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摆脱陈旧的思想观念,准确找准自己的位置;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了自己的一些点滴感触.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过来把教师自己当作整节课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演示、板书……竭尽所能、不辞辛苦地给学生讲解,重点的内容还要再重复几遍,唯恐学生不明白.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场戏,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导演,而不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教师要拿捏好自己的角色尺度.真正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而不是没有学习体验,没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改变自己老黄牛的现象,而是以一个智者的身份引領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二、要给学生学习的权利
教师除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外,还应该善于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机.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美国人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第一种位于塔尖的听讲学生方式,24小时之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而位于塔底的第六、七种学习法,“做中学”“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24小时之后学习的内容能留下75%到90%.从这个理论中可以看出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的地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关键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学生要做的事情,学生应该经历的学习与成长过程,教师应该舍得给予.学生自己能得出的结论教师一定不要代劳.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权利.教师的讲解传授只是间接经验,只是一些语言符号.而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获取的知识却是直接经验,学生深有感悟是不容易忘记的.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们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简单,拿平行四边形对应底和高相乘即可.我们的教师可能觉得内容很简单,也可能觉得让学生动手操作太浪费时间,于是就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虽然也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但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被省略了,学生创新的机会也被剥夺了.如果教师能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这个学习活动很重要.在操作中,学生自然会想办法转化,就会出现很多种剪法.学生的每种剪法都可以看成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创新.全部的方法综合在一起,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无论怎样剪,最终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来剪.这为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应底和高的位置关系,更为以后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我们教师何乐不为呢?让每名学生参与学习是我们的任务.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时间.
三、求异中创新
其实学生是很乐意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但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感悟较深;学生还会因为有自己的看法就倍有成就感.当然在学习活动中,还是少不了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和合作.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研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有序、有规则的学习环境下高效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时不时学生的思维会冒出耀眼的火花.这时我们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并且在求同中注意存异,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增强.最近,笔者听了一节“角的分类”这一课,感触较深.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实用,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需求,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活动角.自从教师要求学生把活动角拿出来起,坐在笔者前面的一名学生就一直在摆弄活动角.教师在讲解平角和周角的时候,这名学生回答问题一直很活跃,回答很正确.后来,教师让学生们讨论怎样给这些角分类.坐在笔者前面的这名学生,饶有兴趣地拨弄着他的活动角,嘴里还一直嘟囔着.讨论完毕后,教师指名交流分法,被指名的这名学生分得很好,按照角的度数大小,把角分成五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标准选得很好,细分得也很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时,这名学生不愿意了.大声地说:“老师,我和他们的分法不一样.”面对这么多教师听课,教师还是叫这名学生让他说说自己的分法.这名学生很骄傲地说:“我把直角、平角和周角分为一类,其余的角分为一类.”一边说一边摆弄着活动角.教师说:“你是这样分的.”于是就让他坐下去了.其实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的理由没说,他要摆的角还没有展示,只得不情愿地坐下去了.其实教师要有求异的思想,不要遏制学生创新的火花,要让这种火花光芒四射.
四、优化中创新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特别是数学问题.关键的时刻,还得我们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思维的绽放,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笔者并不赞成教师在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时,通常说: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去做.每名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程度不一样,所以所能想出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学生方法简单,有的学生方法很繁杂,甚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个时候,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比较、优化方法,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创新.
我们的教师要解放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带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有这样一句话: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教师只有让学生手脑并用,他们才能有效地学习,才能有所创造.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过来把教师自己当作整节课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演示、板书……竭尽所能、不辞辛苦地给学生讲解,重点的内容还要再重复几遍,唯恐学生不明白.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场戏,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导演,而不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教师要拿捏好自己的角色尺度.真正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而不是没有学习体验,没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改变自己老黄牛的现象,而是以一个智者的身份引領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二、要给学生学习的权利
教师除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外,还应该善于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机.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美国人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第一种位于塔尖的听讲学生方式,24小时之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而位于塔底的第六、七种学习法,“做中学”“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24小时之后学习的内容能留下75%到90%.从这个理论中可以看出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的地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关键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学生要做的事情,学生应该经历的学习与成长过程,教师应该舍得给予.学生自己能得出的结论教师一定不要代劳.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权利.教师的讲解传授只是间接经验,只是一些语言符号.而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获取的知识却是直接经验,学生深有感悟是不容易忘记的.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们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简单,拿平行四边形对应底和高相乘即可.我们的教师可能觉得内容很简单,也可能觉得让学生动手操作太浪费时间,于是就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虽然也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但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被省略了,学生创新的机会也被剥夺了.如果教师能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这个学习活动很重要.在操作中,学生自然会想办法转化,就会出现很多种剪法.学生的每种剪法都可以看成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创新.全部的方法综合在一起,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无论怎样剪,最终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来剪.这为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应底和高的位置关系,更为以后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我们教师何乐不为呢?让每名学生参与学习是我们的任务.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时间.
三、求异中创新
其实学生是很乐意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但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感悟较深;学生还会因为有自己的看法就倍有成就感.当然在学习活动中,还是少不了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和合作.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研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有序、有规则的学习环境下高效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时不时学生的思维会冒出耀眼的火花.这时我们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并且在求同中注意存异,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增强.最近,笔者听了一节“角的分类”这一课,感触较深.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实用,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需求,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活动角.自从教师要求学生把活动角拿出来起,坐在笔者前面的一名学生就一直在摆弄活动角.教师在讲解平角和周角的时候,这名学生回答问题一直很活跃,回答很正确.后来,教师让学生们讨论怎样给这些角分类.坐在笔者前面的这名学生,饶有兴趣地拨弄着他的活动角,嘴里还一直嘟囔着.讨论完毕后,教师指名交流分法,被指名的这名学生分得很好,按照角的度数大小,把角分成五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标准选得很好,细分得也很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时,这名学生不愿意了.大声地说:“老师,我和他们的分法不一样.”面对这么多教师听课,教师还是叫这名学生让他说说自己的分法.这名学生很骄傲地说:“我把直角、平角和周角分为一类,其余的角分为一类.”一边说一边摆弄着活动角.教师说:“你是这样分的.”于是就让他坐下去了.其实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的理由没说,他要摆的角还没有展示,只得不情愿地坐下去了.其实教师要有求异的思想,不要遏制学生创新的火花,要让这种火花光芒四射.
四、优化中创新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特别是数学问题.关键的时刻,还得我们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思维的绽放,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笔者并不赞成教师在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时,通常说: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去做.每名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程度不一样,所以所能想出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学生方法简单,有的学生方法很繁杂,甚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个时候,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比较、优化方法,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创新.
我们的教师要解放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带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有这样一句话: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教师只有让学生手脑并用,他们才能有效地学习,才能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