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已经持续十余年,为了宏观把握其演变进程,充分了解各阶段的研究热点,探索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在中国知网中,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初步筛选,再将文献导入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现阶段已经进入转型跨越式发展,拆旧建新同扶贫助农相关联;(2)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制度探讨和拆旧区治理方面;(3)高等院校是增减挂研究的主力军,尤其是农业类院校,主要研究人员同主要研究机构相耦合,各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紧密。
  关键词:增减挂钩;CiteSpace;城乡建设用地;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0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105-05
  Based on CiteSpace Analysis of Linking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WEI Jiahao et al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evolution process, ful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hot spots at various stages and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CiteSpace was used for visual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1)After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has become mature, and now it has entered into a transitional and leapfrog development. Demolition of old land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land are related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gricultural assistance.(2)The research focus is mainly on the system discussion and the governance of the old areas.(3)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the main force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 research, especially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where the main researchers are coupled with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is not close.
  Key words: Increase or decrease connection; CiteSpace; Land for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伴隨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为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切实保护耕地,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应运而生(以下简称“增减挂”)。利用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软件,可以将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绘制行业领域发展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发掘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并发现关键文献和节点[1]。经过十余年发展演变,“增减挂”的研究重点在不断的转变。试点阶段,研究集中与各种挂钩模式的探索[2],各地区各种挂钩形式层出不穷大有“百花齐放”之势,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重庆“地票”模式[3];中期研究重点关注拆旧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护,以及失地农民安置问题[4-5];当前研究将“增减挂”同“脱贫攻坚”相结合[6-7],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扶贫助农的新抓手。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7—201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增减挂”研究整体发展情况,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1 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知网中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主题词搜索2009—2019年的文献(即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文献,通过按“主题”进行检索(模糊匹配),具体数量如表1所示。根据文献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密切程度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转换格式,然后导入至CiteSpace,适当调整参数,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
  2 文献聚类分析
  针对从CNKI中遴选出的1022篇“增减挂”文献,按照关键词、机构和作者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聚类图谱,分析研究的演变过程,以及研究过程中的热点和重要转折点。将“增减挂”的研究,立体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供进一步剖析[8]。
  2.1 关键词 首先选择关键词(keywords)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时间线(timeline)图(见图1)。利用时间线图,将“增减挂”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热点直观展现出来。   最大的聚类点分别为“周转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减挂钩”,其次为“农村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农村土地项目整治”等。共计生成9个聚类,分别为“周转指标”“增减挂钩”“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宅基地复垦”“武汉城市圈”“农村居民点”“矿业用地”。黄锦东将增减挂钩的研究划分为发端(1997—2008)、初步试点(2004—2007)、正式出台(2008)和调整完善(2009至今)4个阶段[9]。白杨将研究划分为政策提出(2004)、试点开展(2005—2009)和政策反思完善阶段(2010至今)[10]。根据自动聚类结果和热点关键词内容,结合相关政策发布的时间节点,细化研究过程,将2009—2019年的研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2009年—2010年的试点探索阶段;2010—2013年的发展完善阶段;2013—2016年的转型发展阶段;2016—2019年的成熟阶段。通过生成鱼眼(fish-eye)图,对各阶段进行具体分析解读。
  2.1.1 试点探索阶段(2009—2010年) 如图2所示,图件中最大的聚类节点都集中分布在2009年,充分证明了2009年是“增减挂”相关研究的知识基础和开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后续研究皆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通过读图发现,2009—2010年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周转指标、居民点、增减挂钩、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整治以及国家颁布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密集的连线集中在土地整治、耕地质量专项规划、农地整理以及用地指标上。
  初期的研究基于国家发布的试点管理办法,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为“保增长,扩内需”从而鼓励城市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土地,供应城市需求即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当务之急便是农村土地整理整治,为城市建设供应用地“指标”。
  2.1.2 发展完善阶段(2010—2013年) 如图3所示,在此阶段,连线密集围绕这部分关键词,分别是增减挂钩政策、项目及试点、土地发展权、耕地、地票以及农村宅基地和耕地保护等。其中,农村宅基地是连接研究始末的关键节点。在这一阶段中,出现了部分县市,譬如崇仁县、钦州市、武汉城市圈等,研究已经在各地区广泛开展,研究重点集中在供地层面和相关土地制度的完善。这一阶段也是关键词最为密集的一个阶段。
  通过大规模的实践,问题也逐渐显露。由于我国城乡土地的二元结构,农民的宅基地属于受限制的用益物权,因而在拆旧复垦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便极具争议。保护农民土地发展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学者们新的关注点。
  2.1.3 转型发展阶段(2013—2016年) 经过了试点探索和发展完善,此时的“增减挂”研究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如图4所示,2013—2016年期间研究热点集中于:土地复垦,农户,城乡一体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宅基地置换,综合效益,以及农户利益等。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供地问题上,而是注重解决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拆旧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障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政策实施带来的综合效益,供地和拆旧都变得更加理性,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学者们探索将增减挂钩同扶贫助农相结合,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拉动“三农”进步,其中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整村移民搬迁,开展拆村并点工作,提升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度。
  2.1.4 成熟推广阶段(2016—2019年) 如图5所示,相较于2016年之前,这一阶段研究热度明显下降,相关理论制度研究也已趋于成熟。
  在这一阶段内,主要关键词为《政府主导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实施办法》、易地扶贫搬迁、深度贫困地区、耕地后备资源、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发展。关键词更加趋向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同时将“增减挂钩”同扶贫攻坚相结合,将移民搬迁和失地补助成为扶贫助农的新抓手。
  通过易地搬迁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零散居民点和耕地得到整合,改善了农村风貌和农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农业规模利用,从而实现促生产、提产量、增收入。同时,在农地整治的过程中,雇佣当地劳动力,促进居民就业和增收,为脱贫攻坚增添动力。
  2.2 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通过CiteSpace軟件,生成热点突现词图(见图6),发掘研究热点和前沿,进一步对增减挂钩研究的整体脉络进行分析,从而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探索。
  在引用量前15的关键词中,根据影响强度排序可以发现,强度最高的是“农村土地整治”和“周转指标”;强度最低的是“国土资源”和“农村居民点整治”。具体划分,可将关键词分为几大类,分别是拆旧区治理、建设用地问题和制度研究(见表2)。三大类中,综合研究强度最高的是制度研究,其次为拆旧区治理,最后是建设用地问题。
  制度是“增减挂”研究的出发点,只有完善的制度,才可以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的利益。在制度研究中,试点的探索又是关键内容,研究集中于2011—2012年,虽时间不长,但却是研究的热潮和核心,试点地区的研究是后续的推广基石。朱琳围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从可行性和社会满意度两方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合理性评价模型,以指导试点的推广[11]。王君等对“增减挂钩”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分别探讨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集体主导下挂钩模式的模式和利弊[12]。买晓森、杨庆媛和马寅华等以重庆市沙坪坝为例,分析了该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并对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测算,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和建议[13]。
  突现词“农村土地整治”的强度最高,针对增减挂钩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热潮始于2010年,农村土地整治是供地的基础。刘永志认为“增减挂”施行的关键就在于农村拆旧区与城市建新区的配合与协调,而农村的整理供地又是关键中的关键[14]。地方政府为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来拆旧,从而让农民退出宅基地,同时给予农民补偿[15]。只有整理复垦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归并零散地块,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才能为城市建设“挪移”空间。但是在农村的供地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些项目因产业发展等配套措施未跟进,农户除居住环境有改善外,收入与就业状况并未改善,出现了“富庙穷和尚”现象;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地块零散该地区农民易地搬迁后,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质量有限,且难以实现集中连片,复垦成本高,复垦后的耕地可能会无人耕种[16]。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不断推进扶贫工作,而贫困的重点地区集中在农村,尤其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缺乏脱贫的抓手,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为了改善贫困村民生活的重要措施。部分地区将整村搬迁与增减挂钩相结合,将迁出村整村复垦,从而换取建设用地指标。整村搬迁改善了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但针对迁出的居民需要加大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不能“一刀切”从而导致出现“富庙穷和尚”的现象。陈猛超针对阜平县整村搬迁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整村搬迁后村民生活水平改善,但生产状况下滑,保障状况没有改善[17]。由于地方资金有限,整村搬迁存在“被上楼”的问题。地方政府单纯以寻求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为目的,农民“被上楼”、耕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城乡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表现较为突出[18]。
  总体来看,对农村居住区整治研究的变化较大,在2011—2012年研究热点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而2017—2019年研究的热点转向了整村搬迁。从基于小村内部的整治改造,发展到区域的整理合并,从单纯的土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向宏观的区域协调整治改变。提升土地集约利用度,发挥集聚效应,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均效用水平,通过整村搬迁,农村风貌得到有效的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宜居感增强,同时也为农业农村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增添了动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决不能将工作都集中在拆建之前,必须要保障农民搬迁后的生活。
  2.3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的主要研究机构 根据聚类叠加图(图7)发现,主要研究机构和作者基本耦合,在高等院校中,集中分布在农业类院校和部分综合类院校。研究较多的院校是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系,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土地管理学院,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大学资源與环境工程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其次为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综合来看,高校研究集中在土地和环境类院系以及部分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和测绘工程学院,充分证明了土地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性。但各大高校之间未共同研究,呈现各自为战的状态。
  研究院所主要有2个,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参与研究的公司有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余节点为地方国土资源局,如江苏省新沂市国土资源局、菏泽市国土资源局、辽宁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局、钦州市国土资源局等。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1)自“增减挂”试点研究开始后,各地区积极探索不同的挂钩模式,2009—2013年是我国“增减挂”研究百花竞开的阶段。现阶段,“增减挂”的研究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研究热度下降,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修补和改进,譬如农民权益的保护,助力脱贫攻坚,新开垦土地的质量等问题。
  (2)通过对热点前沿进行分析,发现在整个“增减挂”研究过程中,学者研究的重点是拆旧区治理和制度研究方面,而对建设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拆旧区及制度本身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保护农民权益,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业农村水平,同时在严格的拆旧条件约束下,也促进了城市建设更加理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方政府大肆建新,与民争利的行为。
  (3)“增减挂”的主要研究机构为农业类高校和土地研究院所,其次为地方管理机构。文献数量较多的高校及地方管理机构与高频研究人员基本耦合,各研究机构之间联系程度一般,基本呈“各自为战”的研究状态,并无深入合作研究。
  3.2 展望 (1)“增减挂”的扶贫助农作用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探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所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及其对农民生活的负面影响。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去审视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为失去土地的村民提供社会保障,不能简单地用“上楼”来解决问题,应保障农村居民“上楼”后的生活问题[19]。
  (2)从单纯的土地的整治向区域综合整治转变,研究的视角从土地向自然资源转变,以更加综合全面的角度去研究。从农村居民点整治变为整村移民,从国土资源部变为自然资源部,其核心是要将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从单一对象,向多目标综合作用改变,重点关注自然资源的综合作用。
  (3)利用CiteSpace分析CNKI文献存在部分缺陷。由于开发基础服务对象的问题,CiteSpace基于外文文献进行研发,对于中文文献的对接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使用中文文献在CiteSpace中可视化分析必须进行格式转换,否则无法进行可视化分析[20]。中文文献词条格式与国际不同,缺少引用文献词条,无法在CiteSpace中进行引文共现分析,对于掌握关键节点文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后应将文献数据库格式进行改进,或努力开发我国自己的可视化分析软件。
  参考文献
  [1]ChenC .CiteSpace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2]王宏亮,王鑫.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分析[J].国土资源,2009(06):48-49.
  [3]郭振杰.“地票”的创新价值及制度突破[J].重庆社会科学,2009(04):71-75.
  [4]上官彩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中宅基地置换的模式选择及其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5]上官彩霞,冯淑怡,陆华良,曲福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11):42-51,110-111.   [6]秦博.“增减挂钩”如何实现易地扶贫[J].中国土地,2015(07):42-43.
  [7]戴琼瑶,张启文.共享发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精准扶贫[J].甘肃社会科学,2018(03):90-95.
  [8]Chaomei Chen,Zhigang Hu,Shengbo Liu & Hung Tseng. 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Expert Opinion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12(5): 593-608.
  [9]黄锦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掛钩制度的演进及机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19(01):40-46.
  [10]白杨.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17.
  [11]朱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2]王君,朱玉碧,郑财贵.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的探讨[J].农村经济,2007(08):29-31.
  [13]买晓森,杨庆媛,马寅华,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08):2377-2379.
  [14]刘永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农村建设用地挖潜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1.
  [15]贺雪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逻辑与谬误[J].学术月刊,2019,51(01):96-104.
  [16]姚树荣,龙婷玉.基于精准扶贫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11):124-129.
  [17]陈猛超.阜平县楼房村整村搬迁后农户权益变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8.
  [18]任平,吴涛,周介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实施绩效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06):25-31.
  [19]王善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农民被上楼问题分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3,4(03):90-96.
  [20]肖明,陈嘉勇,李国俊.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06):91-9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冼嘉祺  2005年-2009年 南海高级艺术高中毕业于美术专业  2009年-2013年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于艺术设计学专业(产品设计)  2011年-2013年 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家具工作室(中国家具研究院)  参展:  2012年3月参加广州琶洲国际家具家居展  2013年3月参加广州琶洲国际家具家居展  2012年9月参观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家具展,上海国际家具村,《半木》家具工作室,《多少》家具
期刊
2010年7月20日,山东省种子工作会议在潍坊市召开,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培泉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迟斌主持会议。各市种子管理站(处)长参加了会议。
鱼眼镜头在具有大视场优点的同时,存在成像失真大的缺陷,特别在边缘区域更为严重,因而在光轴正交或大视场条件下的立体视觉系统中,难以实现对图像的特征匹配。常规立体视觉匹配方法多基于小孔成像模型进行构建,直接用于鱼眼镜头图像的匹配存在较大误差,会影响图像间匹配的准确度。针对此问题,建立了一种具有仿射不变性的联合匹配算法。先提取鱼眼镜头图像的彩色图像最大稳定值区域(MSCR)特征区域,接着采用仿射尺度不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交通事业的大力投入,促使公路方面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且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完善。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
安全管理防范在建筑施工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结果直接影响建筑的最终施工效果。尤其在现代建筑施工理念视野下,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从细微处着手形成体系化管理模式,
患儿,男,14月龄,因"发现发育迟缓并倒退11个月"就诊。3月龄时,患儿抬头不稳;7月龄时,抬头不如以往,不会坐;9月龄时,出现喂养困难、消瘦;12月龄时,肢体出现不自主运动,手不能
做好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施工前已对图纸进行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已经审批,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桥面梁板顶面已清理凿毛和梁板板面高程复测完毕。对最小厚度不能满足设
本文介绍了沥青拌合站物资流转远程无线管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和控制系统的构成。对系统结构与实现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开发的目的与意义当前国内沥青混凝土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