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都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和风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属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肖文化随处可见。幼儿对动物有独特的好奇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十二生肖的性格特点,以及人们赋予他们的美好愿望。我抓住这个“契机”,激发幼儿对戏剧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品质。
关键词:十二生肖 、戏剧活动
一、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对主题产生兴趣,注重环境的渲染,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前,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对“十二生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好探索,我做了如下设想。在戏剧三要素中穿插了多种活动形式,给予幼儿充分的学习和探索。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表达”,大胆抒发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与同伴探讨《十二生肖传说》绘本中角色的特点。
在区域设置上以蒙氏区域为主,依次将主题教学的内容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熟悉材料,更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另外我还对班级区域、班级主题墙、家园联系栏等环境做了熏陶,为的是给幼儿创设更好地氛围,让幼儿能更投入到戏剧主题活中。
二、通过各种综合性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扩展。
轻粘土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正值班级开展“十二生肖”主题活动,十二生肖是我国国粹之一,也应是幼儿耳熟能详的,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把十二生肖与粘土制作结合在一起。
十二生肖是民间人们很喜欢的一种剪纸题材,我在美工区投放了有关的工作材料,让幼儿在感受完中国传统剪纸魅力的同时,也持续激发幼儿对《十二生肖》的兴趣。最后将幼儿的作品作为班级的环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从而产生自豪感!
个别大班幼儿对“汉字”很感兴趣,有一天一个幼儿带了一支刻有甲骨文的笔,大家都很感兴趣。自由绘画中有幼儿在纸上画起了“字”,幼儿的举动启发
了我。于是我带着幼儿尝试“画十二生肖”甲骨文。既感受了甲骨文的文化底蘊,也是对“十二生肖”动物特征的再一次“熟悉”。
三、尊重幼儿对角色的感受,让幼儿尝试进行知识“迁移”,并给予他们最大的创造空间。
在对《十二生肖传说》角中的色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后,我开始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角色游戏中充分体验和感受。
当十二个动物完全“玩透”,我再带着幼儿有组织、有目的地进入《十二生肖传说》的角色游戏中。由于有了“前经验”,幼儿进入角色特别快。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迁移”,很快的带入到角色游戏中,我们不断的轮换角色,让每个幼儿充分地感受各个角色在《十二生肖传说》中的设定。也为我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由于活动持续了一个学期,幼儿对《十二生肖》中动物的性格特点都很熟悉。现在可以开始进行下一个活动。根据幼儿的“经验”以及自己对“角色”的感受,补充完善《十二生肖传说》中动物的排序 “故事”。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开始他们开始了小组讨论,每个人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角色进行“创作”。然后便用幼儿最惯用的手法“绘画”去记录他们“语言”,我在一旁观察,不给予任何评价。当幼儿认为自己的“创作”完成后,我便上前为他的作品进行配字,无论他们的想法多么的“天马行空”,我都尊重他们的“创作”。因为这些看似“无厘头”的“童趣”,其实都是幼儿思考下的“衍生物”,对于他们的“深入探索”而言都显得十分宝贵!
整个创作过程持续了一周,为了给予幼儿最大的创作空间,我允许幼儿任何时间进行创作。包括:餐前餐后、离、蒙氏工作、自选活动,甚至可以带回家进行创作。随时随地,只要有“想法”便可以开始创作。
四、借助绘本《十二生肖传说》,进行创编以及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创编结束后,我们要开始考虑内容是否“合理”,但是验证的标准是什么?这又是幼儿遇到的一个难题。我开始鼓励幼儿进行“试演”,蒙台梭利说过:“我看过了,就忘记了;我听过了,就记得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于是一场场“试演”活动便开始了。
每一次角色游戏,幼儿都拿着自己的“角色剧本”进行游戏。其中的讨论、调配都由他们自己完成,对于大班而言并不是难事,因为这也是他们具备的一种能力。当然,“试演”后,我开始加入他们的“总结”。幼儿先表态,为什么进行不下去?问题在哪里?其他组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为什么其他人没有类似的问题?小组成员看到了什么?听完后,你认为怎样调整最为合适?
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一个个问得到解决,这才是成长!就像北师大的教授所说:“我们要有思考的做中学!”在戏剧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倾听、找出问题,最后尝试解决问题。
经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最后,我们大家投票定出了每一个动物的“故事”。我将它们装订成一本“大书”作为本学期我班级《十二生肖传说》戏剧主题的成果。幼儿对自己创编的剧本很喜欢,经常在自选活动中自发地开展角色游戏。由于这是幼儿自己创编的“剧本”,他们特别有成就感,最后还在班,级的毕业典礼上进行的表演,也是为自己一个学期的成果一个展示,更是他们对《十二生肖传说》绘本中角色的一种最高级“感受”的诠释!
参考文献
张金梅《幼儿戏剧教育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十二生肖 、戏剧活动
一、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对主题产生兴趣,注重环境的渲染,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前,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对“十二生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好探索,我做了如下设想。在戏剧三要素中穿插了多种活动形式,给予幼儿充分的学习和探索。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表达”,大胆抒发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与同伴探讨《十二生肖传说》绘本中角色的特点。
在区域设置上以蒙氏区域为主,依次将主题教学的内容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熟悉材料,更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另外我还对班级区域、班级主题墙、家园联系栏等环境做了熏陶,为的是给幼儿创设更好地氛围,让幼儿能更投入到戏剧主题活中。
二、通过各种综合性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扩展。
轻粘土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正值班级开展“十二生肖”主题活动,十二生肖是我国国粹之一,也应是幼儿耳熟能详的,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把十二生肖与粘土制作结合在一起。
十二生肖是民间人们很喜欢的一种剪纸题材,我在美工区投放了有关的工作材料,让幼儿在感受完中国传统剪纸魅力的同时,也持续激发幼儿对《十二生肖》的兴趣。最后将幼儿的作品作为班级的环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从而产生自豪感!
个别大班幼儿对“汉字”很感兴趣,有一天一个幼儿带了一支刻有甲骨文的笔,大家都很感兴趣。自由绘画中有幼儿在纸上画起了“字”,幼儿的举动启发
了我。于是我带着幼儿尝试“画十二生肖”甲骨文。既感受了甲骨文的文化底蘊,也是对“十二生肖”动物特征的再一次“熟悉”。
三、尊重幼儿对角色的感受,让幼儿尝试进行知识“迁移”,并给予他们最大的创造空间。
在对《十二生肖传说》角中的色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后,我开始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角色游戏中充分体验和感受。
当十二个动物完全“玩透”,我再带着幼儿有组织、有目的地进入《十二生肖传说》的角色游戏中。由于有了“前经验”,幼儿进入角色特别快。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迁移”,很快的带入到角色游戏中,我们不断的轮换角色,让每个幼儿充分地感受各个角色在《十二生肖传说》中的设定。也为我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由于活动持续了一个学期,幼儿对《十二生肖》中动物的性格特点都很熟悉。现在可以开始进行下一个活动。根据幼儿的“经验”以及自己对“角色”的感受,补充完善《十二生肖传说》中动物的排序 “故事”。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开始他们开始了小组讨论,每个人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角色进行“创作”。然后便用幼儿最惯用的手法“绘画”去记录他们“语言”,我在一旁观察,不给予任何评价。当幼儿认为自己的“创作”完成后,我便上前为他的作品进行配字,无论他们的想法多么的“天马行空”,我都尊重他们的“创作”。因为这些看似“无厘头”的“童趣”,其实都是幼儿思考下的“衍生物”,对于他们的“深入探索”而言都显得十分宝贵!
整个创作过程持续了一周,为了给予幼儿最大的创作空间,我允许幼儿任何时间进行创作。包括:餐前餐后、离、蒙氏工作、自选活动,甚至可以带回家进行创作。随时随地,只要有“想法”便可以开始创作。
四、借助绘本《十二生肖传说》,进行创编以及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创编结束后,我们要开始考虑内容是否“合理”,但是验证的标准是什么?这又是幼儿遇到的一个难题。我开始鼓励幼儿进行“试演”,蒙台梭利说过:“我看过了,就忘记了;我听过了,就记得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于是一场场“试演”活动便开始了。
每一次角色游戏,幼儿都拿着自己的“角色剧本”进行游戏。其中的讨论、调配都由他们自己完成,对于大班而言并不是难事,因为这也是他们具备的一种能力。当然,“试演”后,我开始加入他们的“总结”。幼儿先表态,为什么进行不下去?问题在哪里?其他组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为什么其他人没有类似的问题?小组成员看到了什么?听完后,你认为怎样调整最为合适?
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一个个问得到解决,这才是成长!就像北师大的教授所说:“我们要有思考的做中学!”在戏剧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倾听、找出问题,最后尝试解决问题。
经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最后,我们大家投票定出了每一个动物的“故事”。我将它们装订成一本“大书”作为本学期我班级《十二生肖传说》戏剧主题的成果。幼儿对自己创编的剧本很喜欢,经常在自选活动中自发地开展角色游戏。由于这是幼儿自己创编的“剧本”,他们特别有成就感,最后还在班,级的毕业典礼上进行的表演,也是为自己一个学期的成果一个展示,更是他们对《十二生肖传说》绘本中角色的一种最高级“感受”的诠释!
参考文献
张金梅《幼儿戏剧教育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