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照亮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尔金、尔玉和其他孩子,在这明亮的路上,走得更加轻快、坚定。
孩子,是这片黄土地的未来和希望!
(朱黎明,读者出版集团员工,2018年6月至今任镇原县庙渠镇店王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读者乡村文化驿站”是读者出版集团为3个定点帮扶村个性化定制的精品文化扶贫项目,它将读者出版集团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当地民俗特色相结合,为偏远农村提供优质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文化氛围。
尔金是个男孩子,今年12岁,在村小学上学。记得两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鲁迅笔下少年闰土的形象—因常年的风吹日晒,尔金圆圆的脸也是紫红色的。
尔金的家在距学校两公里的另一个自然村,父母在省外不同的城市务工,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还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尔玉。尔玉命运多舛,四五岁时,右脸不慎被盖牛棚的彩钢边缘划了一道长及嘴巴的口子,这次意外留给尔玉的不仅是一条10厘米长的疤痕和轻微的语言障碍,还有心灵上难以抚平的创伤。她的奶奶每谈及此事,言语中总是充满愧疚:“再辛苦几年,攒些钱,等娃大些了,带她去好医院做个整形手术。一个女娃,往后还要嫁人……”老人哽咽着,用袖口擦去眼角的泪水。
姐弟俩都很聪明、爱读书。村上的读者乡村文化驿站建成后,每逢周末,他们总是约三五个小伙伴儿,带着爱吃的零食来看书。尔玉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捧着校园文学、童话类读物,在一旁安静地看。尔金精力旺盛,读书的品位有些特别,他更偏好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言文书籍。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尔金总是跑到我的房间来求助,我好几次被他问住,不得不上网查询后再告诉他读音、释义。有时话还没说完,他就一溜烟儿地跑了,留下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他的背影。
今年“六一”,我的三位大学同学出资,委托我给村小学的孩子们买一些绘画用品。在这次简单快乐的捐赠活动上,我见到了尔玉姐弟俩。
“最近周末怎么不来看书了?”
“家里农活多,要帮爷爷、奶奶干活。”尔金答道。
“是片苜蓿(方言,“割苜蓿”之意)吗?”我问。
“嗯,过段时间还要收麦子。”尔玉抢着说道。
我知道,姐弟倆每天放学后步行半小时到家,做作业、放羊、铡草、喂牲畜就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通话,是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和城里娃一样,他们也是家里的宝贝,但生存环境和现实生活,让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他们,承受着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重量。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秋季开学后,村小学将阅读课排进了课表,孩子们每周会在读者乡村文化驿站上一堂固定的阅读课。这意味着姐弟俩又有看书的时间了。
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爱上阅读、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令尔金、尔玉至今难忘的,是在2020年7月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党支部和店王村党支部的支部共建活动中,出版社的资深美术编辑杜建民老师为店王小学20余名学生上的那堂生动的美术课。由于条件所限,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但这丝毫不影响小家伙们挥洒自己的灵感。课堂上,姐弟俩欢快地拿起画笔,画萝卜、画白菜、画西瓜……他们的天赋不比城市的孩子差,只是缺少培养兴趣爱好的条件。
下课前,杜老师别出心裁地让孩子们画一个“自己”,并为“自己”涂上颜色。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尔金升入六年级,尔玉从小学顺利毕业,去了镇上的寄宿制中学继续学业。多年后,当尔金、尔玉翻出那张自画像,凝视童年时的自己,会是怎样的心情?当年的小小画笔,彼时是否已经描绘出心中大大的梦想?
几声犬吠,几点灯火,装饰着乡村静谧的夜。新装的太阳能路灯像深邃夜空中最亮的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照亮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尔金、尔玉和其他孩子,在这明亮的路上,走得更加轻快、坚定。
孩子,是这片黄土地的未来和希望!
(朱黎明,读者出版集团员工,2018年6月至今任镇原县庙渠镇店王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