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前不久,教务处贴出布告:学校为初一学生举办了各种不同的兴趣班。计算机、舞蹈、文史、数学、英语、合唱、运动……种类可多了。一时间,初一的新生都兴奋异常,大家热烈地探讨着该选择哪个班。
“小鹃,我们一起去练舞蹈吧!”小美拉着小鹃的手使劲儿摇。
小鹃是个胖胖的女孩,要说形体训练对她有好处,可是,小鹃心里清楚,自己不是跳舞的料。从幼儿园开始,自己从来不敢沾跳舞的边儿。老师说过,“小鹃啊小鹃,你跳舞特别像做操,动作全对,可就是不好看。”
可是,小美是小鹃最好的朋友啊,好朋友的请求自己能反驳吗?要是不去舞蹈班,小美还会和自己要好么?
李同遇到的问题和小鹃一样。大力是新选出来的大班长,在班里可有威信了。李同和大力还是表兄弟,从小李同就很依赖大力。其实,李同比大力还大两个月呢。只因为大力的人长得就像他的名字——又高又大,所以姥姥就总是让大力带着李同,时间一长都成习惯了。这一次,大力一心想去运动队,而且非要带着李同。可李同喜欢电脑,想去的是计算机班。
其实,在初一年级,像李同、小鹃这样的同学还不少呢!他们习惯于跟在别人后而,按照他人的决定做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
《最小笨蛋的秘密》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正在向天堂的路上走去,但是,圣·彼得对他说:“你是有资格住进天堂的,但是对不起,为石油大亨准备的大院已经住满了。你没有办法挤进去。”走在路上的大亨说:“没关系,请让我对大院里的居民说一句话,只是一句话。”圣·彼得同意了他的请求。
大亨在大院门口,大声对院子里的居民喊:“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大院的门应声打开,里面的人蜂拥而出,争先恐后向地狱奔去。圣·彼得非常惊讶,他请这位大亨进入大院,说:“这里只有你一个人了,请你自己照顾自己吧!”
大亨迟疑了一下,说:“不!我认为我应该跟着那些人,这个谣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说完,他也朝着地狱飞奔而去。这是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但它却反映出人们的从众心理。从众的人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多数人或者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并且在心理和行为上逐渐与别人形成一致。上面提到的小鹃与李同,就属于从众心理比较重的人,遇事缺乏自己的判断能力。从众,有时候多多少少会让人的安全感更多些;同时,从众也时常让人的自我价值迷失,就像那些朝着地狱狂奔的石油大亨们。
一个人的发展是从内到外的过程。所谓内,指的是“你是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所谓外,指的是“有怎样的机会”“你可能有怎样的发展”。其实,就这简简单单的内与外,人与人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果不了解自己,一味从众,那这个人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初一的学生很小,但正是从现在开始,每一位初一的新生都要慢慢地从“内”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将你的思考外化——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去寻求可能的发展。
比如此刻的小鹃与李同,就应该换一个视角。不要去迎合别人,进自己不想去的舞蹈班或运动队,而要好好想想——在现有的这些兴趣班中,哪一个更适合我;哪一个更能支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在将来有所发展。
在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中,永远存在着思考与选择。现在,似乎对初一年级的同学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是,当一个孩子走进中学,就意味着他必须学习“长大”这门课程,而“长大”就意味着不断的选择。假如总是让从众心理占上风,经常跟随他人而不是自己拿主意,就很可能成为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一个胆小懦弱的人。我相信,谁也不想做这样的人,那就在需要选择的时候,试着全方位思考。你可以和同学商量,可以听父母的建议,但最后要靠自己来决定何去何从。
“小鹃,我们一起去练舞蹈吧!”小美拉着小鹃的手使劲儿摇。
小鹃是个胖胖的女孩,要说形体训练对她有好处,可是,小鹃心里清楚,自己不是跳舞的料。从幼儿园开始,自己从来不敢沾跳舞的边儿。老师说过,“小鹃啊小鹃,你跳舞特别像做操,动作全对,可就是不好看。”
可是,小美是小鹃最好的朋友啊,好朋友的请求自己能反驳吗?要是不去舞蹈班,小美还会和自己要好么?
李同遇到的问题和小鹃一样。大力是新选出来的大班长,在班里可有威信了。李同和大力还是表兄弟,从小李同就很依赖大力。其实,李同比大力还大两个月呢。只因为大力的人长得就像他的名字——又高又大,所以姥姥就总是让大力带着李同,时间一长都成习惯了。这一次,大力一心想去运动队,而且非要带着李同。可李同喜欢电脑,想去的是计算机班。
其实,在初一年级,像李同、小鹃这样的同学还不少呢!他们习惯于跟在别人后而,按照他人的决定做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
《最小笨蛋的秘密》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正在向天堂的路上走去,但是,圣·彼得对他说:“你是有资格住进天堂的,但是对不起,为石油大亨准备的大院已经住满了。你没有办法挤进去。”走在路上的大亨说:“没关系,请让我对大院里的居民说一句话,只是一句话。”圣·彼得同意了他的请求。
大亨在大院门口,大声对院子里的居民喊:“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大院的门应声打开,里面的人蜂拥而出,争先恐后向地狱奔去。圣·彼得非常惊讶,他请这位大亨进入大院,说:“这里只有你一个人了,请你自己照顾自己吧!”
大亨迟疑了一下,说:“不!我认为我应该跟着那些人,这个谣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说完,他也朝着地狱飞奔而去。这是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但它却反映出人们的从众心理。从众的人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多数人或者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并且在心理和行为上逐渐与别人形成一致。上面提到的小鹃与李同,就属于从众心理比较重的人,遇事缺乏自己的判断能力。从众,有时候多多少少会让人的安全感更多些;同时,从众也时常让人的自我价值迷失,就像那些朝着地狱狂奔的石油大亨们。
一个人的发展是从内到外的过程。所谓内,指的是“你是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所谓外,指的是“有怎样的机会”“你可能有怎样的发展”。其实,就这简简单单的内与外,人与人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果不了解自己,一味从众,那这个人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初一的学生很小,但正是从现在开始,每一位初一的新生都要慢慢地从“内”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将你的思考外化——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去寻求可能的发展。
比如此刻的小鹃与李同,就应该换一个视角。不要去迎合别人,进自己不想去的舞蹈班或运动队,而要好好想想——在现有的这些兴趣班中,哪一个更适合我;哪一个更能支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在将来有所发展。
在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中,永远存在着思考与选择。现在,似乎对初一年级的同学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是,当一个孩子走进中学,就意味着他必须学习“长大”这门课程,而“长大”就意味着不断的选择。假如总是让从众心理占上风,经常跟随他人而不是自己拿主意,就很可能成为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一个胆小懦弱的人。我相信,谁也不想做这样的人,那就在需要选择的时候,试着全方位思考。你可以和同学商量,可以听父母的建议,但最后要靠自己来决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