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根据一定原理在平面画幅上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图1)
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图2)。狭义透视学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现代随着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透视学的范畴、内容也有了新的拓展。
线透视的基础建立在观察物体近大远小,以及结构线从近到远的角度变化。15世纪意大利画家阿尔贝蒂用数学数据使透柳表现更为精确(图3)。
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在画作上给观众展示了—个更有真实感的世界,透视运用得更加到位(图4)。
透视有以下分类
●色彩透视: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图8)。
●线透视:假设我们要画的是几何物体,将几何物体各角上的关键点找到并连接,画面就清楚地显示了物体的线条和角度在近处和远处的细微差别(图9)。
德国画家丢勒用几何方法分析透视,将人脸俯视和仰视两种角度的透视变化精确地表现出来(图5)。
达·芬奇在绘画中描绘的画面近处比远处浓重,色彩更饱满,更清晰,这种方法使前后景拉开距离,有效地表现了透视(图6)。
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三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放大,色彩浓淡,清晰、模糊或消失(图7)。
传统中国画的透视原理和欧洲是不同的
●散点透视:将一个全景的几处观察结果放到一张画面上,艺术家边画边移动,可以创作出百米以上的长形画卷。中国画善于用散点透视来表现丰富的情节,如《清明上河图》(图10)。
●高视点透视:采用俯瞰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而是采用远视距来观察,如沈周的《庐山高图》(图11)。
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图2)。狭义透视学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现代随着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透视学的范畴、内容也有了新的拓展。
线透视的基础建立在观察物体近大远小,以及结构线从近到远的角度变化。15世纪意大利画家阿尔贝蒂用数学数据使透柳表现更为精确(图3)。
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在画作上给观众展示了—个更有真实感的世界,透视运用得更加到位(图4)。
透视有以下分类
●色彩透视: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图8)。
●线透视:假设我们要画的是几何物体,将几何物体各角上的关键点找到并连接,画面就清楚地显示了物体的线条和角度在近处和远处的细微差别(图9)。
德国画家丢勒用几何方法分析透视,将人脸俯视和仰视两种角度的透视变化精确地表现出来(图5)。
达·芬奇在绘画中描绘的画面近处比远处浓重,色彩更饱满,更清晰,这种方法使前后景拉开距离,有效地表现了透视(图6)。
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三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放大,色彩浓淡,清晰、模糊或消失(图7)。
传统中国画的透视原理和欧洲是不同的
●散点透视:将一个全景的几处观察结果放到一张画面上,艺术家边画边移动,可以创作出百米以上的长形画卷。中国画善于用散点透视来表现丰富的情节,如《清明上河图》(图10)。
●高视点透视:采用俯瞰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而是采用远视距来观察,如沈周的《庐山高图》(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