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宋元山水画的诗意空间美

来源 :度假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te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山水画萌芽于六朝,在唐代摆脱了宗教意识的控制取得独立地位迅速发展,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宋元山水画家通过想象、虚构组织视角空间,打破了物理规则的局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空间,宋元山水画的空间结构体现出一种诗意的空间美。
  关键词:诗意;空白;精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70-01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六朝,在唐代摆脱了宗教意识的控制取得独立地位迅速发展,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宋元山水画家通过想象、虚构组织视角空间,打破了物理规则的局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空间。
  宋元山水画的空间结构是一种诗意的空间,虽然画面有空白,但是,它的意境是丰满的,有与无是和谐的。空间建构形神兼备,空间之中盛满情,蕴满意。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审美距离生成不同的美学意蕴,作品的意义不是直接表现在画面上,它是一种召唤结构,期待读者去把握“韵味”、去填充“空白”,需要欣赏者去构思、去想象、去填空,仔细体味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欣赏者可以从画面中可以读出无限的诗意,诗画的内在精神本来就是融会贯通的。苏东坡评论王维的作品时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虚与实、空与满在意义上是均衡的,而不是几何的比例,空间的内容延伸出无限的画意。正如笪重光在《画筌》中所说的:
  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
  含不尽之意于画外,体无尽韵味于画面。
  中国山水画具有诗的意境,是因为与描写山水的诗歌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的艺术手法,它们都不重色彩的涂抹,而是重视简练和悠远。能空是为了能实,空间结构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可以传达出美的气韵,也融进了人的主观的情感、思想和意趣,在很大程度上艺术家也投入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摄影利用先进的技术真实地摹拟客观事物达到了极致,无论色彩还是结构都符合自然的规律。绘画的技巧却与此不同,它的空间具有无限的生成性,如新生的物体充满活力,只要不断地注入思想的血液它就能生出更多的韵味。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论述过: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灵气。或率意挥洒,亦皆练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山水画的精妙之处在这寥廖数语中尽见其要旨。
  关于中国绘画的空间艺术,清代画家笪重光作过精辟的论述: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从上面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中国绘画对空间意识的建构非常重视并有独到之处,绘画不只是把所描绘之物呈现出来,那只会得其形不得其神,真的意境还需要空来衬托实景,实物易画而空景难以把握,真妙之处就在于空的灵气和神韵,无画之处成为画的妙境,意趣丰富,以有限的事物展示无限的空间。宗白华先生对“真”字作了意义上的开拓,“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1]绘画空间的妙处就是在于无言之处言无尽,无语之处意无穷,无景之处皆成妙境。空在中国山水画中不仅仅是笔墨未涉及之处,而是艺术美学的有机构架。“万象皆从空虚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的画底”,“中国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2]用笔所描绘的自然美景不在貌似而是精神的流溢。妙笔生意境,虽然用墨写景物,但苍翠之色油然而生。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艺术精神的核心是人生向着无限的宇宙不停地探索。中国山水畫是对自然的和谐的雕琢,它注重空白之处,空白并不等于虚无和真空它是整幅画的骨架,山水石树是它的血肉,没有骨架是不可以的。空白之处是宇宙万物的生命精神的流动,因而,画面的意境不是拥挤的,而是透露出生机与和谐,艺术家的高尚志趣、创作灵气贯注于山水之间、木石之中。空更衬出了景物的灵气,空解读出多种韵味和情调,中国画的空白之处透射出艺术的灵气、生命的召唤、精神的气韵和心灵的激荡。
  山水画的内在精神讲究领悟、体味,用心去领会,而不只是用眼睛来观看。朱序中强调过绘画是补天地日月之所不足之处,不是简单地摹仿自然而是进行创造性地创作。夏文彦所谓“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中国艺术讲究一粒沙中见世界,中国山水画的最高艺术追求是达到虚实相映,全粹相补的境界,一松一石则见山势的险峻和挺拔。这与戏剧的舞台表演有相通之处,往往一人一支竹竿一条皮鞭,代表一人骑马飞奔。山水画的精神与老庄哲学摆脱有限的束缚,飞跃向无限的自由中去是一致的。方寸之画把万里江河,起伏山川尽融于其中。梁代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隋代展子虔“山川咫尺万里”,庐陵伽“咫尺间山水寥廓”,沈括谓“荆浩开图论千里”都很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境界。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它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是机械的写实,而是重在创造意境美。绵延不绝的山脉和川流不息的江河由空间的存在延生成时间的流程,这样时空的交织的艺术具有更广阔的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 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通联编辑:李雅琪】
其他文献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检测误差是影响检测数据是否有效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达到检测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地降低检测误差,使监测数据满足有关需求。该文就环境监测过程中误差的形成原因做分析和探索。
期刊
在联合国高度重视开发地质公园的大背景下,我国也提高了对其的重视度。该文从地质公园的开发问题和解决方案两方面讲解了如何让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要:旅游业在三亚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度充当主力军的作用,这既是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三亚城市化进程中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问题。旅游业对三亚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景展示和文化传播受众面上存在优势,但也存在符号表皮化、拼贴化、随意性等文化浮表现象。随着三亚城市化进程中文博场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文化原真性意识提高和全域旅游业态的兴起,也对三亚开展本土文化旅游提出
期刊
摘要: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体现,体现着一个地区的丰富文化内涵。目前,人类越发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得到发展。随着博物馆的观赏人流量逐渐加大,博物馆周边产品尤其是文创产品的开发愈来愈得到重视,文创产品是地域文化的有力载体,承载着一个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地域文化视角开发研究博物馆文创产品,有助于博物馆经济产业链的良好形成,推动博物馆良好发展。该文将以廊坊博物馆
期刊
摘要:西藏绘画史的发展离不开佛教的传入,从公元7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藏族绘画随之登上藏区的历史舞台,进入人们的视野。佛教通过绘画等媒介传播佛教思想,发展到15世纪中叶勉唐画派时,修订了以往的绘画样式,绘画不仅仅是绘画佛像,而是反映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等等,给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主题词:藏族绘画;勉唐风格热贡艺术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
期刊
摘要:川南苗族旅游片区蕴藏着丰富且极具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均有了较大提高,但“文化污染”现象也在不断蔓延,破坏着当地的文化环境。因此,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川南苗族旅游片区的“文化污染”现状及原因,探讨防治其“文化污染”的措施,对深化川南苗族旅游片区文化保护的研究,促进其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川南苗族;旅游片区;文化污染
期刊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学者对旅游地品牌打造也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旅游消费中,当旅游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品牌时会给旅游者的头脑中留下独特的符号形象,并引起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动机,从而吸引其特定的旅游者在景区旅游和进行消费行为。这时具体的旅游地和旅游空间就被抽象成了一个象征性符号。  关键词:符号学;成吉思汗陵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旅游社区能力建设影响着旅游目的地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国外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巴厘岛是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社区能力建设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该文以巴厘岛著名旅游景点圣猴森林景区为案例,分析总结了其社区能力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区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提出我国少数民族旅游社区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包括培养旅游复合型人才、突出保护性开发特色、解决村民
期刊
摘要: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对《茶艺与茶文化》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该文从课程改革必要性、具体改革措施、改革成效,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实践学时,课程教学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融入翻转课堂理念,引入行业标准,全面提升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进一步推动本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满族年俗文化特点和现如今年俗现状出发,推动满族年俗文化的传播,既有利年俗文化传承,也推动吉林市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满族;年俗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71-01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年俗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具有独特的魅力。发源于吉林的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人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