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台湾政坛,李登辉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是国民党主席,却使国民党四分五裂,失去执政权;他不是民进党主席,却暗地里帮助民进党赢得2000年“大选”的胜利,让一个成立仅13年的“台独”政党登上了执政的舞台;他的各种媚日言论言行又让坊间关于他是日本人之说甚嚣尘上。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他的庐山真面目。
“皇民”之子
1923年1月15日,李登辉出生于新北市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
李登辉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他是家中次子,年长他两岁的哥哥李登钦在日据时期被调至菲律宾战死,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李炳男。因为父亲李金龙任职警察,职务调动频繁,李登辉也跟随父亲不断地搬家和转学。
1935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妄图彻底斩断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李登辉遂改名为“岩里政男”。后来他曾表示,他在22岁前(即在日本1945年投降前)是日本人。李登辉就是在这样的“皇民化”教育下,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1943年,李登辉没有等到读完台北的高等学校,就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农业经济,一直到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大学课程还没学完的他就又被遣送回台,在台湾大学插班继续攻读农业经济。
1948年,李登辉台大毕业后留校任教。这期间,李登辉曾“二进二出”共产党。1950年李登辉主动办理自新手续,并且一度受到政治监控,随后经有力人士保荐,加入国民党,受到蒋经国的重用,此后其政治生涯平步青云。
李登辉两度留学美国,1952年获艾奥瓦大学经济硕士学位;1968年获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
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后,李登辉被延揽入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政务委员”。尔后,李登辉先后担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副总统”。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继任“总统”。经过一番权术玩弄,李登辉把对手一一打倒,终于坐稳大位,并顺利当选国民党主席。
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总统”直选,李登辉赢得胜选。此后,李登辉更加积极地推行“台独”路线,并暗地里支持民进党,使得民进党快速坐大。1999年,李登辉公然提出分裂国家的“两国论”。
在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李登辉反对连战与宋楚瑜合作,并对本党候选人连战支持不力,导致败选,国民党失去在台执政权。在国民党党员的强烈抗议下,李登辉被迫于同年3月24日辞去党主席,不久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身世之谜
从小学到大学,李登辉接受的都是日本式教育,他不但习惯日式的教育和思维方式,还对剑道等日本传统武术有浓厚的兴趣,至今仍保存着一张穿剑道服装的照片。李登辉学生时代所接受的“皇民化”教育对他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登辉的“身世之谜”在政坛传闻已久,却始终未获得证实。在台湾“监察院”2013年年初通过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记录学者戚嘉林在接受“监委”访谈时,曾提及李登辉“他应该是日本人的私生子,没有错”等语,成为台当局文件中谈论李登辉身世的首例。
1994年10月,台湾《商业周刊》杂志第361期曾刊文“李登辉的爸爸是日本人?”这一消息是长年担任蒋经国秘书的冯沪祥透露的。冯沪祥出示日本殖民统治时代拍摄的一张日本警官的集体照,据说其中一人就是李登辉真正的生身父亲。其依据有三:照片中的那人,无论是五官、脸型、轮廓等都与20岁时的李登辉极像。二是照片中的人,身材高大,光是坐着就比别人高出半个头,相比之下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却那么瘦小,怎么会生出那么高大的儿子呢?三是这张照片被发现的地方,是在李家祭祀自家祖先的“源兴居”祖室祠堂祖先牌位旁。按照台湾一般人的习俗,只有神和仙人的图像才可以放置在祖先牌位的位置。
这张扑朔迷离的照片,使李登辉的身世成了一个谜。据说那名日本警官曾与一名台湾女子生了一个男孩,日本战败投降以后,日本警官被送回日本,所遗留的男孩托付给了李金龙。
在台湾学者徐渊涛出版的《替李登辉卸妆》一书中,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李登辉的发迹过程和个人过往,引起了巨大轰动。徐渊涛之父徐庆钟是台湾著名农业教授,曾任“行政院副院长”,也是一手提拔李登辉的恩师。由于家庭与李登辉的特殊关系,徐渊涛对李登辉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对李登辉的身世之谜有过如下描述:
有一次,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酒喝多了,话也开始多了起来。“阿辉他阿母,她居然抛家离子,跑了!干脆死去东京算了……”
以上两种说法,虽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李登辉的恋日情结是很深厚的。1994年3月,日本极右作家司马辽太郎赴台专访李登辉。见面后李登辉第一句话就说:“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接着以“生为台湾人的悲哀”为主题长谈了六个小时。同年7月,李登辉在接见《产经新闻》社社长羽佐间重彰时说自己是“会说日本话、亲日本的总统”。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登辉竟然公开支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如此,2006年,李登辉还亲赴日本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让我们终于看清了李登辉的真面目,他不仅将自己看作是日本人,而且简直就当自己是日本军国主义遗孽的代言人。
“台独教父”
“一个中国”是国民党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维持党内政治生态平衡、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李登辉背叛“一个中国”,推销“两国论”,把国民党说成是“外来政权”,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加给国民党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引起党内思想混乱,信念动摇。党内每次分裂固然有权力之争的背景,但是关于“台独”和反“台独”的政治理念之争也是重要原因。反对“台独”的人既被剥夺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在党内反对“台独”的自由,只得无奈之下离党而去。这是李登辉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李登辉刚上台时,为了稳固他的政治地位,成立了国统会,并主导制定了国统纲领。然而,一旦地位稳定,李登辉即露出了他的假统真“独”的庐山真面目,暗地进行分裂活动。从1990年开始,李登辉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相继鼓吹“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名就是中华民国”,自食其言地说他“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胡说“中国这个词是含糊不清的”,宣称“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互不隶属的两个主权国家”。
在李登辉的主导下,台湾当局先后抛出“两岸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主张,李登辉还纵容、扶持“台独”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迅速发展,“台独”思潮蔓延泛滥,甚至还采取了一系列分裂祖国的实际步骤。政治上力图通过“修宪”建立与制造“两个中国”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国际上搞“金钱外交”,连年推动所谓“参与联合国”活动。军事上大量购买先进武器。文化上鼓吹“台湾生命共同体”,推动“本土化教育改革”,修改教科书,图谋抹杀台湾同胞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
1999年5月,李登辉出版了《台湾的主张》一书,鼓吹要把中国分成七块各自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区域。7月9日,距离退出政坛只有10个月的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彻底撕下伪装,公然鼓吹“两国论”,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台独”之心昭然若揭。
2001年,从“总统”大位退下的李登辉成立台联党,被奉为精神领袖,成为彻头彻尾的“台独教父”。并在已经成立“南社”、“中社”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北社”、“东社”、 “台湾李登辉之友会总会”,以及由李登辉担任总裁兼会长的“群策会”,这些“台独”新组织成为台联党和李登辉 “极端台独战车”上的几个轮子。李登辉通过这些“台独”组织,集结一批新的“台独”势力,作为“极端台独”的党卫军。
此后,李登辉全面推进“台湾正名”、“去中国化”、“台独制宪”等活动。
现在,李登辉“退而不休,老而弥坚”,不时对台湾政坛指指点点,只是为了抢当“台独突击手”,抢夺“台独制高点”。
“皇民”之子
1923年1月15日,李登辉出生于新北市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
李登辉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他是家中次子,年长他两岁的哥哥李登钦在日据时期被调至菲律宾战死,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李炳男。因为父亲李金龙任职警察,职务调动频繁,李登辉也跟随父亲不断地搬家和转学。
1935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妄图彻底斩断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李登辉遂改名为“岩里政男”。后来他曾表示,他在22岁前(即在日本1945年投降前)是日本人。李登辉就是在这样的“皇民化”教育下,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1943年,李登辉没有等到读完台北的高等学校,就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农业经济,一直到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大学课程还没学完的他就又被遣送回台,在台湾大学插班继续攻读农业经济。
1948年,李登辉台大毕业后留校任教。这期间,李登辉曾“二进二出”共产党。1950年李登辉主动办理自新手续,并且一度受到政治监控,随后经有力人士保荐,加入国民党,受到蒋经国的重用,此后其政治生涯平步青云。
李登辉两度留学美国,1952年获艾奥瓦大学经济硕士学位;1968年获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
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后,李登辉被延揽入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政务委员”。尔后,李登辉先后担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副总统”。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继任“总统”。经过一番权术玩弄,李登辉把对手一一打倒,终于坐稳大位,并顺利当选国民党主席。
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总统”直选,李登辉赢得胜选。此后,李登辉更加积极地推行“台独”路线,并暗地里支持民进党,使得民进党快速坐大。1999年,李登辉公然提出分裂国家的“两国论”。
在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李登辉反对连战与宋楚瑜合作,并对本党候选人连战支持不力,导致败选,国民党失去在台执政权。在国民党党员的强烈抗议下,李登辉被迫于同年3月24日辞去党主席,不久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身世之谜
从小学到大学,李登辉接受的都是日本式教育,他不但习惯日式的教育和思维方式,还对剑道等日本传统武术有浓厚的兴趣,至今仍保存着一张穿剑道服装的照片。李登辉学生时代所接受的“皇民化”教育对他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登辉的“身世之谜”在政坛传闻已久,却始终未获得证实。在台湾“监察院”2013年年初通过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记录学者戚嘉林在接受“监委”访谈时,曾提及李登辉“他应该是日本人的私生子,没有错”等语,成为台当局文件中谈论李登辉身世的首例。
1994年10月,台湾《商业周刊》杂志第361期曾刊文“李登辉的爸爸是日本人?”这一消息是长年担任蒋经国秘书的冯沪祥透露的。冯沪祥出示日本殖民统治时代拍摄的一张日本警官的集体照,据说其中一人就是李登辉真正的生身父亲。其依据有三:照片中的那人,无论是五官、脸型、轮廓等都与20岁时的李登辉极像。二是照片中的人,身材高大,光是坐着就比别人高出半个头,相比之下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却那么瘦小,怎么会生出那么高大的儿子呢?三是这张照片被发现的地方,是在李家祭祀自家祖先的“源兴居”祖室祠堂祖先牌位旁。按照台湾一般人的习俗,只有神和仙人的图像才可以放置在祖先牌位的位置。
这张扑朔迷离的照片,使李登辉的身世成了一个谜。据说那名日本警官曾与一名台湾女子生了一个男孩,日本战败投降以后,日本警官被送回日本,所遗留的男孩托付给了李金龙。
在台湾学者徐渊涛出版的《替李登辉卸妆》一书中,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李登辉的发迹过程和个人过往,引起了巨大轰动。徐渊涛之父徐庆钟是台湾著名农业教授,曾任“行政院副院长”,也是一手提拔李登辉的恩师。由于家庭与李登辉的特殊关系,徐渊涛对李登辉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对李登辉的身世之谜有过如下描述:
有一次,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酒喝多了,话也开始多了起来。“阿辉他阿母,她居然抛家离子,跑了!干脆死去东京算了……”
以上两种说法,虽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李登辉的恋日情结是很深厚的。1994年3月,日本极右作家司马辽太郎赴台专访李登辉。见面后李登辉第一句话就说:“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接着以“生为台湾人的悲哀”为主题长谈了六个小时。同年7月,李登辉在接见《产经新闻》社社长羽佐间重彰时说自己是“会说日本话、亲日本的总统”。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登辉竟然公开支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如此,2006年,李登辉还亲赴日本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让我们终于看清了李登辉的真面目,他不仅将自己看作是日本人,而且简直就当自己是日本军国主义遗孽的代言人。
“台独教父”
“一个中国”是国民党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维持党内政治生态平衡、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李登辉背叛“一个中国”,推销“两国论”,把国民党说成是“外来政权”,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加给国民党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引起党内思想混乱,信念动摇。党内每次分裂固然有权力之争的背景,但是关于“台独”和反“台独”的政治理念之争也是重要原因。反对“台独”的人既被剥夺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在党内反对“台独”的自由,只得无奈之下离党而去。这是李登辉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李登辉刚上台时,为了稳固他的政治地位,成立了国统会,并主导制定了国统纲领。然而,一旦地位稳定,李登辉即露出了他的假统真“独”的庐山真面目,暗地进行分裂活动。从1990年开始,李登辉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相继鼓吹“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名就是中华民国”,自食其言地说他“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胡说“中国这个词是含糊不清的”,宣称“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互不隶属的两个主权国家”。
在李登辉的主导下,台湾当局先后抛出“两岸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主张,李登辉还纵容、扶持“台独”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迅速发展,“台独”思潮蔓延泛滥,甚至还采取了一系列分裂祖国的实际步骤。政治上力图通过“修宪”建立与制造“两个中国”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国际上搞“金钱外交”,连年推动所谓“参与联合国”活动。军事上大量购买先进武器。文化上鼓吹“台湾生命共同体”,推动“本土化教育改革”,修改教科书,图谋抹杀台湾同胞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
1999年5月,李登辉出版了《台湾的主张》一书,鼓吹要把中国分成七块各自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区域。7月9日,距离退出政坛只有10个月的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彻底撕下伪装,公然鼓吹“两国论”,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台独”之心昭然若揭。
2001年,从“总统”大位退下的李登辉成立台联党,被奉为精神领袖,成为彻头彻尾的“台独教父”。并在已经成立“南社”、“中社”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北社”、“东社”、 “台湾李登辉之友会总会”,以及由李登辉担任总裁兼会长的“群策会”,这些“台独”新组织成为台联党和李登辉 “极端台独战车”上的几个轮子。李登辉通过这些“台独”组织,集结一批新的“台独”势力,作为“极端台独”的党卫军。
此后,李登辉全面推进“台湾正名”、“去中国化”、“台独制宪”等活动。
现在,李登辉“退而不休,老而弥坚”,不时对台湾政坛指指点点,只是为了抢当“台独突击手”,抢夺“台独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