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效果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20例确诊高危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并接受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患者的资料,与同期匹配资料接受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UD-HSCT)的15例患者以及接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的14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评价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预处理方案以替尼泊苷、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包括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所有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以及MUD-HSCT患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结果

移植后MUD-HSCT组和MSD-HSCT组各有1例患者21 d内死亡,不能评价,其余患者成功植入。Haplo-HSCT+脐带血组、MUD-HSCT组和MSD-HSCT组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 d(10~18 d)、12 d(9~16 d)和12 d(9~14 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1 d(9~18 d)、12 d(10~23 d)和12 d(9~14 d)。Haplo-HSCT+脐带血组、MUD-HSCT组和MSD-HSCT组100 d发生Ⅱ~Ⅳ级急性GVHD分别有10、3、3例,2年发生慢性GVHD分别有6、4、3例;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6%、66.2%和26.7%,预计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7.9%、42.9%和55.4%,以上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与MUD-HSCT或MSD-HSCT疗效类似。在缺乏匹配供者的情况下,可推荐其用于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TD方案(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跟踪随访东莞市人民医院1例经改良TD方案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初始予含蒽环类的标准方案化疗,获得一定疗效,但骨髓抑制明显,并很快疾病进展;随后予改良TD方案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获得满意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随后继续予改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与肿瘤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 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TNM分期患者MMR蛋白表达和MSI情况。结果1 351例中,291例(22%)MMR蛋白表达缺失。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与<60岁患者间MSH2、MSH6、
OX40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OX40和抗原提呈细胞膜上的OX40配体(OX40L)是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二者结合后能促进T细胞的增殖,而且OX40还具有活化和增强T细胞免疫应答的双重作用。OX40/OX40L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多个OX40激动剂的临床研究在开展。文章对OX40/OX40L的免疫调控机制及其在淋巴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的研究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惰性B-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93例侵袭性B-NHL、181例惰性B-NHL及261例MM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HBV感染情况。所有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V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
目的探讨具有惰性表现的NK/T细胞淋巴瘤伴CD30阳性大细胞转化患者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的1例具有惰性表现的NK/T细胞淋巴瘤伴CD30阳性大细胞转化患者的相关病理学资料,观察该患者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于2006年4月和2017年3月两次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第1次为骶管内肿瘤切除术,镜下示弥漫一致的小淋巴样细胞增生,核不规则,染色质颗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期间出现的分化综合征和Sweet综合征及其处理。方法总结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例APL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化综合征和Sweet综合征获得痊愈。疾病缓解后再次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未再发生Sweet综合征。结论AP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期间可出现分化综合征和Sweet综合征,早期使用糖皮
目的评估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方案)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多种方案治疗后复发难治B-NHL成年患者资料。患者接受R2方案治疗:来那度胺25 mg/d口服,第1天至第21天,同时在第1天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每28 d为1个疗程,每3个疗程后重新评估疗效;获得完全缓解(CR)
目的明确18F-FDG PET-CT在淋巴瘤诊断、分期以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瘤并同期行18F-FDG PET-CT以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136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18F-FDG PET-CT对淋巴瘤诊断、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结果18F-FDG PET-
EB病毒(EBV)是最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之一,在超过95%的健康成年人中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EBV可以通过编码的病毒蛋白调控受感染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克隆形成,与伯基特淋巴瘤、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等发生相关。文章就EBV在淋巴瘤转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是IRF家族的成员,主要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其与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更新版提出的暂定分类-伴有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相关。文章就IRF4基因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在淋巴细胞发育中的作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