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客依据什么选择餐厅?网上的一个调查显示,影响顾客挑选的理由按照重要性排列依次为:交通便利,环境卫生,价位适宜,服务态度,口碑人气,口味厨艺。饭菜的口味排在最后!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排序的科学依据,甚至因此还有些怀疑人生。
然而,一位做过餐饮的朋友告诉我,这个调查结果有它真实的一面,“就像你们的收视率排名,你们精心制作的节目就一定会拥有更多的观众吗?”他问。我想想也是,一般来说高品质节目的收视率都低得惨不忍睹。于是这位朋友给我分析了大家去餐厅的动机,顾客有的为了社交,有的为了聚会,有的为了摆阔,有的为了果腹,有的为了谈恋爱,有的为了谈生意……真正直奔着美味去的,只占很小的比例。
这个事实确实残酷得让人崩溃。
另一个例子,是我单位附近的一家米粉屋。经营这家饭馆的,是一对湖南籍唱民歌的演员夫妇,当初他们小有名气的时候,就把长沙人民热爱的米粉带到了北京,而且做得很认真。米粉滑爽,汤汁鲜辣浓郁,一碗粉端上来,蜡黄的笋丝、酸豇豆埋藏在鲜红的干椒末和翠绿的葱花之中,衬托着雪白的扁粉和淡褐色的杂骨汤,但我发现,回头客大多数都是夫妇俩的湖南同乡。
后来,米粉屋装修,两位老师把自己的大照片挂进了大厅,再加上这两位开始在电视、包括春晚反复露面,尽管不是最重要的演唱组合,有时甚至和一群演员撮堆儿合作一首杂拌儿歌曲。但是,坐在他们的照片下面吃米粉,或許有恍惚进了央视一号演播厅直播现场的感觉吧?
很多饭馆都张贴明星照片,利用的正是顾客的从众心理。这就像在微博,如果你能被姚晨或是赵薇关注,你想清静也难。一家餐厅,如果挂了老板和任正非老师的合影,这家店显然比较有档次;如果挂的是和沈宏非老师的合影,又放置在弥勒佛的神龛附近,那说明这家饭馆不仅上档次,而且味道也很正点;假如张贴的是老板和王菲老师的合影,天哪,简直可以不要厨子了,随便做点儿什么,人都会乌泱乌泱的。
当然我自己也追星。比如从前去上海,我先要去吴江路上的小杨生煎,那是沈宏非老师曾经挥洒文学体液的地方。去香港则要找镛记,因为蔡澜说那里的烧鹅还遗存着大排档时期的风韵。在北京我去得最多的“照片餐厅”是汉舍,一家川菜馆子,那里张贴着一大帮北京时尚美食达人的大幅艺术照,女的盘新娘头,男的贴胸毛,每次去都像进了巴黎先贤祠一样,先对着他们的相片敬杯酒,当然,这里的菜比照片还要讨人喜欢。可见,我是个图实惠的人,还是先奔着味道。可以挂照片,但照片上的人要大概懂吃才行。自然也有不管味道的时候,比如我一喝咖啡就心律不齐,可去法国,还是颠儿颠儿地跑到塞纳河左岸,去找萨特曾经抽烟写作的“俩丑猴儿”,咖啡馆嘛,味道一般,但不妨碍它满足我那曾经文青的虚荣心。
我后来很少去前面那家米粉屋,尽管它就在我现在的办公室楼下,但墙上突然多了那些合影,让我有攀龙附凤的观感。比如我坐在那里吃米粉,墙上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很深沉地目视着前方……我没有办法完成角色转换,人家明明说的是“下届奥运会让北京张罗”嘛,又不是说“欢迎大家来吃牛肉米粉”。
真是的。
然而,一位做过餐饮的朋友告诉我,这个调查结果有它真实的一面,“就像你们的收视率排名,你们精心制作的节目就一定会拥有更多的观众吗?”他问。我想想也是,一般来说高品质节目的收视率都低得惨不忍睹。于是这位朋友给我分析了大家去餐厅的动机,顾客有的为了社交,有的为了聚会,有的为了摆阔,有的为了果腹,有的为了谈恋爱,有的为了谈生意……真正直奔着美味去的,只占很小的比例。
这个事实确实残酷得让人崩溃。
另一个例子,是我单位附近的一家米粉屋。经营这家饭馆的,是一对湖南籍唱民歌的演员夫妇,当初他们小有名气的时候,就把长沙人民热爱的米粉带到了北京,而且做得很认真。米粉滑爽,汤汁鲜辣浓郁,一碗粉端上来,蜡黄的笋丝、酸豇豆埋藏在鲜红的干椒末和翠绿的葱花之中,衬托着雪白的扁粉和淡褐色的杂骨汤,但我发现,回头客大多数都是夫妇俩的湖南同乡。
后来,米粉屋装修,两位老师把自己的大照片挂进了大厅,再加上这两位开始在电视、包括春晚反复露面,尽管不是最重要的演唱组合,有时甚至和一群演员撮堆儿合作一首杂拌儿歌曲。但是,坐在他们的照片下面吃米粉,或許有恍惚进了央视一号演播厅直播现场的感觉吧?
很多饭馆都张贴明星照片,利用的正是顾客的从众心理。这就像在微博,如果你能被姚晨或是赵薇关注,你想清静也难。一家餐厅,如果挂了老板和任正非老师的合影,这家店显然比较有档次;如果挂的是和沈宏非老师的合影,又放置在弥勒佛的神龛附近,那说明这家饭馆不仅上档次,而且味道也很正点;假如张贴的是老板和王菲老师的合影,天哪,简直可以不要厨子了,随便做点儿什么,人都会乌泱乌泱的。
当然我自己也追星。比如从前去上海,我先要去吴江路上的小杨生煎,那是沈宏非老师曾经挥洒文学体液的地方。去香港则要找镛记,因为蔡澜说那里的烧鹅还遗存着大排档时期的风韵。在北京我去得最多的“照片餐厅”是汉舍,一家川菜馆子,那里张贴着一大帮北京时尚美食达人的大幅艺术照,女的盘新娘头,男的贴胸毛,每次去都像进了巴黎先贤祠一样,先对着他们的相片敬杯酒,当然,这里的菜比照片还要讨人喜欢。可见,我是个图实惠的人,还是先奔着味道。可以挂照片,但照片上的人要大概懂吃才行。自然也有不管味道的时候,比如我一喝咖啡就心律不齐,可去法国,还是颠儿颠儿地跑到塞纳河左岸,去找萨特曾经抽烟写作的“俩丑猴儿”,咖啡馆嘛,味道一般,但不妨碍它满足我那曾经文青的虚荣心。
我后来很少去前面那家米粉屋,尽管它就在我现在的办公室楼下,但墙上突然多了那些合影,让我有攀龙附凤的观感。比如我坐在那里吃米粉,墙上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很深沉地目视着前方……我没有办法完成角色转换,人家明明说的是“下届奥运会让北京张罗”嘛,又不是说“欢迎大家来吃牛肉米粉”。
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