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家陈顺筑常认为自己很不会拍照,他只是利用影像来创作。早期他是利用父亲留下的照片或底片,加入自己的观念之后重制,或是放大,或是拼贴,或是加入其他的媒材,让原本的照片隐入作品中成为新作品的记忆,而新作品则生长出自己所期待的模样和形式,如《四季游踪——指南宫》系列(2003年完成),陈顺筑将父亲拍摄的旧照放大,将母亲和父亲的上半身照片转印在磁砖上,然后再贴在原照片上。那照片是他小时候父亲带着妈妈和他,由澎湖过海到台湾旅行时留下的家庭照。经过了多年之后,四十岁的陈顺筑,重制这张照片,回忆过往并思念已过世的父亲母亲,一张旧家庭照片透过艺术家的心和手之后,已然成为观者可以一起欣赏和讨论的艺术作品。
陈顺筑的《迢迢路》系列作品拍摄,始于20世纪90年代,止于2010年,创作历程长达二十年以上。自称不擅长摄影的他,却每天出门一定背着一台或两台相机,随机拍下眼前的人、事、物。这些随机拍下的身边景物,他也从来没有冲洗过,像记忆一样尘封在底片里。但他擅长整理资料,手边的胶卷冲成底片之后,一一被归档存放在文件夹中,一本又一本的,拍摄的年代、拍摄地点,都清清楚楚地纪录下来,要阅读或要使用照片时,不会乱了套,也不会混淆不清。他的记忆归他掌管,他的秘密只有他知道,这些照片其实是他的私密日记,安静而诚实,无法被偷窥,只有自己心里有数。
但是,陈顺筑的《迢迢路》系列作品中,有心的观众可以从作品名称中,串出一条他的生命轴线,以及照片中的时空坐标:《1990法国巴黎》、《1993彭湖赤崁》、《1993-5阳明山》、《1995-2花莲》、《1996-3美国佛蒙特》、《1999-2台北天母》、《2001-6台北深坑》、《2002-2美国纽约》、《2002捷克布拉格》、《2005-3台北新店》、《2007-3澎湖》、《2010缅甸》……他的寻常生活,其实也是一条艺术巡旅,这些原是旅行中的小小片段,也常成为他创作的主视觉。父亲留下的底片,拍的多为家庭生活记录,而他个人拍摄的,则多为生活中的小小偶遇。摄影成为艺术家创作中的主要元素,父亲对他在创作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陈顺筑的《迢迢路》承接了父亲遗留下的非关艺术的家庭记忆,和自己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所养成的美学观,以及他独特的诗性才学,这些东西融合出了艺术家的魅力与特质。
陈顺筑在《迢迢路》中有一件很特别的作品,是拍摄于1993年的《台北金瓜石》,镜头集中在一棵树和树的影子所交织出的狭小空间中,地面上水泥地的深浅阴影,和镜头左下角的一道水泥墙,营造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觉效果,像是一件肌理细腻而构图复杂的素描作品。
拍摄于2001年的《澎湖》,一如寻常的澎湖列岛中任何一座小岛上都有可能出现的一条路径,长草漫漫,荒无人烟,路的尽头是在最远方的端点上;天上的云,和飞机飞过划出的痕迹,寂静如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忧郁如他的性情。
2005年的《台北新店》,是拍摄艺术家的一只手,由车窗内往外自拍的作品。窗外的草丛和树影,与车窗、玻璃和手,形成两个绝然不同的世界,一边是荒野,一边是文明,这就是现代人的矛盾所在。
陈顺筑在台北非画廊的策划之下,以《迢迢路》系列参与“2016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展出,并接受主办单位之邀参与了大会主题展“Insight”,届时将展出《族谱肖像——叔叔1》、《族谱肖像——叔叔2》、《族谱肖像——姑姑》等三件大型作品,让观众在欣赏艺术家的纯摄影作品之外,也可以眼见艺术家在影像创作上的敏锐、睿智和个人美学的表达。
这位在艺术圈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在2014年因为癌症过世,享年51岁,正是美丽人生的壮年期,但生命戛然而止,我们唯有透过其作品细数他的生命风华。他在癌症晚期依然自己开车出行,不麻烦人,不惊动人。直到最后躺在病床上,他关心的还是他的展览、他的作品和他的艺术,在最虚弱之时,艺术是点燃他双眼的光,炯炯有神,望向远方,直到黯淡,并离开……
陈顺筑的《迢迢路》系列作品拍摄,始于20世纪90年代,止于2010年,创作历程长达二十年以上。自称不擅长摄影的他,却每天出门一定背着一台或两台相机,随机拍下眼前的人、事、物。这些随机拍下的身边景物,他也从来没有冲洗过,像记忆一样尘封在底片里。但他擅长整理资料,手边的胶卷冲成底片之后,一一被归档存放在文件夹中,一本又一本的,拍摄的年代、拍摄地点,都清清楚楚地纪录下来,要阅读或要使用照片时,不会乱了套,也不会混淆不清。他的记忆归他掌管,他的秘密只有他知道,这些照片其实是他的私密日记,安静而诚实,无法被偷窥,只有自己心里有数。
但是,陈顺筑的《迢迢路》系列作品中,有心的观众可以从作品名称中,串出一条他的生命轴线,以及照片中的时空坐标:《1990法国巴黎》、《1993彭湖赤崁》、《1993-5阳明山》、《1995-2花莲》、《1996-3美国佛蒙特》、《1999-2台北天母》、《2001-6台北深坑》、《2002-2美国纽约》、《2002捷克布拉格》、《2005-3台北新店》、《2007-3澎湖》、《2010缅甸》……他的寻常生活,其实也是一条艺术巡旅,这些原是旅行中的小小片段,也常成为他创作的主视觉。父亲留下的底片,拍的多为家庭生活记录,而他个人拍摄的,则多为生活中的小小偶遇。摄影成为艺术家创作中的主要元素,父亲对他在创作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陈顺筑的《迢迢路》承接了父亲遗留下的非关艺术的家庭记忆,和自己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所养成的美学观,以及他独特的诗性才学,这些东西融合出了艺术家的魅力与特质。
陈顺筑在《迢迢路》中有一件很特别的作品,是拍摄于1993年的《台北金瓜石》,镜头集中在一棵树和树的影子所交织出的狭小空间中,地面上水泥地的深浅阴影,和镜头左下角的一道水泥墙,营造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觉效果,像是一件肌理细腻而构图复杂的素描作品。
拍摄于2001年的《澎湖》,一如寻常的澎湖列岛中任何一座小岛上都有可能出现的一条路径,长草漫漫,荒无人烟,路的尽头是在最远方的端点上;天上的云,和飞机飞过划出的痕迹,寂静如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忧郁如他的性情。
2005年的《台北新店》,是拍摄艺术家的一只手,由车窗内往外自拍的作品。窗外的草丛和树影,与车窗、玻璃和手,形成两个绝然不同的世界,一边是荒野,一边是文明,这就是现代人的矛盾所在。
陈顺筑在台北非画廊的策划之下,以《迢迢路》系列参与“2016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展出,并接受主办单位之邀参与了大会主题展“Insight”,届时将展出《族谱肖像——叔叔1》、《族谱肖像——叔叔2》、《族谱肖像——姑姑》等三件大型作品,让观众在欣赏艺术家的纯摄影作品之外,也可以眼见艺术家在影像创作上的敏锐、睿智和个人美学的表达。
这位在艺术圈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在2014年因为癌症过世,享年51岁,正是美丽人生的壮年期,但生命戛然而止,我们唯有透过其作品细数他的生命风华。他在癌症晚期依然自己开车出行,不麻烦人,不惊动人。直到最后躺在病床上,他关心的还是他的展览、他的作品和他的艺术,在最虚弱之时,艺术是点燃他双眼的光,炯炯有神,望向远方,直到黯淡,并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