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创设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
1. 学生主动探究是基础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然后由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个体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涉猎知识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 小组讨论是主体 在学生主动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才可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以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后进生1人)为宜,由前后两排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组要选一名英语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學生任组长。之后,由组长按英语成绩给组员编号,便于教师在提问时按照题目难易,有针对性地叫学生回答。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组合,长期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主探究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3. 组间交流是关键 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组间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为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阵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如:在新目标七年级下册的教材的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学习时,有小组提出:We don’t like animals. They are dirty and unfriendly.通过引导、解答,教育学生我们人类应该与动物和平相处,保护和珍惜动物。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间互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等,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课文后,小组之间互相问答,以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组间竞赛: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放一段录音后,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
4.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必要检测 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要使得小组成员明白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要给予恰当评价,以便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同样,教师也应当把竞争机制运用在小组之间,例如通过累计积分一周评选一次“优胜小组”,一个学期评选几个明星小组等方法,激发学生为小组集体荣誉而努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权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1. 学生主动探究是基础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然后由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个体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涉猎知识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 小组讨论是主体 在学生主动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才可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以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后进生1人)为宜,由前后两排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组要选一名英语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學生任组长。之后,由组长按英语成绩给组员编号,便于教师在提问时按照题目难易,有针对性地叫学生回答。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组合,长期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主探究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3. 组间交流是关键 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组间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为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阵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如:在新目标七年级下册的教材的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学习时,有小组提出:We don’t like animals. They are dirty and unfriendly.通过引导、解答,教育学生我们人类应该与动物和平相处,保护和珍惜动物。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间互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等,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课文后,小组之间互相问答,以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组间竞赛: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放一段录音后,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
4.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必要检测 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要使得小组成员明白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要给予恰当评价,以便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同样,教师也应当把竞争机制运用在小组之间,例如通过累计积分一周评选一次“优胜小组”,一个学期评选几个明星小组等方法,激发学生为小组集体荣誉而努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权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