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服药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分别接受综合优质服药护理管理和常规服药护理管理。比對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管理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达到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到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综合优质服药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时,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综合优质护理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86-02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生理机能必定退化。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很多老年人都不同程度患有慢性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慢性病包含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该类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因多种原因难以根治,但若患者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则血糖、血脂、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均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生活质量并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自然寿命不会减少、疾病进展速度可得到有效抑制。但老年患者受自身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思维方式、心理健康程度等影响,有可能出现不遵医嘱行事的情况。比如很多老年患者有吸烟、饮酒的习惯,可能与日常服用的药物之间存在“冲突”。因此,抱着“一两天不吃药没什么大事”的想法,该类老年患者的服药情况并不乐观。为改善此种情况,现代临床医学正在探索能够延续到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方式,希望老年患者无论身处何地,均能自觉定时定量服药,进而达到有效控制自身所患慢性病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时,能否对其服药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某三甲单位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情况如下:
(1)观察组:纳入50例,男女比27∶23,年龄区间61~75岁,平均(68.64±4.57)岁;所患慢性病分布情况:高血压13例、糖尿病20例、慢性肾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其他2例。
(2)对照组:纳入50例,男女比26∶24,年龄区间62~76岁,平均(68.72±4.68)岁;慢性病分布情况:高血压14例、糖尿病19例、慢性肾炎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其他2例。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病分布情况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年患者;(2)确诊为1型、2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炎、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需终身服用药物,以达到缓解相关症状、抑制疾病进展速度目的的患者;(3)思维意识清晰、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生活能够自理,能够与本院医护人员能有效交流的患者;(4)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年龄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慢性病患者;(2)合并中晚期恶性肿瘤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所患慢性病已经进展至终末阶段(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老年患者;(3)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思维意识缺失,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交流的患者;(4)自身存在根深蒂固的认知偏见,经医护人员、家属、社会有识之士批评教育之后,仍然无法纠正错误观念,拒绝配合服药(如某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接受“控制血糖”的理论,不仅拒绝服用胰岛素相关药物,日常饮食还不加节制)的患者;(5)出于隐私保护等原因,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采用常规模式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包含当面或通过电话、微信方式与患者本人、家属进行联系,告知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如发病机理、日常出现哪些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等)、医生开具处方药的作用及服用方式、剂量等、服药期间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若老年患者持有智能手机,则本院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下载相关智能应用APP,帮助患者完成个人信息填写、建立与本院医护人员之间经由APP进行联系的渠道。通过该渠道,患者每日什么时间服药、服用哪一种药物、具体剂量、服药前后需做好哪些准备、应注意哪些情况等均应清晰显示并实时提示,帮助老年患者定时定量服药。若患者没有智能手机等设备,应将上述相关内容清晰、准确地写在纸上,交给患者并提醒其妥善保管、服药前后仔细查看。为确保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服药,本院护士还应定期与患者本人、家属进行电话联系,详细掌握患者的服药情况。若患者存在记忆力较差等情况,则在必要时安排专人,每日定时对患者进行电话提醒。
(2)定期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电话、微信沟通、了解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及服药情况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某老年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超过24kg/m2,尽管尚未达到肥胖的标准,但相对健康人群,该指数偏高。且该患者平时有饮用碳酸饮料、爱吃甜食、高油、高盐食物的习惯,但长期缺乏运动。在该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之后,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否按时服用降糖药物,而是是否能够根据医师的建议,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其中的难点在于:①碳酸饮料一直被视为“快乐水”,其中含有的糖分摄入人体后,会使大脑感到“舒适”。因此,患者习惯日常饮用碳酸饮料之后,若骤然要求其禁止饮用,则患者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应感。②如果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理解深度不足,很有可能拒绝按时按量服药。面对此种情况,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宣讲,首先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理解程度,进而予以重视,自觉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3)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包含健康宣讲等。若患者提出疑问,则护士应在沟通过程中,以轻柔舒缓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话述进行讲解,不可表现出任何不耐烦情绪。老年慢性病患者如果能够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且辅以健康、规律性的生活方式,则患者对应的生命体征指标将会得到良好的控制,直观体现为:生活质量水平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控制在较高的层次。基于此,为老年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时,护士不能“言之无物”,而是应该使患者清晰看到自身相关指标处于稳定状态,进而增加信心,能够自觉按照医嘱服药。
1.4观察指标界定
(1)在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比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分为很依从、依从、不依从三级标准。总依从性计算需排除不依从例数[2]。
(2)向两组患者发放服药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估量表,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级标准。总满意率计算需排除不满意例数[3]。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达到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
2.2两组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到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
3.讨论
慢性疾病的特点为:①疾病进展速度相对较慢;②疾病症状可能不甚明显;③通过服用药物,辅以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速度,将生活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自然寿命一般不会受到明显影响[5]。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炎等疾病,只要控制得当,可避免急性发作,能够使患者与疾病“共存”[6]。但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很多老年患者因下列原因,可能在药物服用方面固执己见,具体而言:①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对所患慢性病的认知程度、了解深度均缺失;②信奉“偏方”,对医院缺乏足够的信任感;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不愿花钱[7];④观念十分落后,认为疾病只有“能治”和“不能治”两种结果;其中,前者属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疾病能够治愈,无需长期服药控制”,若不满足此种条件,则被视为“不能治”。实际上,现代医学手段对很多重症疾病、慢性疾病确实无法做到“根治”,但治疗疾病的思路从来不是“二元论”[8]。比如糖尿病是一种发病人群最多的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故无法根治。但很多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维持健康生活作息(戒烟、控制饮酒、控糖、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定期注射胰岛素或服用其他降糖药物,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将自身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生活质量与健康人完全没有区别[9]。总体而言,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至关重要。为达到上述目的,医护人员必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在住院治疗乃至出院后,均能定期接受护理指导,提高服药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P<0.05)。
由此可见,综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备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韦意.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科患者坠跌的预防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2992-2993.
[2]柯娴,郑杏桔.心理及生活护理干预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1,16(12):30-31.
[3]鲁芳.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1,16(09):33-34.
[4]史卉.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2):135-137.
[5]李银银,王飞燕.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6):99-101.
[6]金芳.急诊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觀察及有效率影响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52.
[7]曹慧春.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65-166.
[8]张海誉,邱梅芬.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控制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4):46-48.
[9]孙芳芳.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3):116-118.
关键词:综合优质护理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86-02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生理机能必定退化。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很多老年人都不同程度患有慢性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慢性病包含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该类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因多种原因难以根治,但若患者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则血糖、血脂、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均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生活质量并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自然寿命不会减少、疾病进展速度可得到有效抑制。但老年患者受自身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思维方式、心理健康程度等影响,有可能出现不遵医嘱行事的情况。比如很多老年患者有吸烟、饮酒的习惯,可能与日常服用的药物之间存在“冲突”。因此,抱着“一两天不吃药没什么大事”的想法,该类老年患者的服药情况并不乐观。为改善此种情况,现代临床医学正在探索能够延续到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方式,希望老年患者无论身处何地,均能自觉定时定量服药,进而达到有效控制自身所患慢性病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时,能否对其服药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某三甲单位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情况如下:
(1)观察组:纳入50例,男女比27∶23,年龄区间61~75岁,平均(68.64±4.57)岁;所患慢性病分布情况:高血压13例、糖尿病20例、慢性肾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其他2例。
(2)对照组:纳入50例,男女比26∶24,年龄区间62~76岁,平均(68.72±4.68)岁;慢性病分布情况:高血压14例、糖尿病19例、慢性肾炎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其他2例。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病分布情况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年患者;(2)确诊为1型、2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炎、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需终身服用药物,以达到缓解相关症状、抑制疾病进展速度目的的患者;(3)思维意识清晰、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生活能够自理,能够与本院医护人员能有效交流的患者;(4)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年龄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慢性病患者;(2)合并中晚期恶性肿瘤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所患慢性病已经进展至终末阶段(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老年患者;(3)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思维意识缺失,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交流的患者;(4)自身存在根深蒂固的认知偏见,经医护人员、家属、社会有识之士批评教育之后,仍然无法纠正错误观念,拒绝配合服药(如某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接受“控制血糖”的理论,不仅拒绝服用胰岛素相关药物,日常饮食还不加节制)的患者;(5)出于隐私保护等原因,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采用常规模式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包含当面或通过电话、微信方式与患者本人、家属进行联系,告知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如发病机理、日常出现哪些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等)、医生开具处方药的作用及服用方式、剂量等、服药期间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若老年患者持有智能手机,则本院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下载相关智能应用APP,帮助患者完成个人信息填写、建立与本院医护人员之间经由APP进行联系的渠道。通过该渠道,患者每日什么时间服药、服用哪一种药物、具体剂量、服药前后需做好哪些准备、应注意哪些情况等均应清晰显示并实时提示,帮助老年患者定时定量服药。若患者没有智能手机等设备,应将上述相关内容清晰、准确地写在纸上,交给患者并提醒其妥善保管、服药前后仔细查看。为确保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服药,本院护士还应定期与患者本人、家属进行电话联系,详细掌握患者的服药情况。若患者存在记忆力较差等情况,则在必要时安排专人,每日定时对患者进行电话提醒。
(2)定期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电话、微信沟通、了解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及服药情况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某老年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超过24kg/m2,尽管尚未达到肥胖的标准,但相对健康人群,该指数偏高。且该患者平时有饮用碳酸饮料、爱吃甜食、高油、高盐食物的习惯,但长期缺乏运动。在该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之后,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否按时服用降糖药物,而是是否能够根据医师的建议,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其中的难点在于:①碳酸饮料一直被视为“快乐水”,其中含有的糖分摄入人体后,会使大脑感到“舒适”。因此,患者习惯日常饮用碳酸饮料之后,若骤然要求其禁止饮用,则患者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应感。②如果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理解深度不足,很有可能拒绝按时按量服药。面对此种情况,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宣讲,首先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理解程度,进而予以重视,自觉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3)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包含健康宣讲等。若患者提出疑问,则护士应在沟通过程中,以轻柔舒缓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话述进行讲解,不可表现出任何不耐烦情绪。老年慢性病患者如果能够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且辅以健康、规律性的生活方式,则患者对应的生命体征指标将会得到良好的控制,直观体现为:生活质量水平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控制在较高的层次。基于此,为老年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时,护士不能“言之无物”,而是应该使患者清晰看到自身相关指标处于稳定状态,进而增加信心,能够自觉按照医嘱服药。
1.4观察指标界定
(1)在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比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分为很依从、依从、不依从三级标准。总依从性计算需排除不依从例数[2]。
(2)向两组患者发放服药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估量表,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级标准。总满意率计算需排除不满意例数[3]。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达到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
2.2两组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到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
3.讨论
慢性疾病的特点为:①疾病进展速度相对较慢;②疾病症状可能不甚明显;③通过服用药物,辅以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速度,将生活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自然寿命一般不会受到明显影响[5]。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炎等疾病,只要控制得当,可避免急性发作,能够使患者与疾病“共存”[6]。但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很多老年患者因下列原因,可能在药物服用方面固执己见,具体而言:①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对所患慢性病的认知程度、了解深度均缺失;②信奉“偏方”,对医院缺乏足够的信任感;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不愿花钱[7];④观念十分落后,认为疾病只有“能治”和“不能治”两种结果;其中,前者属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疾病能够治愈,无需长期服药控制”,若不满足此种条件,则被视为“不能治”。实际上,现代医学手段对很多重症疾病、慢性疾病确实无法做到“根治”,但治疗疾病的思路从来不是“二元论”[8]。比如糖尿病是一种发病人群最多的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故无法根治。但很多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维持健康生活作息(戒烟、控制饮酒、控糖、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定期注射胰岛素或服用其他降糖药物,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将自身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生活质量与健康人完全没有区别[9]。总体而言,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至关重要。为达到上述目的,医护人员必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在住院治疗乃至出院后,均能定期接受护理指导,提高服药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P<0.05)。
由此可见,综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备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韦意.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科患者坠跌的预防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2992-2993.
[2]柯娴,郑杏桔.心理及生活护理干预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1,16(12):30-31.
[3]鲁芳.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1,16(09):33-34.
[4]史卉.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2):135-137.
[5]李银银,王飞燕.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6):99-101.
[6]金芳.急诊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觀察及有效率影响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52.
[7]曹慧春.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65-166.
[8]张海誉,邱梅芬.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控制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4):46-48.
[9]孙芳芳.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