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十年随访及适应证选择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回顾性探讨术前因素对ACDR术后长期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影响,进一步完善ACDR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 ACDR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0年临床随访。其中男44例,女27例;术后随访时间(129±14)个月;手术时年龄(45±8)岁。术前及随访影像学评估包括通过颈椎动力位X光片测量颈椎置换节段屈伸活动度,通过颈椎侧位中立位X光片测量术前椎间隙高度,通过CT及影像学重建评价椎旁骨化(PO)等级,临床症状评估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计算其最佳截断值。

结果

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4.5°和8.7°±5.4°,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CDR术后患者长期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术前症状学诊断、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JOA及NDI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与患者影像学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症;2: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和术前PO评级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OR=1.228,95%CI:1.012~1.489,P<0.05)与PO分级在总体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OR=0.190,95%CI:0.085~0.424,P<0.05),影像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计算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185°和2.5级,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和0.72。

结论

ACDR术对于颈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的长期疗效,有效保留了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节段活动度好、椎旁骨化等级较低的患者术后远期获得良好的节段活动度的机会较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20年北京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4月14—21日,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11 721名北京市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等信息。采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11 721名研究对象中
血液标志物检测是最为方便、经济适用的疾病筛查和动态监测手段。本文聚焦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标志物,从临床常用基础检验到新型标志物的发现和转化应用,阐述了肝病标志物的分类、新型标志物研究、转化和诊断模型应用以及肝病标志物及其算法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注重基于模型算法的多个标志物有效联合是实现以原发性肝癌为代表的终末期肝病临床精准诊疗、高危预警并全程精准管理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分子标志物在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复发监测等中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各种实验室技术和分子标志物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何选择适宜的实验技术和恰当的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是临床实践中的关注热点。
目的:探讨针刺十七椎穴对青年学生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青年学生原发性痛经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不给予针刺治疗,可通过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止痛处理;研究组给予针刺十七椎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3个月后的经周期痛经症状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1、2、3个月后的经周期痛经症状总频率评分及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学生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针刺十七椎穴治疗,可有效降低痛经频率、减
目的探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提高动脉自旋标记(ASL)图像质量,并优化其对脑血流量(CBF)的定量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环湖医院101例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为训练集71例和验证集30例。训练集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55.0 (41.3,64.5);测试集中男23例,女7例,年龄57.5 (49.0,65.0)。以定量灌注加权成像为参考标准,通过训练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