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超级帝王,玩弄天子于股掌之中而自己偏偏不称帝。从争天下的角度讲,我们不好给他下断论,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战略,一种权谋。”
2010年版电视剧《三国》一上来就是曹操刺董,流传几百年的“桃园三结义”竟被省略。前30集,故事的推进基本围绕曹操展开,编剧朱苏进告诉本刊记者:“在写《三国》的时候首先我会忠实于原著, 然后选择了六大命脉人物,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不许失败的第一个就是曹操。在我狭窄的阅历看来,他携带的人生的营养、性格、财富是非常之超群的。他几乎具有所有的英雄品质,就是政治家的品质,也具有非常多的阴谋家的品质,就是流氓家的品质,而且非常随意。在众诸侯争天下的时候,曹操给我的感觉是在玩天下,他不当皇上但是养皇上,他爱女人但爱的都是别人的女人。他看到一个好将军好谋士就抱怨自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诸如此类,所以曹操是一个非常之精彩的难得的人物。
我觉得是在我的阅历当中,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一个人,就他个人而言,性格如此丰富,深度,刁钻,智慧,大气,阴毒,残暴……曹操能把那么多截然相反的东西像冰炭同炉一样全部熔铸在他自己的内心甚至基因里头。所以《三国》只是准确地把握了曹操的一根脉,就是治世能臣,国之奸雄,当然这还是从价值观上说的,曹操远比这个描述要丰富得多。”
不管是宋明时期流行的话本还是最终成书的小说,曹操这个人物一直被当成反面角色,即所谓奸雄。按照中国人传统观念上的“分合”标准,曹操是天下四分五裂时期可成就霸业的枭雄,但不是统一天下的最终成功者。在这一点,他不如司马家族。
中国行政学院张志和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小说《三国演义》的版本演变,张志和认为,曹操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会用人,他用人方式和刘备、孙权都不同,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么多人怎么用是有学问和技巧的。张志和分析说:“曹操曾下过招贤令,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我就用你,不需要全才;只要你有才,品德不好,我也用你。今天我们要讲德才兼备才行,如果你有才无德或才过于德都是不可以用的,一个人有才而没有忠心是最可怕的,但曹操都用了。这些人怎么使用呢?曹操高就高在这里,他使用的方法是权谋分离,我有这么多谋士,先别给我讲你是好人坏人,只要你是谋士,我就养着你,给你个官职,所以你看《三国演义》,一遇到大事,曹操就开会,征求谋士们意见,这事儿怎么办呢,大家都说怎么办,这叫集思广益。等征求完意见了,‘你这个办法好,我就用你这个办法’。我用你这个办法,但这个事不让你办,我另外派我的亲信去办,或者我自己去办,一打一个准,都赢了。这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权谋分离,所以这一条曹操是做得最好的,刘备和孙权都不如他,所以事情往往能办成功。”
朱苏进也认为,曹操的成功来自权谋:“曹操的权谋是超常的,而且非常之善辩,他第一认清了天下大勢,就是三国鼎立之势已成。他制定了比较正确的,包括他长达很多年的政治军事战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有利位置,居高临下,挑动无所不和,伺机夺取天下。三国鼎立形成后曹操用很长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操练兵马,壮大国力,当然也包括强化他自己的权威。曹操实际上是随时都可以做皇上的,那句话说得很精彩:‘如果没有我曹操,天下不知几人称王称帝。’他是一个超级帝王,玩弄天子于股掌之中而自己偏偏不称帝。从争天下的角度讲,我们不好给他下断论,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战略,一种权谋。”
管理学专家、《水煮三国》《管理三国志》等诸多管理学著作作者成君忆对曹操这个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很多人讲三国,但其实不理解曹操为什么会成功,很多人会找一些想当然的原因,事实上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基础上,很多都不靠谱。何况他是不是一个成功者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办法去认同。比如曹操一生,用今天话说就是处于抑郁症的状态,头痛也是抑郁症的状况。这样一个人在并不快乐幸福的状况中度过了所有的时光,他算是成功者吗?理解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很困难,一个人真正懂得人生的时候,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才能去了解另外一个人。人性中有普适性规律,你自己找到了这种普适性规律就可以去理解另一个人。曹操这个人跟现在很多纨绔子弟一样,从小没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童年被耽误了,他的父亲也是个高官,就像我们很多现在的老板自己赚钱去了不管孩子,这个孩子一方面物质上非常富足,一方面心灵上非常孤独,非常扭曲,这种痛苦在曹操早年表现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起步时候,所谓从小开始狡猾,实际上是缺少智慧或者道德的启蒙。比方说他不懂得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不懂得做一个好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出于本能,他会利用他的狡诈去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他从小爱好兵法,这个立场一开始就有问题。人很简单,你手中有把枪的话,你会干什么?换句话说,手中有把鲜花的时候你又会干什么?一个人的爱好立场就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从小爱好兵法这个立场,就决定了曹操未来的走向。曹操的一生都是在惊恐不安的状态中度过的,我们叫与天斗与人斗中度过的,这对他来说是不幸的,对别人也是不幸的。乱世坚定了曹操的信念,人心是这么叵测,世道是这么险恶,他觉得为人处世的那套谋略是对的。这跟今天很多人崇拜曹操是一个意思——世道是如此险恶,所以我们应该学曹操。今天之所以三国题材这么热,是有很多原因的。”
现在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像曹操那样外面看起来非常风光,其实里面是千疮百孔。他身边始终有很多人在算计他,包括睡觉都没法相信周围的人,他的处境非常艰难。“曹操为后代留下的隐患也是非常多的,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都有托孤,临死前对自己的后代不放心,托孤给他的重臣,包括司马懿——恰好就是信誓旦旦辅佐幼主却发动高平陵政变。到两晋结束的时候,曹操的后代已经不见了。曹操没有后代留下来,从现在的历史资料看是没有的,所以曹操的一生不算成功的一生。他把摊子铺得很大但不快乐,后代也不好。”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2010年版电视剧《三国》一上来就是曹操刺董,流传几百年的“桃园三结义”竟被省略。前30集,故事的推进基本围绕曹操展开,编剧朱苏进告诉本刊记者:“在写《三国》的时候首先我会忠实于原著, 然后选择了六大命脉人物,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不许失败的第一个就是曹操。在我狭窄的阅历看来,他携带的人生的营养、性格、财富是非常之超群的。他几乎具有所有的英雄品质,就是政治家的品质,也具有非常多的阴谋家的品质,就是流氓家的品质,而且非常随意。在众诸侯争天下的时候,曹操给我的感觉是在玩天下,他不当皇上但是养皇上,他爱女人但爱的都是别人的女人。他看到一个好将军好谋士就抱怨自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诸如此类,所以曹操是一个非常之精彩的难得的人物。
我觉得是在我的阅历当中,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一个人,就他个人而言,性格如此丰富,深度,刁钻,智慧,大气,阴毒,残暴……曹操能把那么多截然相反的东西像冰炭同炉一样全部熔铸在他自己的内心甚至基因里头。所以《三国》只是准确地把握了曹操的一根脉,就是治世能臣,国之奸雄,当然这还是从价值观上说的,曹操远比这个描述要丰富得多。”
不管是宋明时期流行的话本还是最终成书的小说,曹操这个人物一直被当成反面角色,即所谓奸雄。按照中国人传统观念上的“分合”标准,曹操是天下四分五裂时期可成就霸业的枭雄,但不是统一天下的最终成功者。在这一点,他不如司马家族。
中国行政学院张志和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小说《三国演义》的版本演变,张志和认为,曹操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会用人,他用人方式和刘备、孙权都不同,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么多人怎么用是有学问和技巧的。张志和分析说:“曹操曾下过招贤令,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我就用你,不需要全才;只要你有才,品德不好,我也用你。今天我们要讲德才兼备才行,如果你有才无德或才过于德都是不可以用的,一个人有才而没有忠心是最可怕的,但曹操都用了。这些人怎么使用呢?曹操高就高在这里,他使用的方法是权谋分离,我有这么多谋士,先别给我讲你是好人坏人,只要你是谋士,我就养着你,给你个官职,所以你看《三国演义》,一遇到大事,曹操就开会,征求谋士们意见,这事儿怎么办呢,大家都说怎么办,这叫集思广益。等征求完意见了,‘你这个办法好,我就用你这个办法’。我用你这个办法,但这个事不让你办,我另外派我的亲信去办,或者我自己去办,一打一个准,都赢了。这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权谋分离,所以这一条曹操是做得最好的,刘备和孙权都不如他,所以事情往往能办成功。”
朱苏进也认为,曹操的成功来自权谋:“曹操的权谋是超常的,而且非常之善辩,他第一认清了天下大勢,就是三国鼎立之势已成。他制定了比较正确的,包括他长达很多年的政治军事战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有利位置,居高临下,挑动无所不和,伺机夺取天下。三国鼎立形成后曹操用很长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操练兵马,壮大国力,当然也包括强化他自己的权威。曹操实际上是随时都可以做皇上的,那句话说得很精彩:‘如果没有我曹操,天下不知几人称王称帝。’他是一个超级帝王,玩弄天子于股掌之中而自己偏偏不称帝。从争天下的角度讲,我们不好给他下断论,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战略,一种权谋。”
管理学专家、《水煮三国》《管理三国志》等诸多管理学著作作者成君忆对曹操这个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很多人讲三国,但其实不理解曹操为什么会成功,很多人会找一些想当然的原因,事实上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基础上,很多都不靠谱。何况他是不是一个成功者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办法去认同。比如曹操一生,用今天话说就是处于抑郁症的状态,头痛也是抑郁症的状况。这样一个人在并不快乐幸福的状况中度过了所有的时光,他算是成功者吗?理解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很困难,一个人真正懂得人生的时候,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才能去了解另外一个人。人性中有普适性规律,你自己找到了这种普适性规律就可以去理解另一个人。曹操这个人跟现在很多纨绔子弟一样,从小没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童年被耽误了,他的父亲也是个高官,就像我们很多现在的老板自己赚钱去了不管孩子,这个孩子一方面物质上非常富足,一方面心灵上非常孤独,非常扭曲,这种痛苦在曹操早年表现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起步时候,所谓从小开始狡猾,实际上是缺少智慧或者道德的启蒙。比方说他不懂得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不懂得做一个好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出于本能,他会利用他的狡诈去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他从小爱好兵法,这个立场一开始就有问题。人很简单,你手中有把枪的话,你会干什么?换句话说,手中有把鲜花的时候你又会干什么?一个人的爱好立场就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从小爱好兵法这个立场,就决定了曹操未来的走向。曹操的一生都是在惊恐不安的状态中度过的,我们叫与天斗与人斗中度过的,这对他来说是不幸的,对别人也是不幸的。乱世坚定了曹操的信念,人心是这么叵测,世道是这么险恶,他觉得为人处世的那套谋略是对的。这跟今天很多人崇拜曹操是一个意思——世道是如此险恶,所以我们应该学曹操。今天之所以三国题材这么热,是有很多原因的。”
现在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像曹操那样外面看起来非常风光,其实里面是千疮百孔。他身边始终有很多人在算计他,包括睡觉都没法相信周围的人,他的处境非常艰难。“曹操为后代留下的隐患也是非常多的,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都有托孤,临死前对自己的后代不放心,托孤给他的重臣,包括司马懿——恰好就是信誓旦旦辅佐幼主却发动高平陵政变。到两晋结束的时候,曹操的后代已经不见了。曹操没有后代留下来,从现在的历史资料看是没有的,所以曹操的一生不算成功的一生。他把摊子铺得很大但不快乐,后代也不好。”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