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A 2020新摄影:从图像之间到图像与人之间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时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MuseumofModernArt,MoMA)摄影总监的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Szarkowski)策划并举办了第一届新摄影展,他希望借此将当代艺术创作划为MoMA摄影部规划的重心,通过一年一次的展览将当代摄影领域中最令人兴奋、引人注目的成就呈现出来。
  自那以后,“新摄影”系列展览已成功举办26届,得益于不同策展人对当代摄影领域敏锐的触觉,新摄影展在25年间已经将近150名摄影师推向更广阔的舞台。1996年,第12届MoMA新摄影展发掘了来自德国的摄影师沃尔夫冈·蒂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后来,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泰特美术馆特纳奖的摄影师,同时也是第一个非英国国籍的获奖者。到了21世纪初期,新摄影选出的摄影师如埃拉德·拉斯里(EladLassry)、薇薇安娜·萨森(VivianeSassen)等也都在当代摄影领域有着不俗的成绩。而从2016年起,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MuseumofModernArt)决定以设置主题的形式举办新摄影展,不再单纯强调未来可期的摄影师们。新摄影展的时间也从一年一次变为每两年一次。

  此后的2018年和2020年,新攝影展均由MoMA摄影部联合策展人露西·盖伦(LucyGallun)精心策划。除此之外,盖伦也是2015年新摄影展策展团队的一员。可以说,盖伦全程参与并策划了MoMA改变游戏规则以后的三次新摄影展,通过与她的对话,我们或许可以一窥这位策展人对于当下摄影领域和摄影艺术中最引人注目、最急需探讨的观点的思考。

新观念:照片之间是如何对话的?


  盖伦将2020年的新摄影展主题定为“CompanionPieces”(可译为伴奏),将目光放在了照片之间的关系上。她在展览的最开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照片之间是如何对话的?”盖伦认为,摄影这一媒介的许多基本特征都与两张图像之间的关系有关,比如,照片通常是迭代的——一张负片上的影像可以出现在多种印刷品上,比如按比例缩放后的图片、校样,等等。
  “在看照片的时候,我经常会思考、想象并展开它们之间的对话。此外,我还会留意艺术家们是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追溯这种对话的。”盖伦说,艺术家们会通过一些试验来探寻照片间的对话,他们通常会将许多照片放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更大的作品,比如拼贴画、蒙太奇或多重曝光;一些摄影师还会将图片以组图的方式整理、或者有序地排在照片书中,构建起照片的序列,从而探索前后图像之间的联系。
  而在探寻图像间对话的过程中,盖伦本人对“垂饰画”(pendantpictures)这一概念表现得尤为着迷。Pendantpictures中pendant的意思是悬挂,这一术语起源于将一幅作品悬挂于、附于另一幅作品旁的想法。在现实中,成对的垂饰画经常被挂在壁炉甚至是门的两侧,它们通常大小相同,作品主题基本一致但细节不同,比如夫妻两人的肖像。“这样一来,不论两张照片相似与否,它们在隐喻上和现实空间中都相互呼应,也更便于读者进行解读。”盖伦说道。

新选择:8位首次登上MoMA舞台的摄影师


  从CompanionPieces出发,盖伦选择了8位摄影师:伊琳娜·罗佐夫斯基(IrinaRozovsky);伊纳基·博尼利亚斯(I?akiBonillas);玛丽亚·安特曼(MariaAntelman);苏赫拉布·胡拉(SohrabHura);大卫·阿列克霍吉(DavidAlekhuogie);奥兹莱姆·金(?zlemAlt?n);迪翁·李(DionneLee);佐拉·J·默夫(ZoraJMurff)。这8位艺术家均为首次参展,展出作品既有以传统纪实摄影手法拍摄的照片也有多媒体雕塑。通过不同的创作方式,有的摄影师展现了艺术书籍中图像与留白之间的可能性,有的摄影师则思考了自己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还有的摄影师则探讨了美国社会种族主义的问题。
  摄影师伊琳娜·罗佐夫斯基(IrinaRozovsky)将她的作品《奇迹中心》系列称为一个“与时间和视觉空间玩耍的邀请”,这个项目是罗佐夫斯基在怀孕期间构思的,她对物件所能代表的个人属性非常感兴趣。   罗佐夫斯基的拍摄对象有她珍藏多年的小物、丈夫的眼镜和鞋子、从未交流过的邻居,等等,她从eBay和古董店中淘来许多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相框,然后将这些照片放入不同的相框中,让照片重新焕发光彩。在这其中,她又对于多窗口的相框尤为着迷。罗佐夫斯基说,当她将两张照片并排在一起时,惊喜感便油然而生;当她将多张照片以胶卷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则会产生一种“时光流逝之感”。
  出生在美国的佐拉·J·默夫(ZoraJMurff)则将目光对准了深受种族主义和社会不公正风气所影响的内布拉斯加州北奥马哈非洲裔美国人社區。他说:“我出现在艺术和摄影领域这件事是不被肯定的。当我还在上学时,我的老师都是白人;当我去参观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工作时,在里面所见的艺术家大部分也都是白人。这个作品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树立的存在感。”

  通过将该地区居民令人心酸的肖像照、风景照以及他收集的图像和历史物品交织在一起,默夫将他对于北奥马哈非洲裔美国人社区的观察放置在美国社会暴力执法的大背景之中。这种暴力是复杂的,从1919年因私刑处死威尔·布朗(WillBrown)引发的奥马哈种族暴乱到1969年在奥马哈被警察枪杀的年轻非洲裔女孩维维安·斯特朗(VivianStrong),再到当下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警察暴力执法视频和给非洲裔美国人造成经济压迫的贷款歧视等政策。默夫创造的这个照片集既存在于历史语境中又活在当下,“我用这种隐喻的方式,将人的身体和风景联系起来,将影响深刻的暴力事件和发生在当下的暴力事件联系起来。”
  通过对于摄影师的选择,我们也可以看出盖伦对于大选年间美国社会日益加剧的撕裂的关注。

新展地:从线下到线上


  因为疫情,新摄影展移至线上展出。MoMA网站上所陈列的作品与原本线下展览的策划目录保持了极大的一致,但结合线上展览的特点,盖伦也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她推出了参展摄影师们一些其他适合线上空间的作品;另一方面,她对参展摄影师进行了视频和音频的采访,并将这些视频和音频编入到MoMA线上出版物《杂志》(Magazine)中。
  《杂志》(Magazine)是MoMA2019年6月推出的线上出版物,涵盖了当下的艺术、思想和文化。《杂志》上所呈现的原创内容、艺术家和文化名人的委托项目包含音频、视频、绘画、照片散文、诗歌、科幻和长篇写作。可以看出,《杂志》(Magazine)的推出是MoMA在互联网时代做出的新举措,虽不能称为新颖但确实是一项必须之举。2020新摄影展8位参展摄影师的个人展览均收入《杂志》(Magazine)中。

  同时盖伦也承认,观看者和摄影作品的互动与在现实画廊中完全不同了。“在线上,我们对照片彼此之间的大小尺寸无法产生相对一致的了解,同样,也不能了解到两个作品在现实空间中不同的形态。”但在另一方面,盖伦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思考能够从数字内容中获得什么。“当我们深入研究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时,在线下展览中一些不会成为焦点的新元素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新生机:从图像之间到图像与人之间


  在2018年《纽约时报》的采访中,露西·盖伦承认,2018年与2015年新摄影展的主题方向截然相反。2015年以“图像的海洋”(OceanofImages)为主题的MoMA新摄影展将互联网比作图像的旋涡探讨了图像的传播方式,现场大量的数字图像让参观者仿佛与外界隔离,陷入了一种过度自省的状态,《纽约时报》称这次展览让参观者“喘不过气来”;2018年,作为对2015年新摄影展的回应,盖伦为其定下了“存在”(Being)这一主题,旨在探讨摄影是如何在当下捕捉和表达一个人的人格和身份的。她说:“这次的摄影展关注的是更加个人的、私人的图像传播方法。”

  2020年,盖伦明显想要将目光从“人”身上转回照片本身,但CompanionPieces这一构想对于场地有着明显的要求,参观者们需要亲自去到博物馆中才能更好地从图像存在的形态、尺寸、位置等要素上理解和感知图像之间的“互文”和“对话”,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无疑为“CompanionPieces”这一主题下的新摄影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盖伦的策展构想远早于疫情出现,展览地点一开始拟定的也是传统画廊。
  但“在孤独的隔离时期,于线上寻找到照片的‘陪伴’(companionship)”这一想法很快又让盖伦重新振奋了起来。

  “新冠疫情爆发后,‘companionpieces’这一概念在网络语境中也找到了一种不同于现实空间里的共鸣。在现实空间中,两张照片可以相互呼应;而当我们在网上浏览时,是‘图片链接’让我们从一张图片转移到另一张的。”盖伦说道,“事实上,我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浏览图片的方式。通过在线上举办这个展览,不论是雕塑作品还是装裱好的作品都以数字图像的方式在我们眼前滚动出现,而频繁上网的我们也渴望着这些图片的陪伴。”
  盖伦最初定下CompanionPieces这一主题时可能也无法想到,早已策划好的展览在遭遇疫情以后竟然还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他文献
本着“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摄影世界会员俱乐部将继续致力于搭建会员交流、展示作品的平台,正式开启2021年會员征稿。  入选作品将在每一期《摄影世界》的读者园地专栏刊登,并在摄影世界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平台同步展示。  在摄影世界杂志和全媒体平台之外,还有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将不定期在投稿中精选部分作品举办展览,并推荐、选送参加国内外各类摄影节、摄影展等文化活动,让您的作品有机会在更大的范围内,
期刊
近年来,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山乡巨变”的中国故事在各地持续上演。摄影无疑成为记录和呈现这一时代变迁的最佳载体之一,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有责任拿起手中的相机,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乡村这片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乡村的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走进这片古老的乡村  1995年的一次下乡创作,我来到永定区土家族集居地王家坪镇的石堰坪、紫金塔、马头溪
期刊
慵懒淡然的白点儿,憨态可掬的小崽儿,优雅傲娇的长腿儿,霸气外露的鳌拜,轻功了得的毛毛……  宫猫如此多娇,引无数拍摄者竞折腰。它们频繁出现在各大节目和媒体平台,更是自带“流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深受大家的喜爱。2020年初雪过后,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际,摄影世界邀请宠物摄影师克查于绿瓦红墙之中,一起找寻飞檐走壁的御前带爪侍卫和隐藏在深宫之中的猫江湖。  你是從什么时候开始被猫“种草”
期刊
近幾年,大多是听说摄影师转行投身互联网大潮,而放弃手里互联网大厂的股票,决定裸辞、全身心做摄影的人,少之又少。但这种看似“逆潮流”的举动,是林宏贤的新选择。关键是,从某些结果来看,他的这次选择成功了。  30岁这一年,林宏贤决定自己给自己打工。2018年,他决定拒绝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从北京撤退回家乡广州。“这意味着没有固定的雇主为我的时间买单。”钱、方向、未来汇成他扑面而来的焦虑。  不过,能有
期刊
周仰是一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摄影师,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报道摄影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何变老》记录了上海一部分老年人的优雅生活;《漫长的告别》拍摄了自己的外婆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日常;《边角料》则是她对于自己生长的城市上海的记录。  从2015年拍摄的关注江南园林的《不朽的林泉》开始,周仰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基于现实、经由想象进行创作的阶段,包括后来同样关注文化遗产的《神话的遗址
期刊
编者按: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珍稀野生动物,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影像以其特有属性在野生动物记录及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影像中国”是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飞羽视界文化传媒、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协会发起的一个面向大众的自然保护传播项目。2021年,摄影世界在全媒体开设“自然影像中国”栏目,希望与“自然影像中国”一道,向公众展示神奇野生动物影
期刊
人们更容易去记忆一个时代中的“巅峰时刻”。这种难忘的瞬间像避雷针接触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呈现一次短暂而耀眼的爆发。实际上,如果从编年史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爆发都被定点于一个又一个成百上千年的链条中:那些重要的历史性时刻隐藏在日复一日、慢慢悠悠的事情背后,压缩在数不胜数的生活细节之中,经过漫长的酝酿,最终走向决定命运的时刻。  因此,历史更值得用漫长的细节来诉说。自摄影发明以来,它成为了人类最有质
期刊
秋山亮二(Ryoji Akiyama)  1982年前后,日本摄影师、翻译家秋山亮二曾经历了自己人生中一小段念念不忘的“中国奇缘”——他曾接受一份工作委托来到中国,拍摄一组关于中国小朋友的照片。  他当时先后5次前往中国,每次两到三周的时间,拍摄地点不仅限于北上广等大城市,还前往了当时外国人少有机会去的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最终,在12个地方,秋山亮二拍摄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
期刊
阿根廷摄影师加博·卡鲁索(Gabo Caruso)一直以来为边缘群体发声。  卡鲁索原名为玛莉亚·加布里埃拉·卡鲁索·卡西卡里斯(MariaGabrielaCarusoCatsicaris),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摄影师。她将自己的实践视为连接拍摄对象和观看者的桥梁,从而让观看者更接近现实。她力图通过照片探索政治问题的界限。因此,她一直热衷于讲述跨性别者、难民、移民、LGBTIQ群体(LG
期刊
2019年全球最贵的10件摄影作品  摄影收藏的价值已经在国内学界、业界讨论多年,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但什么样的照片能卖钱、能卖高价钱,必须经过市场检验,而相比于画廊和私人交易等一级市场,拍卖市场因更加透明和操作规范化,能为我们了解摄影收藏市场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2019年,哪些摄影师的作品受到市场青睐?我们从全球摄影收藏二级市场数据中,梳理汇总了2019最贵照片Top10,希望对读者朋友们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