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余秋雨所提到的那样:“文化乃是中华文明之风骨,是人类社会探寻的真正坐标。仔细想来,当下的教育也是如此。若无文化,教育正如一场功利性的考试游戏;唯有文化,方可成就当代教育之风骨。”当下中学英语教学正是如此,一味关注语法、词汇等知识的学习,淡漠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利于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无益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针对当前中学英语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探讨了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的综合素养。
1. 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美德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其所涵盖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感化和引导作用。在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外国文化,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民族典章、礼仪、风俗、美德等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能有效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其辅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能辩证、包容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外文化之间差异甚大,不仅语言、行为大相径庭,而且习俗、习惯等诸多差异。若对于个中文化差异不甚明了,在文化交流中极易引发诸多尴尬。此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味地迎合对方,并不能体现交流的平等性。因此,在中学英语中,还应充分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使学生逐步积淀知识底蕴,丰富英语表达素材,在跨文化交流中能适当地保持自我,赢得尊重。
1.3 有益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较西方文化,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更为熟悉了解,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正向迁移作用。另外,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能提高英语教学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化,丰富教学素材和知识载体,使得学生在学习较为枯燥的语法知识之余,也能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异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进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2.1 阅读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当前,英语教材中很少涉及到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致使中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也缺乏采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为此,还需加快教材内容调整,较多地引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学生真实语境相结合,如此,方可提升学生利用语境跨文化信息交流的能力。一方面,可选编一些描述传统文化的英语文章,或节选部分优秀传统文学翻译作品的片段用以阅读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课后还应适当增设部分训练题,对传统文化英语表达方式加以巩固,或在教材附录中增加我国常用词汇的翻译,诸如“筷子”、“豆浆”、“春卷”、“粽子”、“春节”等,如此可使学生更好地采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至于词不达意。
2.2 写作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当前中学英语教材多侧重于西方文化,因而中学英语写作命题也多围绕西方文化内容展开,使学生难免形成西方文化思维定势,不利于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为此,一方面,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以多重形式將传统文化融入写作教学之中。例如,句式练习中,可引导学生共同翻译有关描述传统文化的句子,同时,启迪学生主动探索中、西语言的不同,理解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对语言意义加以理解时,可适度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语言习惯。例如,汉语中常用到的话“他来,我就走。”英文表达中不能直接翻译为“He comes, I go.”而是用到短语as soon as,译作“As soon as he comes, I will go.”该句子结构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英语关注形和,但中文更注重意和。
2.3 口语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实际应用,为此,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口语实践,注重在口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细节。一方面,教师可将《三字经》《论语》《负荆请罪》等传统优秀著作内容和文化故事,融入可供学生练习口语的资源,以英文课本剧等形式,依托科学的口语交际方法,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有意识地在口语交流中尝试传统文化的融入。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每日“daily report”环节,深挖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如北师大版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三课“Marco Polo and His Travels”一节,就可以要求学生跟随马可波罗的足迹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进行report,也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诸如传统谚语、成语、节日、文物、景点介绍、古典名著点评等为主题,如春晚(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等,不仅为口语教育热身,还能使学生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在中学英语中应注重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在培养学生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当前,这对中学英语教师自身道德文化修养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还需借助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来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赋予英语课堂更多的中国特色与民族特色。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一中)
1. 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美德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其所涵盖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感化和引导作用。在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外国文化,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民族典章、礼仪、风俗、美德等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能有效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其辅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能辩证、包容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外文化之间差异甚大,不仅语言、行为大相径庭,而且习俗、习惯等诸多差异。若对于个中文化差异不甚明了,在文化交流中极易引发诸多尴尬。此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味地迎合对方,并不能体现交流的平等性。因此,在中学英语中,还应充分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使学生逐步积淀知识底蕴,丰富英语表达素材,在跨文化交流中能适当地保持自我,赢得尊重。
1.3 有益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较西方文化,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更为熟悉了解,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正向迁移作用。另外,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能提高英语教学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化,丰富教学素材和知识载体,使得学生在学习较为枯燥的语法知识之余,也能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异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进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中学英语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2.1 阅读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当前,英语教材中很少涉及到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致使中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也缺乏采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为此,还需加快教材内容调整,较多地引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学生真实语境相结合,如此,方可提升学生利用语境跨文化信息交流的能力。一方面,可选编一些描述传统文化的英语文章,或节选部分优秀传统文学翻译作品的片段用以阅读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课后还应适当增设部分训练题,对传统文化英语表达方式加以巩固,或在教材附录中增加我国常用词汇的翻译,诸如“筷子”、“豆浆”、“春卷”、“粽子”、“春节”等,如此可使学生更好地采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至于词不达意。
2.2 写作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当前中学英语教材多侧重于西方文化,因而中学英语写作命题也多围绕西方文化内容展开,使学生难免形成西方文化思维定势,不利于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为此,一方面,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以多重形式將传统文化融入写作教学之中。例如,句式练习中,可引导学生共同翻译有关描述传统文化的句子,同时,启迪学生主动探索中、西语言的不同,理解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对语言意义加以理解时,可适度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语言习惯。例如,汉语中常用到的话“他来,我就走。”英文表达中不能直接翻译为“He comes, I go.”而是用到短语as soon as,译作“As soon as he comes, I will go.”该句子结构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英语关注形和,但中文更注重意和。
2.3 口语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实际应用,为此,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口语实践,注重在口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细节。一方面,教师可将《三字经》《论语》《负荆请罪》等传统优秀著作内容和文化故事,融入可供学生练习口语的资源,以英文课本剧等形式,依托科学的口语交际方法,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有意识地在口语交流中尝试传统文化的融入。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每日“daily report”环节,深挖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如北师大版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三课“Marco Polo and His Travels”一节,就可以要求学生跟随马可波罗的足迹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进行report,也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诸如传统谚语、成语、节日、文物、景点介绍、古典名著点评等为主题,如春晚(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等,不仅为口语教育热身,还能使学生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在中学英语中应注重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在培养学生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当前,这对中学英语教师自身道德文化修养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还需借助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来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赋予英语课堂更多的中国特色与民族特色。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