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加,工程管理越来越被重视,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施工工程为对象,从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进行管理,已不能满足现行的管理要求。为了能够较好地对工程进行管理,必须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加以辅助,这就势必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而工程管理并不是在某一个阶段进行管理就能实现最终目标的,建议在工程全寿命周期使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不断优化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从而更好地实现工程管理目标。
【关键词】工程全寿命期;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近年来,由于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城市化推动速度较快,工程建设也在飞速向前发展。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之下,施工工程质量的提升也成了迫切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工程管理方面的理念与思维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而管理系统的科学性程度直接同施工工程的质量相关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当中包含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因此,要求现代化建设中管理者一定要积极的打破传统思维限制,建立起工程管理系统化思维,保证工程从设计一直到后期的建设中每一个步骤都能得到系统化的建设和有效的合作,从而促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得到真正的实现,也为我国的工程管理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综上可以了解到,新时代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要学会突破自身的范围。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经营工程和改善工程环境,达到合理发展的需要。只有整体实现了进步才能在功能上做出新的突破,而不是受限于以往的经验模式导致创新不足,生产动力不足。工程管理才能有着充足的推力发展,符合当今时代对技术的要求,并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取代以往发展滞后信息交流不及时的弊端,使工程以更健康的模式继续发展合作。
一、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以工程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并将各目标按照实施阶段和主体进行拆分落实,主要分为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3方面。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的要求,形成一种“近视”的认识视角,不利于工程后续阶段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同时,由于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阶段性、局部性,切断了工程的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阶段之间,以及各管理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造成管理组织的断裂,组织责任离散,管理过程没有连续性。系统思维(SystemThinking)是最早由切克兰德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来的,强调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强调把思维成果系统化,具有形式多、运用广、创造性强的特点。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工程作为一类特殊系统。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系统特征,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面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系统过程,着眼于工程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工程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来加以集成管理,以期获得工程系统全寿命期整体目标最优的科学管理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作为一种基于从项目构思到项目终结的全寿命期系统过程的思维方式,始终将工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充分考虑内外部要素在全寿命期各阶段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系统要素、结构以及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变化性,从而揭示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变化机理和发展规律。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具有比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更清晰、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未来。
二、传统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
(一)传统工程管理的现状
虽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已引起工程建设行业的关注,但是目前工程建设仍以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为主。传统管理模式往往以工程建设效益为核心,对工程只有短期的规划,而没有长远的考虑,以致于在工程的运行阶段经常需要系统维护和更新改造,缩短了工程的寿命。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工程管理方仅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工程后期的维护保养及寿命周期等工作并没有给予重视,没有将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具有风险的因素,导致后期的管理工作不得不因为规避风险而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也导致很多工程项目的使用周期短,“寿命”有限。因此,施工建设环节也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施工建设环节是项目经理将项目要求下发至工程师,然后由工程师延伸至现场管理部门,再由技术人员延伸到各班组。工程管理人员调配如图1所示。
(二)管理目标存在局限
对于传统工程管理而言,其思维模式在目标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工程管理方面的要求。而工程管理的价值,通常实在管理过程中来进行体现的。传统模式倾向于把工程的这类决策制定与设计进行划分,使其变成小部分。
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使得各阶段的练习被切断了,各个管理部门的目标因此而不统一,不符合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相关需求。对于传统的工程思维来讲,其局限性还体现在,只能够在其中的某一个阶段中进行管理思维,并且只对局部的利益表现出重视。这无疑会对整个工程的目标形成影响,削减其价值,从而影响到全寿命期的工程整体价值。
(三)缺乏强大的包容性
在以往的管理方法中,不能全面、準确的反映出管理要求,其局限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工程切割成计划制定、设计图纸、施工等众多小部分,分别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措施完全破坏了主体的统一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致使各部门的意见目标出现差异,不利于及时解决施工管理问题。
(四)管理模式问题
在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用哪种管理的模式对最终的管理效果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当前的工程系统思维模式当中,对于思维的转变来自于人们对工程要求的提升,这样才可使工程管理的适应能力逐步提升。在当前的工程管理当中,一定更要有合理的、系统的高水平管理以及思维,这样才能工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安全性以及效益,或者只注重效益忽视了质量,会存在很大的管理局限性,并且这种局限性会一直存在。此外,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还存在着落后性,其主要的表现为对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不敏感,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这样的管理形式下,施工工程有着很强的管理限制,对信息的流动产生了制约性,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很多,使工程的管理长期处于质量低以及水平低的管理当中,对施工工程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中的全寿命期管理
(一)完善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架构
从目前已有的构架体系来看,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都是长期积累所造成的,想要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一定要努力地完善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架构。第一,应对构架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对全寿命期管理制度的健全应做出积极的响应和落实,要时刻保持构架体系的先进性。例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最新行业规范和管理条文,同时坚持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在管理思维和管理手段上,能够达到良好的协调状态,避免在后续工作的实施上出现严重的漏洞和不足。第二,架构的完善需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带来的影响。例如,南方区域的夏季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自然天气的极端现象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全寿命系统架构而言,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应提前做出分析和预防应对,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方面出现漏洞。第三,系统构架一旦实施,不能临时更改。由于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临时更改容易造成诸多不利,因此更改必须多方商讨、严格论证。
(二)充分發挥组织系统作用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组织系统不仅是为业主方项目实施全寿命期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的考虑,还要使得工程项目各个投资方和建设方的关系考虑进去。投资方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项目组织形式、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项目决策者等。建设方主要将传统模式下的企业间合作模式转变为利益动态联盟的模式,联盟下所有的企业承担各自所对应的义务,对项目风险共同承担。联盟下的企业是以信任作为合作基础,以项目合同作为法律依据,构建虚拟化的企业。根据提前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来实现任务的完成,将项目成功和经济性作为共同性的目标,在共同性的目标下实现联盟下各个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运用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理论
要用工程全寿命理念对工程进行管理,就需要在工程建设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利用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就是要求人们利用哲学思维来思考,工程建设中的任何问题都要立足于工程全寿命期这一大前提下来思考.在工程建设中,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更要注意工程在运行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管理者在实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心,要始终将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最优化为最终管理目标.然后在这一目标建立的前提之下,将节约资源、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更高层次的目标加入工程建设中.就像上文说到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种将“集成”作为主要手段,将工程建设中的不同阶段“集成”到一起进行统一管理,使之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最终使得工程在策划、建设、运行、使用过程中达到整体效益和整体利益的最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建立高效的全寿命期工程管理协调机制
一般而言,协调工作可以分为目标性协调、结构性协调和功能性协调3个方面。其中,目标性协调主要考虑工程项目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的利益应服从整体的目标,从而保持目标的一致性;结构性协调,主要是理清部分与部分、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关系,当整体内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对其进行协调,直到消减内部阻力,实现高效率的运作;功能性协调,是指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这对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此来对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协调。全寿命期工程管理系统思维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五)打造素质优良的团队
不管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还是全寿命期方面的管理,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团队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管理人士应当充分认识,并持积极态度来加以对待。也就是说,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应当积极地探究新型的管理模式,寻求主动改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同时要把传统的项目管理当成一个整体,还需要进一步理清部分和部分间、部分和整体间存在的联系。
如此一来,才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从系统管理思维的落实以及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来看,打造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团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其实现基本目标的重要前提。
(六)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按照工程全寿命期的阶段划分,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从总体上把握,来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发展的产物,它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与传统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全寿命期管理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从工程系统总体出发,超越了工程的阶段性和工程的具体专业。
四、结语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体现,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仅包括传统的工程管理知识,还涵盖各工程领域、各工程专业以及新的工程理念。正是这样的特性要求工程管理者必须跳出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最优的总体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各层次和各工程专业的工程决策者、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以及工程科研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只有通过他们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研究,才能将工程全寿命期理念转化为能够实现的工程专业技术。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不仅仅是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问题,更是体现了一个工程人的良知和理性。
参考文献:
[1]王瀚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2):49~50.
[2]温晓娟.分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农家参谋,2019(19):204.
[3]刘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9):184~185.
(作者单位: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关键词】工程全寿命期;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近年来,由于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城市化推动速度较快,工程建设也在飞速向前发展。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之下,施工工程质量的提升也成了迫切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工程管理方面的理念与思维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而管理系统的科学性程度直接同施工工程的质量相关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当中包含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因此,要求现代化建设中管理者一定要积极的打破传统思维限制,建立起工程管理系统化思维,保证工程从设计一直到后期的建设中每一个步骤都能得到系统化的建设和有效的合作,从而促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得到真正的实现,也为我国的工程管理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综上可以了解到,新时代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要学会突破自身的范围。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经营工程和改善工程环境,达到合理发展的需要。只有整体实现了进步才能在功能上做出新的突破,而不是受限于以往的经验模式导致创新不足,生产动力不足。工程管理才能有着充足的推力发展,符合当今时代对技术的要求,并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取代以往发展滞后信息交流不及时的弊端,使工程以更健康的模式继续发展合作。
一、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以工程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并将各目标按照实施阶段和主体进行拆分落实,主要分为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3方面。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的要求,形成一种“近视”的认识视角,不利于工程后续阶段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同时,由于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阶段性、局部性,切断了工程的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阶段之间,以及各管理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造成管理组织的断裂,组织责任离散,管理过程没有连续性。系统思维(SystemThinking)是最早由切克兰德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来的,强调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强调把思维成果系统化,具有形式多、运用广、创造性强的特点。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工程作为一类特殊系统。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系统特征,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面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系统过程,着眼于工程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工程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来加以集成管理,以期获得工程系统全寿命期整体目标最优的科学管理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作为一种基于从项目构思到项目终结的全寿命期系统过程的思维方式,始终将工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充分考虑内外部要素在全寿命期各阶段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系统要素、结构以及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变化性,从而揭示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变化机理和发展规律。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具有比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更清晰、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未来。
二、传统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
(一)传统工程管理的现状
虽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已引起工程建设行业的关注,但是目前工程建设仍以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为主。传统管理模式往往以工程建设效益为核心,对工程只有短期的规划,而没有长远的考虑,以致于在工程的运行阶段经常需要系统维护和更新改造,缩短了工程的寿命。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工程管理方仅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工程后期的维护保养及寿命周期等工作并没有给予重视,没有将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具有风险的因素,导致后期的管理工作不得不因为规避风险而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也导致很多工程项目的使用周期短,“寿命”有限。因此,施工建设环节也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施工建设环节是项目经理将项目要求下发至工程师,然后由工程师延伸至现场管理部门,再由技术人员延伸到各班组。工程管理人员调配如图1所示。
(二)管理目标存在局限
对于传统工程管理而言,其思维模式在目标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工程管理方面的要求。而工程管理的价值,通常实在管理过程中来进行体现的。传统模式倾向于把工程的这类决策制定与设计进行划分,使其变成小部分。
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使得各阶段的练习被切断了,各个管理部门的目标因此而不统一,不符合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相关需求。对于传统的工程思维来讲,其局限性还体现在,只能够在其中的某一个阶段中进行管理思维,并且只对局部的利益表现出重视。这无疑会对整个工程的目标形成影响,削减其价值,从而影响到全寿命期的工程整体价值。
(三)缺乏强大的包容性
在以往的管理方法中,不能全面、準确的反映出管理要求,其局限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工程切割成计划制定、设计图纸、施工等众多小部分,分别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措施完全破坏了主体的统一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致使各部门的意见目标出现差异,不利于及时解决施工管理问题。
(四)管理模式问题
在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用哪种管理的模式对最终的管理效果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当前的工程系统思维模式当中,对于思维的转变来自于人们对工程要求的提升,这样才可使工程管理的适应能力逐步提升。在当前的工程管理当中,一定更要有合理的、系统的高水平管理以及思维,这样才能工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安全性以及效益,或者只注重效益忽视了质量,会存在很大的管理局限性,并且这种局限性会一直存在。此外,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还存在着落后性,其主要的表现为对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不敏感,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这样的管理形式下,施工工程有着很强的管理限制,对信息的流动产生了制约性,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很多,使工程的管理长期处于质量低以及水平低的管理当中,对施工工程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中的全寿命期管理
(一)完善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架构
从目前已有的构架体系来看,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都是长期积累所造成的,想要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一定要努力地完善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架构。第一,应对构架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对全寿命期管理制度的健全应做出积极的响应和落实,要时刻保持构架体系的先进性。例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最新行业规范和管理条文,同时坚持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在管理思维和管理手段上,能够达到良好的协调状态,避免在后续工作的实施上出现严重的漏洞和不足。第二,架构的完善需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带来的影响。例如,南方区域的夏季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自然天气的极端现象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全寿命系统架构而言,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应提前做出分析和预防应对,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方面出现漏洞。第三,系统构架一旦实施,不能临时更改。由于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临时更改容易造成诸多不利,因此更改必须多方商讨、严格论证。
(二)充分發挥组织系统作用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组织系统不仅是为业主方项目实施全寿命期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的考虑,还要使得工程项目各个投资方和建设方的关系考虑进去。投资方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项目组织形式、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项目决策者等。建设方主要将传统模式下的企业间合作模式转变为利益动态联盟的模式,联盟下所有的企业承担各自所对应的义务,对项目风险共同承担。联盟下的企业是以信任作为合作基础,以项目合同作为法律依据,构建虚拟化的企业。根据提前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来实现任务的完成,将项目成功和经济性作为共同性的目标,在共同性的目标下实现联盟下各个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运用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理论
要用工程全寿命理念对工程进行管理,就需要在工程建设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利用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就是要求人们利用哲学思维来思考,工程建设中的任何问题都要立足于工程全寿命期这一大前提下来思考.在工程建设中,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更要注意工程在运行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管理者在实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心,要始终将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最优化为最终管理目标.然后在这一目标建立的前提之下,将节约资源、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更高层次的目标加入工程建设中.就像上文说到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种将“集成”作为主要手段,将工程建设中的不同阶段“集成”到一起进行统一管理,使之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最终使得工程在策划、建设、运行、使用过程中达到整体效益和整体利益的最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建立高效的全寿命期工程管理协调机制
一般而言,协调工作可以分为目标性协调、结构性协调和功能性协调3个方面。其中,目标性协调主要考虑工程项目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的利益应服从整体的目标,从而保持目标的一致性;结构性协调,主要是理清部分与部分、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关系,当整体内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对其进行协调,直到消减内部阻力,实现高效率的运作;功能性协调,是指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这对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此来对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协调。全寿命期工程管理系统思维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五)打造素质优良的团队
不管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还是全寿命期方面的管理,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团队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管理人士应当充分认识,并持积极态度来加以对待。也就是说,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应当积极地探究新型的管理模式,寻求主动改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同时要把传统的项目管理当成一个整体,还需要进一步理清部分和部分间、部分和整体间存在的联系。
如此一来,才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从系统管理思维的落实以及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来看,打造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团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其实现基本目标的重要前提。
(六)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按照工程全寿命期的阶段划分,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从总体上把握,来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发展的产物,它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与传统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全寿命期管理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从工程系统总体出发,超越了工程的阶段性和工程的具体专业。
四、结语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体现,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仅包括传统的工程管理知识,还涵盖各工程领域、各工程专业以及新的工程理念。正是这样的特性要求工程管理者必须跳出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最优的总体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各层次和各工程专业的工程决策者、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以及工程科研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只有通过他们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研究,才能将工程全寿命期理念转化为能够实现的工程专业技术。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不仅仅是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问题,更是体现了一个工程人的良知和理性。
参考文献:
[1]王瀚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2):49~50.
[2]温晓娟.分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农家参谋,2019(19):204.
[3]刘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9):184~185.
(作者单位: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