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必修1”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化学实验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今后经常接触、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易于理解,难于记忆和应用,本文就如何在必修1的教学中提高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质量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策略;元素化合物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它包括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应用和合成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以上各部分知识学习的基础,各部分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它为载体。它为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化学实验提供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该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它的学习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学习,这一部分的学习特点是:易于理解,却难于记忆与运用。学生学习的过程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繁、乱、杂、难”,甚至到了高三年总复习的时候,很多学生还不能掌握最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因此,如何在必修1的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就成为高一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在必修1教学中如何提高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质量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入手,运用化学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目标定位不是教给学生过多过繁的知识,而是应该尽量的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生活或生产实际连接上,将一些“裸露”的纯化学知识加以适当的包装,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好、学活有关的知识。如在讲亚铁盐及铁盐的性质时,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补铁剂引入,然后提出探究的问题:(1)补铁性药品中的铁元素如何检验?(2)为何补铁剂要密闭保存?(3)补铁剂的说明书里为什么要注明“若与维生素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等字样”?最后通过实验的手段探究,解决以上问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铁离子的检验方法、亚铁盐铁盐的相互转化等化学知识,更是逐步做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充分发挥物质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作用
  根据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不同类型的物质性质不同,但同种类型的不同物质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这些化合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它们的转化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帮助学生掌握、应用这些规律,实现由“掌握了一种物质”到“贯通一类物质”的转变,对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在复习了初中学习的有关碳酸钠的知识后,就提出问题:(1)碳酸钠按照物质的普通分类方法,应该属于哪一类化合物?(2)按照我们所学习的酸碱盐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碳酸钠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3)同学们能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顺利的得出碳酸钠的性质:与酸、碱、盐的反应。既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基础理论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概念原理的教学强调观念建构(包括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等),要求我们改变原来概念原理的教学中存在的过多关注具体概念辨析和概念的识记,忽视基础理论的认识功能和指导作用,导致学生记得具体的概念原理知识,不会应用基础理论分析、解释问题的现象。因此,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观念的建立,充分挖掘概念原理内在的价值。必修1化学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化学原理,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原理通过理解和推导,自觉地去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利用氧化还原理论,通过分析中心元素价态,把握物质的性质。比如,浓硫酸中的S处于最高正价,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因此体现强氧化性;SO2中S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可体现氧化性,又可体现还原性等。
  四、重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在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中要“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的直观性是其它任何媒体都不能代替的一种直观性媒体。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如在《铝的性质》的一节公开课中,我首先复习钠、镁金属的化学性质,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学习铝的化学性质。从实际的课堂情况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基本上能归纳出铝具有的重要性质以及铝的特性,有些学生还完成了老师课前没预计到的实验,比如有一组学生在做铝和浓硝酸的钝化实验时,发现没明显现象,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反应混合物,结果发现了红棕色的气体生成,老师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导,很容易让学生理解钝化现象产生的条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学好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重视学生学法指导,归纳适合记忆的方法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不容易记忆,容易混淆,有时在具体的教学时容易出现感性的知识多,理性的归纳、总结和推理的少的现象,如果能找到一些方便的记忆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规律时,可采用“铝线”的记忆方法。具体内容为:“铝线”: H ——Al3 ——Al(OH)3——AlO2-——OH-,规律内容为:相邻不反应:如H 和Al3 、Al3 和Al(OH)3、Al(OH)3和AlO2-、AlO2-和OH-;相间能发生“归中”的反应,有“一个间隔”和“二个间隔”二种情况。采用“铝线”形式,比较直观地表述了它们相互反应关系和规律,且有利于记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第四版).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其他文献
由(《福建画报》和台湾(《前锋招标日报》合作出版的海峡两岸第一本高端视觉人文杂志(《海峡画报》(双月刊),日前在台湾成功落地发行。据了解,闽台媒体合作出版画报并在台湾落地发行
回顾“十一五”,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科学部署,认真落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全市民族工作繁荣发展作
据《后汉书》载,东汉后期官场贪贿成风,官员之间多以财物相交。有位叫羊续的郎官因功升任南阳太守.到任不久,其属下的郡丞送来一条当地名产白河鲤鱼,并表明这只是作为同僚之谊.让初
面对全新的教材体系内容,全新课程理念,如何理解新教材?怎样实施教学过程?如何才能加快教师角色转换?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有许多困惑,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新教材在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以专题模块的方式展开学习。如苏教版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把从海水里提炼出来的物质放在一块学习。这里,既有卤素中的氯、溴、碘,也有活泼的金属钠和镁,把活泼
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引课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上课前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
寄希望于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在最近几年显得尤为急迫。事实上,我国法律早在1982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然而,《文物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物质
节约出版物成本,就是要对出版物成本进行控制。目的是在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全员成本管理来节约生产消耗、降低成本,以提高出版单位经济效益。引进图书的生产成本除包含制版、印装(制作)、纸张和辅助材料等成本费用外,还包括支付国外出版社的版税。生产成本与图书定价和销量关系密切,更直接影响图书的利润。追求图书两个效益最大化,除了优化选题质量外,有效降低出版成本即是提高出版效率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笔者
期刊
清末权臣李鸿章有一句话说:“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倘若连官都不会做,那也太愚蠢了”;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也有一句话,却是感叹为官的不易:“当权力是负担时就会稳如
过去的5年,是乌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良好开局的5年,提前2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作为处于经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还存在着不少影响
建国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和影响.呈现出从计划控制模式、过渡转型模式向公共发展模式层次递进的基本趋势。这三种模式的区别是。计划控制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