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高水平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过程是知识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教法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贯穿起来。教师有效的提问能明确指向、诱导思维和深化理解,特别是教师高水平的提问,更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情感迸发,课堂进行也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景象。
  一、采用灵活的提问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其中有“不知疲倦”: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通过理解其人,再来理解泉,这样拐了一个弯,由易到难,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教学《长征》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红军战士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与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了这段历史资料后会怎么想?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接着继续提问: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如果能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再理解“云崖暖”,就容易多了。
  也可以通过类比来提问,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比较读:
  A、处在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
  B、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的叫,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的鸣,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的喊,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通过类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问题,从而达到教师提问的目标。
  二、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首先要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提问。以紧扣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处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但要注意,紧扣教学重点提问,提出的问题一要少,要直奔问题的要害。其次,提出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对文本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荷花没有?荷花是什么样子?作者是如何看荷花的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荷花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问题不多却能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重点与难点,问在关键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次,提问要把握时机。例如:在教学《军神》时,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时,就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
  三、控制课堂提问的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个体的认知领域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所以,教师提问应遵循这一规律,控制问题难易“度”。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就设计了三组问题。1、狐狸见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后,对乌鸦讲了些什么话?乌鸦如何回答?这是一组记忆型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2、狐狸凭借什么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当乌鸦发现被狐狸骗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控制提问时间的“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住两个时间的“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回答问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
  四、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往往还会引申出更多的问题。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拓展,面对老师的问题可以有他们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中《三袋麦子》一课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猪、小牛和小猴,你认为谁做得好?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猴做得好,它最聪明,懂得把粮食种下地,以后就有吃不完的麦子了。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你们觉得小猪和小牛怎么样呢?这时学生们似乎才想起这两位人物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小猪虽然很贪吃,但是它很能干,能做出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来。”“小牛的做法我也认为很好,小牛很勤劳,把麦子保存得很好。”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都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真正做到了不拘泥于课本,不寻求唯一答案,思维得到了真正的启发,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基本功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实践能力。在学生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的过程中,真正的消化所学知识。而对于教会学生做人,提问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盱眙县维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针对隧道埋深大、节理裂隙较发育等不良工况下的超大断面隧道施工难题,为避免常规双侧壁导坑加临时支撑八步开挖方案所存在的断面开挖支护完成后衬砌跟不上、整体工期目标难
为准确测定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以及克服沥青路面芯样空隙率或压实度代表性差,避免主控指标验收计算不准确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提出用沥青介质法测定马歇尔试件或芯样的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受预期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总体趋势一直很强劲,在这种形式下,探讨人民币升值与我国贸易条件改善的相关性,控制人民币升值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主张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疑、思、议、说”这五个环节,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一、从整体入手,训练反复“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境,如此步步深
我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很难提高,原因在哪里?我认为许多的学生往往在英语课上才接触英语,而课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呢?那么学生在课后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呢?    一、录音磁带的优越性    1、语音,语调纯正  语音方面,本套教材的录音磁带采用的是美籍教师标准的配音,为学生们带来了最纯正的美式发音指导;语速方面,正常语速与慢速发音相配合,以保证学生听清楚发音的每一个细节;语调
言语交际的形式大致有两种,这就是“说”和“写”。“说”是即时的、面对面的交际形式,而“写”则是有着一定的酝酿时间和空间距离的交际形式。不同的言语交际形式具有不同的特
为提高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粘结强度,针对界面刻槽处治技术,采用刻槽深度、刻槽宽度和刻槽间距三个控制参数,进行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室内刚柔复合式试板的钻芯试件分
新《纲要》中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意识和相应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探索的机会,引导幼儿多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主动获取知识,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一、观察有趣的现象,
一、表现性评价的界定  尽管目前人们对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界定不一,但一般认为表现性评价不像传统的测验专注于事实和不连贯的技能那样,而是用来测验我们所最关注的——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情境中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1992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即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这一定义目前被较多的人所认可。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