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泗水县简介:泗水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是鲁中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全县总面积1118.96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03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63.8万,其中农业人口43.07万,占总人口的67.5%;境内耕地面积83.6万亩,有林地面积47.5万亩,甘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泗水县是济宁市唯一的纯山区县,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景色秀美,但是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较差。近年来,泗水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理念,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在农业领域,泗水县先后荣获“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中国优质西瓜之乡”“中国优质花生之乡”“中国优质林果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记者:泗水县在外有“生态美、底蕴深、区位优、产业强”的美誉,麻烦您介绍下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夏理华:“底蕴深”是指泗水县文脉兴盛、圣贤辈出。泗水县是伏羲、舜帝的故乡,东夷文化的摇篮,卞姓、仲姓的发源地,是至圣孔子的诞生地、先贤仲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重要发祥地。
“生态美”是说泗水县境内天蓝地绿、山清水碧、泉多景美。在全县1118.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了561座山、33条河和上百个湖塘,以及美丽古老的八大泉群,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区位优”是指泗水县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通达四方。兖石铁路、鲁南高铁横贯东西;日兰高速、董梁高速分列南北;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台高速、京沪高铁,距济宁机场仅30公里。优越的区位优势,使泗水县融入了京沪高铁经济圈。
“产业强”是指泗水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种养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道路。泗水县有耕地面積83.6万亩,实施土地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土地流转率达47.9%,全县“三品”认证基地达142处、60万亩。“泗水地瓜”“泗水花生”“泗水核桃”等30个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依托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食品加工产业,产能规模和竞争层次得到快速提升,形成了薯类淀粉制品、矿泉水及果蔬饮料、肉类加工、粮油精深加工四大食品加工产业。
记者:泗水县自古以来就有“川上粮仓”的美誉,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泗水县特有的农业禀赋,请您介绍下泗水县的农业情况。
夏理华:泗水县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和日温差异较显著,全年无霜期有180~220天,适合农业发展。泗水县物产丰饶,常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百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17.8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杂粮、西瓜、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养殖牛、羊、猪、鲟鱼、虹鳟鱼等经济动物。全县粮油播种面积88万亩,粮食总产量22.4万吨,油料产量5万吨。甘薯产业是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了品牌优势,全县开发了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其中“柳絮”甘薯淀粉制品销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尤其受到了韩国消费者的喜欢。“泗水地瓜”是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42个,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0多个。
记者:泗水县农业产业种类多,为何选择甘薯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产业进行发展?
夏理华:之所以选择发展甘薯产业,一是因为泗水县甘薯种植历史悠久。据《泗水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泗水县就开始栽培甘薯。甘薯曾经是泗水县最主要的旱作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泗水县甘薯种植面积一度达到30万亩。近几年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量37.5万吨左右。二是甘薯(当地人称为地瓜)产业作为泗水县独特资源“三蛋一水”(地瓜蛋、石头蛋、坷垃蛋、矿泉水)之首,历来受到我们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我们这里的山地是矿物质沙壤土,土壤呈微酸性,通透性好,富含铁、磷、钾、锶等17种矿物质和微量成分,适合甘薯生长。我县出产的甘薯富含多种纤维素、锶、氨基酸等营养元素。我们的种植户采用180天自然生长的方法种植甘薯,一年只种一季,甘薯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丰富。优质的甘薯品质也为甘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泗水地瓜”在2009年就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4月,“泗水地瓜”被认定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记者:泗水县致力于把小甘薯做成大产业,你们对于甘薯产业的发展是如何规划的?
夏理华:泗水县是国家甘薯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区,常年种植甘薯15万亩,带动周边县区种植甘薯6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占比63.5%,甘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在82%以上。我们采用绿色、高效、质量高、品牌响的发展方式,初步形成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县甘薯加工企业达30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在甘薯产业的发展规划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标准编制了甘薯产业发展规划。为解决甘薯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田间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企业自主创新力不强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提升构建了甘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泗水县与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统领的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签订了甘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建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基地。组织人员高起点编制了《甘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项目,在山东省现场答辩评审和专家组实地核查中,从32个参评县(市、区)中脱颖而出,最终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规划,我们计划将泗水县打造成为全国品类最全的甘薯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甘薯全产业链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国际甘薯科技要素集聚高地、贫困山区乡村产业振兴“齐鲁样板”。目前,园区拥有各类企业11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6个,农民参加合作社的比例达86%;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000余元。 二是科学推进甘薯产业项目建设。围绕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创建,2020年建设甘薯品种展示园2处,占地150亩,收集甘薯新品种106个,开展了优质鲜食类、淀粉类和高花青素类甘薯新品种筛选试验。2020年9月22日,泗水县召开了第二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今后,泗水县将加快“泗水地瓜”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步伐,强化“泗水地瓜”二维码溯源防伪管理机制,有效维护泗水甘薯信誉和品牌,从而将泗水甘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记者:有产量有销路,才能带动产业的持续发展。请问泗水县对甘薯的销售和深加工是如何运作的?
夏理华:我们抓住甘薯产业发展的机遇,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仓储、物流与电商齐发展的“泗水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建成了可同时容纳10万吨甘薯的保鲜库,并形成了年周转量100万吨的现代物流能力,同时每年向基地甘薯种植户提供2万吨优良甘薯品种种薯。同时,县里依托现有传统甘薯储存土窖1000多座,半地下式储存窖205座,年保鲜储存能力20万吨,年综合加工能力60万吨的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薯类淀粉加工基地。泗水县的甘薯产品也由单一向多元发展,既有粉皮、粉条、薯泥、全粉等传统淀粉型产品,又有薯条、薯片、甘薯糕点、酸辣粉等新型和鲜食型产品,还研发推出甘薯蛋白、多糖、膳食纤维等高端保健产品。这些甘薯产品畅销日本、韩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泗水县的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山东省政府联系点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也被称为是一条山区乡村生态振兴的“泗水路径”,请您介绍下它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
夏理华: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位于泗水县西南部,规划面积7.9万亩,示范区涉及南仲都村、东仲都村、夹山头村等12个村(行政村建制优化后),3576户、12255人。区内有大小山头18座,龙湾湖水面7500亩,生态公益林2.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64.7%。这里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其中有汇源葡萄庄园4000亩,珍珠油杏园1500亩,核桃园3600亩,芳香花卉2500亩,设施农业1000亩,新型经营主体34家。这里的乡村研学游体验区、儒家文化传承区、甘薯产业引领区、林果生态产业区、山水林田湖康养区、返乡创业人才集聚区已初见雏形。
在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田彬等艺术团队扎根夹山头村附近的废旧闲置战备粮仓,将艺术构思和文化创意融合实体建筑改造,与乡村融合发展,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了乡村音樂厅、龙湾书房、鲁班工坊、陶艺体验中心等设施,开辟出研学写生、手工艺工作室、农事体验等文旅产品,通过合伙人招募机制,延伸出户外拓展、民宿旅游等经济业态。充满艺术气息的等闲谷艺术小镇、东仲都阅湖尚儒研学基地、文创街建设都初见成效,实现了文旅经济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目的。目前,等闲谷艺术小镇、龙湾湖艺术小镇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该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形成。2020年,龙湾湖示范区内的东仲都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闲谷艺术小镇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记者:泗水县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也走在山东省的前列,请问具体有哪些好的做法?
夏理华:泗水县探索了六种促进农户和村集体增收的利益联结模式:一是推进土地依法流转、托管,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目前全县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二是推进农户以空闲宅基地、房产出租或入股方式参与项目合作,为项目方提供建设用地,将农户闲置、日渐衰败的不动产盘活利用,增加租金或股金分红收入,把“死资产”变成“现金流”。三是推进集体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租赁、入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发展订单农业,签订购销合同,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稳定购销关系,确保群众“旱涝保收”。五是通过产业项目实施,为驻地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增加村民务工收入,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等社会矛盾。六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农村电商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户深入对接,促进更多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民的收益空间。
记者:2020年,泗水县农产品直播带货开展得有声有色,县长、局长、科长相继走进直播间,推介宣传县里的优质农产品,该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呢?
夏理华: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的影响很大,农业农村局作为泗水县的农业主管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合格后发放合格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携带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等,拓宽了销售渠道。我们与济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在多平台举办西瓜、樱桃、珍珠油杏、桃、甘薯等特色农产品“七公里直播活动”,提高了泗水县农产品的美誉度,扩大了销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记者:泗水县在外有“生态美、底蕴深、区位优、产业强”的美誉,麻烦您介绍下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夏理华:“底蕴深”是指泗水县文脉兴盛、圣贤辈出。泗水县是伏羲、舜帝的故乡,东夷文化的摇篮,卞姓、仲姓的发源地,是至圣孔子的诞生地、先贤仲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重要发祥地。
“生态美”是说泗水县境内天蓝地绿、山清水碧、泉多景美。在全县1118.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了561座山、33条河和上百个湖塘,以及美丽古老的八大泉群,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区位优”是指泗水县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通达四方。兖石铁路、鲁南高铁横贯东西;日兰高速、董梁高速分列南北;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台高速、京沪高铁,距济宁机场仅30公里。优越的区位优势,使泗水县融入了京沪高铁经济圈。
“产业强”是指泗水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种养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道路。泗水县有耕地面積83.6万亩,实施土地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土地流转率达47.9%,全县“三品”认证基地达142处、60万亩。“泗水地瓜”“泗水花生”“泗水核桃”等30个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依托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食品加工产业,产能规模和竞争层次得到快速提升,形成了薯类淀粉制品、矿泉水及果蔬饮料、肉类加工、粮油精深加工四大食品加工产业。
记者:泗水县自古以来就有“川上粮仓”的美誉,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泗水县特有的农业禀赋,请您介绍下泗水县的农业情况。
夏理华:泗水县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和日温差异较显著,全年无霜期有180~220天,适合农业发展。泗水县物产丰饶,常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百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17.8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杂粮、西瓜、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养殖牛、羊、猪、鲟鱼、虹鳟鱼等经济动物。全县粮油播种面积88万亩,粮食总产量22.4万吨,油料产量5万吨。甘薯产业是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了品牌优势,全县开发了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其中“柳絮”甘薯淀粉制品销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尤其受到了韩国消费者的喜欢。“泗水地瓜”是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42个,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0多个。
记者:泗水县农业产业种类多,为何选择甘薯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产业进行发展?
夏理华:之所以选择发展甘薯产业,一是因为泗水县甘薯种植历史悠久。据《泗水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泗水县就开始栽培甘薯。甘薯曾经是泗水县最主要的旱作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泗水县甘薯种植面积一度达到30万亩。近几年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量37.5万吨左右。二是甘薯(当地人称为地瓜)产业作为泗水县独特资源“三蛋一水”(地瓜蛋、石头蛋、坷垃蛋、矿泉水)之首,历来受到我们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我们这里的山地是矿物质沙壤土,土壤呈微酸性,通透性好,富含铁、磷、钾、锶等17种矿物质和微量成分,适合甘薯生长。我县出产的甘薯富含多种纤维素、锶、氨基酸等营养元素。我们的种植户采用180天自然生长的方法种植甘薯,一年只种一季,甘薯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丰富。优质的甘薯品质也为甘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泗水地瓜”在2009年就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4月,“泗水地瓜”被认定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记者:泗水县致力于把小甘薯做成大产业,你们对于甘薯产业的发展是如何规划的?
夏理华:泗水县是国家甘薯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区,常年种植甘薯15万亩,带动周边县区种植甘薯6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占比63.5%,甘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在82%以上。我们采用绿色、高效、质量高、品牌响的发展方式,初步形成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县甘薯加工企业达30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在甘薯产业的发展规划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标准编制了甘薯产业发展规划。为解决甘薯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田间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企业自主创新力不强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提升构建了甘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泗水县与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统领的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签订了甘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建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基地。组织人员高起点编制了《甘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项目,在山东省现场答辩评审和专家组实地核查中,从32个参评县(市、区)中脱颖而出,最终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规划,我们计划将泗水县打造成为全国品类最全的甘薯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甘薯全产业链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国际甘薯科技要素集聚高地、贫困山区乡村产业振兴“齐鲁样板”。目前,园区拥有各类企业11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6个,农民参加合作社的比例达86%;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000余元。 二是科学推进甘薯产业项目建设。围绕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创建,2020年建设甘薯品种展示园2处,占地150亩,收集甘薯新品种106个,开展了优质鲜食类、淀粉类和高花青素类甘薯新品种筛选试验。2020年9月22日,泗水县召开了第二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今后,泗水县将加快“泗水地瓜”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步伐,强化“泗水地瓜”二维码溯源防伪管理机制,有效维护泗水甘薯信誉和品牌,从而将泗水甘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记者:有产量有销路,才能带动产业的持续发展。请问泗水县对甘薯的销售和深加工是如何运作的?
夏理华:我们抓住甘薯产业发展的机遇,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仓储、物流与电商齐发展的“泗水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建成了可同时容纳10万吨甘薯的保鲜库,并形成了年周转量100万吨的现代物流能力,同时每年向基地甘薯种植户提供2万吨优良甘薯品种种薯。同时,县里依托现有传统甘薯储存土窖1000多座,半地下式储存窖205座,年保鲜储存能力20万吨,年综合加工能力60万吨的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薯类淀粉加工基地。泗水县的甘薯产品也由单一向多元发展,既有粉皮、粉条、薯泥、全粉等传统淀粉型产品,又有薯条、薯片、甘薯糕点、酸辣粉等新型和鲜食型产品,还研发推出甘薯蛋白、多糖、膳食纤维等高端保健产品。这些甘薯产品畅销日本、韩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泗水县的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山东省政府联系点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也被称为是一条山区乡村生态振兴的“泗水路径”,请您介绍下它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
夏理华: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位于泗水县西南部,规划面积7.9万亩,示范区涉及南仲都村、东仲都村、夹山头村等12个村(行政村建制优化后),3576户、12255人。区内有大小山头18座,龙湾湖水面7500亩,生态公益林2.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64.7%。这里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其中有汇源葡萄庄园4000亩,珍珠油杏园1500亩,核桃园3600亩,芳香花卉2500亩,设施农业1000亩,新型经营主体34家。这里的乡村研学游体验区、儒家文化传承区、甘薯产业引领区、林果生态产业区、山水林田湖康养区、返乡创业人才集聚区已初见雏形。
在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田彬等艺术团队扎根夹山头村附近的废旧闲置战备粮仓,将艺术构思和文化创意融合实体建筑改造,与乡村融合发展,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了乡村音樂厅、龙湾书房、鲁班工坊、陶艺体验中心等设施,开辟出研学写生、手工艺工作室、农事体验等文旅产品,通过合伙人招募机制,延伸出户外拓展、民宿旅游等经济业态。充满艺术气息的等闲谷艺术小镇、东仲都阅湖尚儒研学基地、文创街建设都初见成效,实现了文旅经济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目的。目前,等闲谷艺术小镇、龙湾湖艺术小镇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该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形成。2020年,龙湾湖示范区内的东仲都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闲谷艺术小镇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记者:泗水县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也走在山东省的前列,请问具体有哪些好的做法?
夏理华:泗水县探索了六种促进农户和村集体增收的利益联结模式:一是推进土地依法流转、托管,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目前全县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二是推进农户以空闲宅基地、房产出租或入股方式参与项目合作,为项目方提供建设用地,将农户闲置、日渐衰败的不动产盘活利用,增加租金或股金分红收入,把“死资产”变成“现金流”。三是推进集体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租赁、入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发展订单农业,签订购销合同,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稳定购销关系,确保群众“旱涝保收”。五是通过产业项目实施,为驻地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增加村民务工收入,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等社会矛盾。六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农村电商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户深入对接,促进更多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民的收益空间。
记者:2020年,泗水县农产品直播带货开展得有声有色,县长、局长、科长相继走进直播间,推介宣传县里的优质农产品,该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呢?
夏理华: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的影响很大,农业农村局作为泗水县的农业主管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合格后发放合格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携带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等,拓宽了销售渠道。我们与济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在多平台举办西瓜、樱桃、珍珠油杏、桃、甘薯等特色农产品“七公里直播活动”,提高了泗水县农产品的美誉度,扩大了销量,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