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邓溪清,知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老师,已出版《赢在填报》一书。自1992年至今,每年钻研高考志愿填报,帮助了数千位考生顺利进入高等学府。2013年帮助考生(400多个)填报的本专科志愿全部成功录取,被考生及家长誉为“神枪手”。
高考志愿填报是“后高考”中的重要环节,有人形容,就像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行至九十,最后十米,会出现一种疲劳和到达极限的错觉,这和高考之后的填报一样。此时此刻,胜利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你需要合理的规划,并作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说通俗点,那就是“考得好还要填得好”。然而,有的考生却在此时突然停顿下来,没有把握最后的冲刺机会,功亏一篑。这种半途而废的做法,将给你今后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规划带来诸多不便,怎不让人反思呢?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切记:坚持就是胜利,没有最好的志愿,只有最合适的志愿。
纵观2013年福建省高考招生政策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变化一:2013年本科提前批改变投档录取模式。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设置A、B两个志愿,各填报一所院校,其他志愿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以往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其他志愿实行按院校志愿平行投档模式。之前的模式让考生在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提心吊胆,因为梯度志愿让征集志愿的后面几个志愿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从2012年的专科批实行按照专业来平行投档的做法看,该政策大大提高了考生的专业满意度。
变化二:“高职单招”将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也就是福建省2013年高职单招改“一档多投”录取模式为“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所谓“一档多投”,通俗地说,就是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平行志愿院校根据选择进行投档,考生若同时被多个院校录取时可在确认期限内选择院校,若考生逾期不确认则由系统按志愿顺序确定录取院校。这种“一档多投”程序比较复杂,学校在录取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考生难于理解,实施效果不理想。而福建省2013年高职单招改“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考生可按照个人爱好和实际情况任意组合填报专业志愿。这样做好处有三点:首先在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可选择一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成自己的常规志愿,也就是所谓的选院校。其次,考生可选择不同院校的某一个专业,也就是所说的选专业。再次,如果考生既有学校的考虑,也有专业的爱好,就可以混合搭配。
这些变化也是为了让考生尽可能选到合适的志愿,究竟怎样选择合适的志愿呢?我认为需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家长与考生的关系。每年考生志愿填报的实例中,正反两面都有不少典型。本文中,笔者将从“最适合的志愿”这一主题出发,结合典型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但愿能让更多考生和家长从中受到启发!
一、注意短期和长期影响
合适,就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校对考生学习、发展影响很大,有人说:学校情结,终生难忘。可见,选择学校,一方面有对当下在校期间的学习影响,另一方面与今后走向社会的发展前景也有直接关联。说通俗点,那就是志愿选择既有短期影响,又有长期影响。
如,选择“985”“211”等高层次的学校,在校期间,你的起点、你的视野、你的人脉,你接触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在这类学校里,你所享有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师资队伍、教育资源较为优越,你所感受到的校风、学风和拓展的视野以及所得到的各种机会是一般学校无法相比的。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寻找工作,这种影响会更为深刻。
对于专业选择,也许你在高层次的学校里,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心愿,也就是说,你不一定能进入自己爱好、兴趣所在的专业,而很多大学尤其是高层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允许学生通过转专业或辅修双学位来弥补遗憾。
案例一:定向生大有可为
考生概况:郑同学,2013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绩554分,超过本科一批控制线53分,排名14487名。其中数学111分,语文105分,英语110分,理综228分。
郑同学对这个成绩一直不大满意,原先的目标是厦门大学,没有想到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会出现这样大的落差。其实,这样的成绩也不算太差,说白点,上重点大学没有问题。
指导经过:分析了郑同学的情况,我直截了当建议他往学医方向发展,医生这个职业虽说辛苦,可受人尊重,发展前景好。并且,这个职业一辈子也不会过时,只要真正学到本事,不管到哪里都吃香。家长和考生也非常认同这个建议。
在医学类专业里,临床医学专业尤佳,发展潜力大。学临床医学,能在医院找到工作是最好的,退后一步说,即使在农村开个诊所,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农村的医生,绝大多数是大专以下学历,真正属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那是屈指可数。
在我的建议之下,郑同学及其家长填报志愿时就把定向生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志愿填报如下:A志愿福建医科大学(本硕连读);B志愿福建医科大学(定向生);C志愿福建医科大学;D志愿厦门理工学院。
录取结果:郑同学以超过20多分的成绩,被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定向生)录取。
点评:福建省卫生厅和医科类大学2013年联合推出了培养定向全能医生的政策,也就是招生计划中单独列出一个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考生按照其生源地填报定向专业,毕业后按合同就业。定向委培招生,是高考招生的一部分,这种新政的推出,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特别是在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定向生有编制、有岗位,且纳入政府全额拨款范畴,因此备受青睐。考生毕业之后,政府已经提前为之安排了工作,此外,政府每年还给予本科生6000元(专科生每年4000元)的助学补贴,大学几年基本上免去学费,这是非常不错的。在福建省,定向生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大有可为的。
案例二:好男儿志在四方
考生概况:杨同学,2013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绩584分,超出一本线83分,排名6423名。其中数学127分,语文105分,英语124分,理综228分。 这名考生属于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与平时相差太大,杨同学感到很无奈,家长也束手无策。
指导经过:从与杨同学的交谈中得知,他倾向金融、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地域方面优先考虑上海和广州,北方暂不考虑。其家长还有一个长远设想,那就是准备四年大学在国内就读,四年之后拟让考生到国外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他本科选择数学类学科,这对将来出国留学相当有帮助,况且,他的数学成绩也是最好的,这一点得到了杨同学和家长的赞同。
建议志愿如下:一志愿吉林大学;二志愿华东理工大学;三志愿上海大学;四志愿上海理工大学。
录取结果:杨同学以踩线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录取,专业却被调剂到动物医学(五年制),这样的结果让我们都惊呆了,可以说,杨同学绝望,家长和我失望。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2013年9月14日,杨同学从吉林大学发来一条喜报短信,他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被正式选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大学唐敖庆数学实验班就读了。
点评:这个志愿的特殊性,在于吉林大学有一个规定,考生如要调剂或转专业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入学后的基础考试,以数学考试为重点,成绩在前百名的考生可以申请转专业;第二次是第二学期的选拔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申请转专业;第三次是第二学年要进入各专业学习时的又一次选拔考试。第一次基础考试时间是9月7日,选拔专业是吉林大学唐敖庆数学实验班,该班属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杨同学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入围了,既快又好地成功转了专业。
是金子总会发光。杨同学被动物医学专业录取,这与他原本至爱的数学类专业相差甚远,也许有的考生会就此消沉,或者干脆放弃,然而,杨同学选择挑战,他曾说过,高考成绩已是一次失误,幸遇吉大的考试选拔,千万不能再次失误。好事多磨磨出彩,当初,我们选学校看重的是发展,挑专业着眼的是未来,没有想到,学校是选上了,可专业被调剂了,虽找到了有发展的学校,专业却看不到未来。对于“90后”的考生来说,应对磨难,是一种考验。杨同学勇于向磨难发出挑战,从磨难中获得了教益,有了这些不寻常的磨难,相信他的内心将更加坦然,未来的人生会更加值得期待。
二、把决定权交给自己
本科学习主要是基础学习,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是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读研或者出国留学,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成为复合型人才。可以说,学习途径多样化,专业兴趣也有可能随着环境而改变。因此,那些为了选择专业,采取自愿降低一个档次去满足专业需求的志愿填报法是值得商榷的。
当然,填报志愿,不管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把决定权交给自己是最明智的。家长只能是志愿填报的助手、参谋,起辅助作用,万不可让家长一味包办。
如果考生听从家长固执的意见而选择了背离自己兴趣和意愿的专业,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里混到毕业,就业时也必然寸步难行。
案例:一次错选误两年
考生概况:颜同学,2013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绩629分,超过本科一批控制线128分,排名954名。其中数学121分,语文110分,英语130分,理综268分。
颜同学的经历有点特别,他是一名“高五”的同学,2011年,作为应届考生,他高考成绩637分,超出当年本一批控制线64分。因对理学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数学着迷,所以他的志愿是冲着南开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数学类专业去的,遗憾的是,他的成绩与当年录取分数尚有差距,最后被福州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录取。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颜同学还是有点后悔,当时他很想复读,可家长坚决不同意,理由是福州大学也是“211”工程大学,是福建省属最好的学校之一,没有必要那么折腾自己。后来,颜同学勉强到福州大学报了到,半学期之后,颜同学完全没有兴趣再继续学习,申请退学想重新高考,可2012年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已过,没办法,他只好跑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去旁听数学课。那段旁听生的日子让他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教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与支持,更是让他终身难忘。这么一去就是半个学期,家长也有些忧虑,这样一直当旁听生,最后连一张本科文凭都没有,虽说学到了不少东西,可在当今社会里,没有文凭到哪都行不通啊。到了2012年的暑假,家长开始动员颜同学回家复读参加2013年高考,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中科大老师的支持,他们鼓励他报考中科大,还给予一个特别的政策,即使他的成绩只能踩线被中科大录取,仍可以转到数学类专业来读书。颜同学终于下定决心,返回学校读了“高五”。这样一折腾,费去颜同学整整两年的时间。
指导经过:对于志愿填报,当年颜同学的确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没有坚持到底,听从了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致使学校和专业都十分不合意,退学又复读,走了不少弯路,这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有了2011年的教训,颜同学明确表示,这次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由自己做主,并由笔者来给予指导。2013年,颜同学考了629分,这个成绩完全可以进入较好的“985”学校。在指导中,我发现颜同学与其他同学的理念完全不一样,他对理学相当执著,特别是数学,看得出,他是以理学为重去考虑专业选择的,首选数学,其次物理和化学,这是一种极有个性的前瞻性思维。据此,我提出一个观点,一般选择数学专业之后,最好有进一步深造的计划,因为许多学校的数学系没有对专业进行细致的划分,基本都是先从基础学科打牢根基开始的,因而,选择数学,就等于选择了考研或出国深造。这一点上,我与颜同学迅速达成了默契。
在指导志愿填报时,我给他的建议方案是:A志愿南开大学;B志愿西安交通大学;C志愿中山大学;D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
录取结果:颜同学顺利地被南开大学数学类专业录取。
点评:经过一番锲而不舍的追求,颜同学如愿找到了理想的学校,读到了合意的专业,这种苦苦追寻、探索知识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而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只有经过共同磋商的志愿,才不会出现什么瑕疵。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填报的正确引导与建议,事关考生的前途和命运。
颜同学曾说,他对现在的学习机会倍感珍惜,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假如没有毅力、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颜同学有可能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吗?志愿填报的结果会这么完美无瑕吗?
志愿填报有它的偶然性,对照一下往年成绩,颜同学的成绩想要进南开大学还是有点差距的,可是没有想到2013年录取分数普遍下降,查阅所填报志愿录取最低投档线:A志愿南开大学617分;B志愿西安交通大学614分;C志愿中山大学605分;D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604分。这个志愿梯度恰到好处。
所以说,志愿填报,在成绩不是绝对占优的情况下,理应大胆走出去,东南西北中,合适的学校都应该兼顾,这样,才能使你的志愿找到更完美的归宿,你才能就读更适合的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是“后高考”中的重要环节,有人形容,就像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行至九十,最后十米,会出现一种疲劳和到达极限的错觉,这和高考之后的填报一样。此时此刻,胜利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你需要合理的规划,并作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说通俗点,那就是“考得好还要填得好”。然而,有的考生却在此时突然停顿下来,没有把握最后的冲刺机会,功亏一篑。这种半途而废的做法,将给你今后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规划带来诸多不便,怎不让人反思呢?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切记:坚持就是胜利,没有最好的志愿,只有最合适的志愿。
纵观2013年福建省高考招生政策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变化一:2013年本科提前批改变投档录取模式。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设置A、B两个志愿,各填报一所院校,其他志愿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以往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其他志愿实行按院校志愿平行投档模式。之前的模式让考生在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提心吊胆,因为梯度志愿让征集志愿的后面几个志愿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从2012年的专科批实行按照专业来平行投档的做法看,该政策大大提高了考生的专业满意度。
变化二:“高职单招”将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也就是福建省2013年高职单招改“一档多投”录取模式为“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所谓“一档多投”,通俗地说,就是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平行志愿院校根据选择进行投档,考生若同时被多个院校录取时可在确认期限内选择院校,若考生逾期不确认则由系统按志愿顺序确定录取院校。这种“一档多投”程序比较复杂,学校在录取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考生难于理解,实施效果不理想。而福建省2013年高职单招改“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考生可按照个人爱好和实际情况任意组合填报专业志愿。这样做好处有三点:首先在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可选择一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成自己的常规志愿,也就是所谓的选院校。其次,考生可选择不同院校的某一个专业,也就是所说的选专业。再次,如果考生既有学校的考虑,也有专业的爱好,就可以混合搭配。
这些变化也是为了让考生尽可能选到合适的志愿,究竟怎样选择合适的志愿呢?我认为需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家长与考生的关系。每年考生志愿填报的实例中,正反两面都有不少典型。本文中,笔者将从“最适合的志愿”这一主题出发,结合典型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但愿能让更多考生和家长从中受到启发!
一、注意短期和长期影响
合适,就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校对考生学习、发展影响很大,有人说:学校情结,终生难忘。可见,选择学校,一方面有对当下在校期间的学习影响,另一方面与今后走向社会的发展前景也有直接关联。说通俗点,那就是志愿选择既有短期影响,又有长期影响。
如,选择“985”“211”等高层次的学校,在校期间,你的起点、你的视野、你的人脉,你接触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在这类学校里,你所享有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师资队伍、教育资源较为优越,你所感受到的校风、学风和拓展的视野以及所得到的各种机会是一般学校无法相比的。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寻找工作,这种影响会更为深刻。
对于专业选择,也许你在高层次的学校里,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心愿,也就是说,你不一定能进入自己爱好、兴趣所在的专业,而很多大学尤其是高层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允许学生通过转专业或辅修双学位来弥补遗憾。
案例一:定向生大有可为
考生概况:郑同学,2013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绩554分,超过本科一批控制线53分,排名14487名。其中数学111分,语文105分,英语110分,理综228分。
郑同学对这个成绩一直不大满意,原先的目标是厦门大学,没有想到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会出现这样大的落差。其实,这样的成绩也不算太差,说白点,上重点大学没有问题。
指导经过:分析了郑同学的情况,我直截了当建议他往学医方向发展,医生这个职业虽说辛苦,可受人尊重,发展前景好。并且,这个职业一辈子也不会过时,只要真正学到本事,不管到哪里都吃香。家长和考生也非常认同这个建议。
在医学类专业里,临床医学专业尤佳,发展潜力大。学临床医学,能在医院找到工作是最好的,退后一步说,即使在农村开个诊所,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农村的医生,绝大多数是大专以下学历,真正属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那是屈指可数。
在我的建议之下,郑同学及其家长填报志愿时就把定向生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志愿填报如下:A志愿福建医科大学(本硕连读);B志愿福建医科大学(定向生);C志愿福建医科大学;D志愿厦门理工学院。
录取结果:郑同学以超过20多分的成绩,被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定向生)录取。
点评:福建省卫生厅和医科类大学2013年联合推出了培养定向全能医生的政策,也就是招生计划中单独列出一个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考生按照其生源地填报定向专业,毕业后按合同就业。定向委培招生,是高考招生的一部分,这种新政的推出,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特别是在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定向生有编制、有岗位,且纳入政府全额拨款范畴,因此备受青睐。考生毕业之后,政府已经提前为之安排了工作,此外,政府每年还给予本科生6000元(专科生每年4000元)的助学补贴,大学几年基本上免去学费,这是非常不错的。在福建省,定向生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大有可为的。
案例二:好男儿志在四方
考生概况:杨同学,2013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绩584分,超出一本线83分,排名6423名。其中数学127分,语文105分,英语124分,理综228分。 这名考生属于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与平时相差太大,杨同学感到很无奈,家长也束手无策。
指导经过:从与杨同学的交谈中得知,他倾向金融、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地域方面优先考虑上海和广州,北方暂不考虑。其家长还有一个长远设想,那就是准备四年大学在国内就读,四年之后拟让考生到国外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他本科选择数学类学科,这对将来出国留学相当有帮助,况且,他的数学成绩也是最好的,这一点得到了杨同学和家长的赞同。
建议志愿如下:一志愿吉林大学;二志愿华东理工大学;三志愿上海大学;四志愿上海理工大学。
录取结果:杨同学以踩线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录取,专业却被调剂到动物医学(五年制),这样的结果让我们都惊呆了,可以说,杨同学绝望,家长和我失望。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2013年9月14日,杨同学从吉林大学发来一条喜报短信,他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被正式选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大学唐敖庆数学实验班就读了。
点评:这个志愿的特殊性,在于吉林大学有一个规定,考生如要调剂或转专业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入学后的基础考试,以数学考试为重点,成绩在前百名的考生可以申请转专业;第二次是第二学期的选拔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申请转专业;第三次是第二学年要进入各专业学习时的又一次选拔考试。第一次基础考试时间是9月7日,选拔专业是吉林大学唐敖庆数学实验班,该班属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杨同学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入围了,既快又好地成功转了专业。
是金子总会发光。杨同学被动物医学专业录取,这与他原本至爱的数学类专业相差甚远,也许有的考生会就此消沉,或者干脆放弃,然而,杨同学选择挑战,他曾说过,高考成绩已是一次失误,幸遇吉大的考试选拔,千万不能再次失误。好事多磨磨出彩,当初,我们选学校看重的是发展,挑专业着眼的是未来,没有想到,学校是选上了,可专业被调剂了,虽找到了有发展的学校,专业却看不到未来。对于“90后”的考生来说,应对磨难,是一种考验。杨同学勇于向磨难发出挑战,从磨难中获得了教益,有了这些不寻常的磨难,相信他的内心将更加坦然,未来的人生会更加值得期待。
二、把决定权交给自己
本科学习主要是基础学习,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是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读研或者出国留学,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成为复合型人才。可以说,学习途径多样化,专业兴趣也有可能随着环境而改变。因此,那些为了选择专业,采取自愿降低一个档次去满足专业需求的志愿填报法是值得商榷的。
当然,填报志愿,不管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把决定权交给自己是最明智的。家长只能是志愿填报的助手、参谋,起辅助作用,万不可让家长一味包办。
如果考生听从家长固执的意见而选择了背离自己兴趣和意愿的专业,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里混到毕业,就业时也必然寸步难行。
案例:一次错选误两年
考生概况:颜同学,2013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绩629分,超过本科一批控制线128分,排名954名。其中数学121分,语文110分,英语130分,理综268分。
颜同学的经历有点特别,他是一名“高五”的同学,2011年,作为应届考生,他高考成绩637分,超出当年本一批控制线64分。因对理学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数学着迷,所以他的志愿是冲着南开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数学类专业去的,遗憾的是,他的成绩与当年录取分数尚有差距,最后被福州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录取。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颜同学还是有点后悔,当时他很想复读,可家长坚决不同意,理由是福州大学也是“211”工程大学,是福建省属最好的学校之一,没有必要那么折腾自己。后来,颜同学勉强到福州大学报了到,半学期之后,颜同学完全没有兴趣再继续学习,申请退学想重新高考,可2012年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已过,没办法,他只好跑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去旁听数学课。那段旁听生的日子让他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教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与支持,更是让他终身难忘。这么一去就是半个学期,家长也有些忧虑,这样一直当旁听生,最后连一张本科文凭都没有,虽说学到了不少东西,可在当今社会里,没有文凭到哪都行不通啊。到了2012年的暑假,家长开始动员颜同学回家复读参加2013年高考,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中科大老师的支持,他们鼓励他报考中科大,还给予一个特别的政策,即使他的成绩只能踩线被中科大录取,仍可以转到数学类专业来读书。颜同学终于下定决心,返回学校读了“高五”。这样一折腾,费去颜同学整整两年的时间。
指导经过:对于志愿填报,当年颜同学的确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没有坚持到底,听从了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致使学校和专业都十分不合意,退学又复读,走了不少弯路,这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有了2011年的教训,颜同学明确表示,这次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由自己做主,并由笔者来给予指导。2013年,颜同学考了629分,这个成绩完全可以进入较好的“985”学校。在指导中,我发现颜同学与其他同学的理念完全不一样,他对理学相当执著,特别是数学,看得出,他是以理学为重去考虑专业选择的,首选数学,其次物理和化学,这是一种极有个性的前瞻性思维。据此,我提出一个观点,一般选择数学专业之后,最好有进一步深造的计划,因为许多学校的数学系没有对专业进行细致的划分,基本都是先从基础学科打牢根基开始的,因而,选择数学,就等于选择了考研或出国深造。这一点上,我与颜同学迅速达成了默契。
在指导志愿填报时,我给他的建议方案是:A志愿南开大学;B志愿西安交通大学;C志愿中山大学;D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
录取结果:颜同学顺利地被南开大学数学类专业录取。
点评:经过一番锲而不舍的追求,颜同学如愿找到了理想的学校,读到了合意的专业,这种苦苦追寻、探索知识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而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只有经过共同磋商的志愿,才不会出现什么瑕疵。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填报的正确引导与建议,事关考生的前途和命运。
颜同学曾说,他对现在的学习机会倍感珍惜,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假如没有毅力、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颜同学有可能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吗?志愿填报的结果会这么完美无瑕吗?
志愿填报有它的偶然性,对照一下往年成绩,颜同学的成绩想要进南开大学还是有点差距的,可是没有想到2013年录取分数普遍下降,查阅所填报志愿录取最低投档线:A志愿南开大学617分;B志愿西安交通大学614分;C志愿中山大学605分;D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604分。这个志愿梯度恰到好处。
所以说,志愿填报,在成绩不是绝对占优的情况下,理应大胆走出去,东南西北中,合适的学校都应该兼顾,这样,才能使你的志愿找到更完美的归宿,你才能就读更适合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