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的整体教育水平稍逊英美,我是知道的。但,我这个热爱电影的“疯子”, 厌恶好莱坞的工业化,迷恋法国电影的艺术性,所以,还是选择了法国。
在2011年全球高校排行榜上,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大学里,荷兰、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所占的比重都比法国高。但若要比艺术领域,以上国家都得让法国三分。法国是一个传统的艺术大国,它所提供的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设计方面的教育质量之高一直为法国人所自豪。不管是纯艺术的美术、油画、雕塑,还是服装设计、平面设计,都兼容近千年的艺术气息和敏锐的时尚理念。来法国学习艺术和设计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赴法国学习工业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装潢、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除了艺术教育,选择理工类、商科、管理类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也非常多。
法国的大学分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商业与管理学院、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高等艺术院校等。法国90所综合性大学中有87所为公立大学(不收学费,只收取注册费),是中国学生留学的首选,我所在的巴黎第八大学就是公立高校。私立的高等商业与管理学院在教育质量、就业情况上均优于综合性大学,但前者的学费和入学要求也更高,国内高中生一般要先读完两年预科,再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才能就读。
西方的教育向来以重视能力培养、强调个性化著称。在法国学习,把概念和条条框框背得滚瓜烂熟是毫无用处的。题海战术在这里丝毫派不上用场,只有对定理、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比如,电磁学的考试会考到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波动学的考试可以涉及双簧管中声波的具体传播特性以及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机械力学可以考到直升机螺旋桨的原理等问题。
我学的电影专业并不像在国内那样分为导演、编剧、摄影等方向,而是分为剧情片、实验片和纪录片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的区别仅仅体现在导演工作坊和导演练习课这两门课程上,其余的课程,三个方向的学生可以随意选择。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方向并不是选定之后不能更改的。如果你愿意,只要时间不冲突,三个方向的导演工作坊和练习课你都可以参加。至于我究竟学的是哪个方向,人们会从我的Dossier(作品集)看出来,是拍了剧情片、实验片还是纪录片,或者都有涉及,看完一目了然。
在中国,我们花了三年时间攻克高考,却要在短短几周内决定未来四年学什么,还要和未来的职业挂钩。可在近乎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度过十二年的我们怎么能确定自己是搞摄影,还是当编剧,或是当导演?如果你是在法国,只要你爱艺术,那么你的学生证上就会写着你是Art(艺术)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选择关于艺术的所有学科,上所有的课,直到研究生阶段你再确定以后要做什么。不管你学什么专业,这里都会充分尊重你的选择,并给予你最好的教育。
法国教育好,要去不容易。在我看来,留学法国最大的阻碍是语言。你学了近十年的英语在法兰西领土上基本被宣布无效,许多法国人明明懂英语却因为各种文化原因不肯说,就像你用普通话问路,对方坚持用方言回答你一样。出国之前,我曾参加过500学时的法语培训,且通过了TEF考试。但是,正如高考英语考140分不能说明英语好一样,TEF考试合格,也只是让我跨过留学门槛而已。我在法国的语言学校恶补了一年,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听——一句很简单的话,如果一字一句地说,一般可以意会;可法国人讲话的时候,都是一串发音全连起来的(叫做“liaison”),那听起来简直是另一种语言。
法国是浪漫而自由的,一如12月的射手座。如果说,在英美等国家留学,紧张的学习会让你不时回忆起高三炼狱的话,在法国则会让你闲适得如置身天堂。这里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大部分时间你都可以像静静的塞纳河般悠然自得,冲调一杯温暖醇香的咖啡,享受午后的怡然,品味异国的风情、文化。
说到文化,不得不提法国的图书馆。法国人嗜书如命,每个街区,甚至许多居民小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藏书十分丰富。出入图书馆不需要任何手续,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躺在书架上,等待爱书之人翻开。在学习间隙,我总会到附近的图书室去看书,顺便带上自己的作业或者法语教材,细细品味午后时光。
法国的文化还体现在博物馆上。她是世界上博物馆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卢浮宫、奥塞博物馆和蓬皮杜中心,还有许多让人拍案叫绝的小型博物馆,比如收藏着世界各地扑克牌的扑克牌博物馆以及钓鱼者的乐园——垂钓博物馆、玩偶博物馆等,甚至还有全球唯一一家赝品博物馆。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万国博览会的某个展厅,不仅能饱览驰名世界的香水、钟表、皮具,还能看到汽车配件、家用电器、运动器械等。每个产品都有两个版本,一件真品,一件赝品,并附有一段教参观者辨识真伪的文字。千奇百怪的博物馆一如法国多彩文化的缩影。
无论你是向往法国的浪漫自由,还是倾慕她的异域文化,或是想学得真才实学,哪怕你对艺术并不十分感冒,法国都是一个可以让你圆梦的地方,她能给予你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法国不是完美的。巴黎某些区域治安相当差,比如我学校所在的区域。有人跟我开玩笑说,身上带超过30欧元现金,相当于“自杀行为”。
地铁站像平时一样,几乎没有人。一个男人插着兜,走近我。
“你是学生么?”
“啊?”
“你是学生么?是要去学校么?”
我有不祥的预感。“是。”
他走近我,盯着我手中的地铁卡。“你手里面是什么东西?”
我张开手。地铁卡和我包里的DV相比不值钱。
“你是哪里人?中国人?越南人?”
“中国人。”
“你好,谢谢。”他用中文说,对我笑,“你学什么?”
“电影。”我本想说人类学之类的,但实在不会说。法语没学好,撒谎都不会。
“几点了?”
他是想要我亮出手机吗?我指着不远处的时刻牌,示意在那边能够看到时间。他没有去看,显然他根本不想知道时间。
我挪动了一下书包,包里的硬币不争气地发出了声音。
“包里是什么东西?钱?”
“是。”我想说只是硬币而已,但不知道怎么说。法语又一次坑了我。
“有多少钱?”
“不多,一欧两欧而已。”
他说了一句大概是“你骗人吧”之类的话。
“包里是什么?电脑?”
我寻思了一下:“家乐福。”
“不是电脑?”
“不是。”
“你有手机么?”
“没有。”
“你没有手机?你是学生,你没有手机?”
“没有。”
“你确定?”
“我没有手机。”
我一直直视他的双眼,其实心里直哆嗦。他根本不相信我的话,眼神中带有“你小子居然睁眼说瞎话”的惊讶。
这时,站台上来了一男一女,坐在我旁边。因为他们,男人没有对我下手。
该死的车终于进站了。在车没有完全停稳之前,他对我说:“Tu vas mourir。”
什么?他是说“你去死”吗?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听到了“mourir”这个单词。他又重复了一次:“Tu vas mourir。”
我一言不发,手心冒汗。
“那下次吧。”
“什么?”我不理解。
“下次吧。”说完他先站起身,好像要上车。
我故意走进一截人多的车厢。他一个箭步跳进同一个车厢,看了我一眼,在一个离我挺远的座位坐下。我的余光瞥到他在看我。到站之后我几乎是飞奔出了列车,以竞走的速度到了地铁前的广场,仍不减速,因为有太多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事件就发生在这儿。等进了学校,我才意识到,我安全了。
在2011年全球高校排行榜上,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大学里,荷兰、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所占的比重都比法国高。但若要比艺术领域,以上国家都得让法国三分。法国是一个传统的艺术大国,它所提供的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设计方面的教育质量之高一直为法国人所自豪。不管是纯艺术的美术、油画、雕塑,还是服装设计、平面设计,都兼容近千年的艺术气息和敏锐的时尚理念。来法国学习艺术和设计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赴法国学习工业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装潢、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除了艺术教育,选择理工类、商科、管理类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也非常多。
法国的大学分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商业与管理学院、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高等艺术院校等。法国90所综合性大学中有87所为公立大学(不收学费,只收取注册费),是中国学生留学的首选,我所在的巴黎第八大学就是公立高校。私立的高等商业与管理学院在教育质量、就业情况上均优于综合性大学,但前者的学费和入学要求也更高,国内高中生一般要先读完两年预科,再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才能就读。
西方的教育向来以重视能力培养、强调个性化著称。在法国学习,把概念和条条框框背得滚瓜烂熟是毫无用处的。题海战术在这里丝毫派不上用场,只有对定理、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比如,电磁学的考试会考到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波动学的考试可以涉及双簧管中声波的具体传播特性以及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机械力学可以考到直升机螺旋桨的原理等问题。
我学的电影专业并不像在国内那样分为导演、编剧、摄影等方向,而是分为剧情片、实验片和纪录片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的区别仅仅体现在导演工作坊和导演练习课这两门课程上,其余的课程,三个方向的学生可以随意选择。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方向并不是选定之后不能更改的。如果你愿意,只要时间不冲突,三个方向的导演工作坊和练习课你都可以参加。至于我究竟学的是哪个方向,人们会从我的Dossier(作品集)看出来,是拍了剧情片、实验片还是纪录片,或者都有涉及,看完一目了然。
在中国,我们花了三年时间攻克高考,却要在短短几周内决定未来四年学什么,还要和未来的职业挂钩。可在近乎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度过十二年的我们怎么能确定自己是搞摄影,还是当编剧,或是当导演?如果你是在法国,只要你爱艺术,那么你的学生证上就会写着你是Art(艺术)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选择关于艺术的所有学科,上所有的课,直到研究生阶段你再确定以后要做什么。不管你学什么专业,这里都会充分尊重你的选择,并给予你最好的教育。
法国教育好,要去不容易。在我看来,留学法国最大的阻碍是语言。你学了近十年的英语在法兰西领土上基本被宣布无效,许多法国人明明懂英语却因为各种文化原因不肯说,就像你用普通话问路,对方坚持用方言回答你一样。出国之前,我曾参加过500学时的法语培训,且通过了TEF考试。但是,正如高考英语考140分不能说明英语好一样,TEF考试合格,也只是让我跨过留学门槛而已。我在法国的语言学校恶补了一年,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听——一句很简单的话,如果一字一句地说,一般可以意会;可法国人讲话的时候,都是一串发音全连起来的(叫做“liaison”),那听起来简直是另一种语言。
法国是浪漫而自由的,一如12月的射手座。如果说,在英美等国家留学,紧张的学习会让你不时回忆起高三炼狱的话,在法国则会让你闲适得如置身天堂。这里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大部分时间你都可以像静静的塞纳河般悠然自得,冲调一杯温暖醇香的咖啡,享受午后的怡然,品味异国的风情、文化。
说到文化,不得不提法国的图书馆。法国人嗜书如命,每个街区,甚至许多居民小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藏书十分丰富。出入图书馆不需要任何手续,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躺在书架上,等待爱书之人翻开。在学习间隙,我总会到附近的图书室去看书,顺便带上自己的作业或者法语教材,细细品味午后时光。
法国的文化还体现在博物馆上。她是世界上博物馆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卢浮宫、奥塞博物馆和蓬皮杜中心,还有许多让人拍案叫绝的小型博物馆,比如收藏着世界各地扑克牌的扑克牌博物馆以及钓鱼者的乐园——垂钓博物馆、玩偶博物馆等,甚至还有全球唯一一家赝品博物馆。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万国博览会的某个展厅,不仅能饱览驰名世界的香水、钟表、皮具,还能看到汽车配件、家用电器、运动器械等。每个产品都有两个版本,一件真品,一件赝品,并附有一段教参观者辨识真伪的文字。千奇百怪的博物馆一如法国多彩文化的缩影。
无论你是向往法国的浪漫自由,还是倾慕她的异域文化,或是想学得真才实学,哪怕你对艺术并不十分感冒,法国都是一个可以让你圆梦的地方,她能给予你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法国不是完美的。巴黎某些区域治安相当差,比如我学校所在的区域。有人跟我开玩笑说,身上带超过30欧元现金,相当于“自杀行为”。
地铁站像平时一样,几乎没有人。一个男人插着兜,走近我。
“你是学生么?”
“啊?”
“你是学生么?是要去学校么?”
我有不祥的预感。“是。”
他走近我,盯着我手中的地铁卡。“你手里面是什么东西?”
我张开手。地铁卡和我包里的DV相比不值钱。
“你是哪里人?中国人?越南人?”
“中国人。”
“你好,谢谢。”他用中文说,对我笑,“你学什么?”
“电影。”我本想说人类学之类的,但实在不会说。法语没学好,撒谎都不会。
“几点了?”
他是想要我亮出手机吗?我指着不远处的时刻牌,示意在那边能够看到时间。他没有去看,显然他根本不想知道时间。
我挪动了一下书包,包里的硬币不争气地发出了声音。
“包里是什么东西?钱?”
“是。”我想说只是硬币而已,但不知道怎么说。法语又一次坑了我。
“有多少钱?”
“不多,一欧两欧而已。”
他说了一句大概是“你骗人吧”之类的话。
“包里是什么?电脑?”
我寻思了一下:“家乐福。”
“不是电脑?”
“不是。”
“你有手机么?”
“没有。”
“你没有手机?你是学生,你没有手机?”
“没有。”
“你确定?”
“我没有手机。”
我一直直视他的双眼,其实心里直哆嗦。他根本不相信我的话,眼神中带有“你小子居然睁眼说瞎话”的惊讶。
这时,站台上来了一男一女,坐在我旁边。因为他们,男人没有对我下手。
该死的车终于进站了。在车没有完全停稳之前,他对我说:“Tu vas mourir。”
什么?他是说“你去死”吗?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听到了“mourir”这个单词。他又重复了一次:“Tu vas mourir。”
我一言不发,手心冒汗。
“那下次吧。”
“什么?”我不理解。
“下次吧。”说完他先站起身,好像要上车。
我故意走进一截人多的车厢。他一个箭步跳进同一个车厢,看了我一眼,在一个离我挺远的座位坐下。我的余光瞥到他在看我。到站之后我几乎是飞奔出了列车,以竞走的速度到了地铁前的广场,仍不减速,因为有太多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事件就发生在这儿。等进了学校,我才意识到,我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