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不适 家长困惑
前不久,一对夫妇带着儿子来到我们体能康复研究中心。
这是一个10岁男孩儿,一进屋就好奇地东瞅西瞧,到处摸碰,充满活力和阳光。可家长却告诉我,几个月前,这孩子在体育课玩耍时,从单杠上突然掉下,一个屁墩儿摔到一侧的髋部。當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可后来孩子在跑步、踢球时,总感到伤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不适。细心的家长还发现,孩子走路和站立时,体形体态也有变化,于是前来寻求帮助。
从体量上看,这孩子还没到发育期。我问孩子:“你在班里是不是算矮个子?”他痛快答道:“是的,女生都比我高!”问他什么时侯感觉不舒服,他漫不经心地说:“没什么问题。”家长忙答道:“运动量稍大一点,他就有不适的感觉。”
我要求给他做检查,孩子灵敏地爬上检查床。我脱掉其外衣,让孩子仰卧,发现他的两条腿长短不一,位置不同。接着摸其骨盆,有了变形,而且触碰时,孩子会感不适。再看髋关节和膝关节,在骨盆变形影响下,髋膝连动、位置明显异常。我敏锐地感到,这孩子骨盆以上的脊椎也会受到波及。
果真,在做体态评估时发现,孩子左右腿受力不对称,重心偏离伤侧腿,脊椎明显侧弯。做动作时,下肢左右不协调,走路、慢跑、上下楼梯时,动作明显产生代偿,很不自然,头部偏向一边,与骨盆偏离方向相呼应。
我让小家伙做“游戏”:闭上眼睛摸自己的鼻子,他轻松做到了。接着我让他站到镜子前,闭上眼睛,打趣道:“看你能不能站正了!” 孩子照做后,自信地说“站正了!”可睁开眼时,却发现镜中自己的体态竟不在正中。再试一次,还是如此,在一边观看的家长也很是惊讶和不安。
我问家长伤后做过什么治疗,答复是看过中医正骨大夫,可好了几天之后,不适感仍然反复出现。我又问:“治疗之后做过调整、保护和康复性训练吗?”家长摇摇头。
受伤代偿 一损俱损
至此,我大体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而家长的表情仍然急切。
我对家长解释说,人体有很好的本体感知,以此来控制各个关节和体态的位置,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引起关节的位置异常、疼痛、代偿和神经肌肉控制的失调,身体对关节和体态的感知随之出现功能性障碍。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而彻底的纠正,异常的感知和体态反过来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运动和生活。
孩子受伤后,家长一般只关注孩子是否出血或骨折,忽略了孩子骨架、关节的完好与对称。孩子的肌肉尚不发达,韧带松弛,一个突然的重摔很容易使其骨架和关节偏离正常位置,出现代偿性变化。他们的骨架就像一块块垒积起来的积木,中间一个木块偏了,为了保持直立和平衡,上下的木块就会代偿性地偏向另一边。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体态,在日常的坐、立、走、躺中,甚至运动中,代偿性成为习惯性,那么孩子发育后,就会形成较大的骨架变形,体态异常,势必影响他的生活和运动功能。
家长听完这些话,倒吸一口凉气:“那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还来得及调整吗?”
我安慰家长:“其实,你们已经做得挺好了。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大会表达,发生问题后常常不能及时而准确地描述症状和位置,往往造成漏诊误诊。你们能及时发现异常,说明还是非常用心细心的。至于孩子的问题,现在完全来得及纠正,一是他还没有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二是他的脊椎侧弯现在还属功能性、代偿性的,不是不可逆的。” 我一边说,一边把手放在孩子骨盆两侧,把骨盆扶到正中位,家长惊喜地看到孩子的脊椎自然回到正中线上。
多方配合 综合治疗
那么接下来,应当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告诉家长,孩子的骨盆就像一个花盆,脊椎就像花盆上的一棵小树,两腿就像花盆下的支架,它们是连动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孩子膝关节不适,两腿就不能平衡,受力偏向好腿,如同支架倾斜,花盆歪扭,上面的小树同样不正。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扶正其体态,调整好连动关系,让小树、花盆和支架都稳定在正确位置上。
具体的干预措施主要有四项:一是解除或减轻孩子髋部、膝部的疼痛和炎症;二是恢复髋关节、膝关节、骨盆和脊椎的正常位置;三是杜绝代偿性动作和体态;四是预防反复,维持好治疗效果。
我还告诉家长,实现上述步骤,我们工作室的前期努力是重要一环,而家长、老师及相关人员的参与和配合也很关键,因为这些措施贯穿于家庭生活、学校上课、户外运动的全过程中。具体到家长的任务,我们主要布置了如下几点:
1.每天早起,要求孩子靠墙站立,让头、背、腰、髋、腿的后面紧贴着墙壁,找到正中位感觉,父母可从其正面和侧面来检查,让孩子记住这个体位,保持住,然后轻松走出来。有条件的话,可以立一面镜子,让孩子镜前先闭眼做到正中位站立,再睁开眼查看和校正,慢慢形成正确的体位感。这套动作一定要坚持做。
2.平时要求孩子的坐姿,保持髋部和膝部两个90度。坐一段时间,让孩子起身活动休息一会儿,即便这时,也切忌“葛优躺”。椅子和桌子高度也要适时调整,高个儿坐矮椅子和矮个儿坐高椅子,都会引起骨盆变化,进而影响体态。
3.经常观察孩子的体态变化,最好通过拍照来找出问题。从前面重点看孩子直立时头部、眉间、躯干、两腿是否左右对称;从后面重点看头部和尾部是否在一条线,两腿是否像一双筷子般直立;从侧面看耳朵、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是否在一条线上。如果连续三次测试都有偏离,就应找专业人士进一步检查。 4.运动之后,要观察孩子的疼痛反应与体态变形的关系。如果疼痛急速加剧,就要及时就医。动作的代偿往往会有反复,治疗一段时间后,这个问题会在一个可控范围,以后逐渐变化。这期间要对孩子反复叮嘱和教育。
除家长外,社会各方也应给予支持。因为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可能出现不适。为了保证安全性,有些动作可以暂时不做或者做相应调整,这都需要多方及时沟通信息。而且,孩子身心稚嫩,表达力、自觉性都较差,更需要多方细心观察,不仅要观其动作和体态,还要查其情绪和表情,必要时要去除衣物遮挡。不能完全听信孩子的单方描述,要借助于多种信息,做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估和分析。
体态评估常用方法
标准体态正面观
1.头
中垂线:穿过脸中间;由前额,鼻子到下巴
总体观察:头应该朝向正前方,无旋转和侧屈
2.肩膀
中垂线:穿过胸骨柄、胸骨和剑突总体观察:两肩基本等高;两肩锁骨等高
3.腰脊椎
中垂线:穿过肚脐
总体观察:肚脐应在正中间
4.骨盆
中垂线:将骨盆分成两半;穿过耻骨联合
总体观察:两侧髂骨前上棘等高;两侧髂骨前上棘与中垂线等距
5.大腿
中垂线:与两侧大腿等距
总体观察:股骨应笔直,无内旋或外旋;两侧大腿肌肉体积等大
6.膝关节和小腿
中垂线:在膝关节股骨内侧髁之间;与两条小腿等距
总体观察:两侧膝关节等高;两侧髌骨朝向前方且位置在同一高度;胫骨应该笔直且两侧小腿肌肉面积等大
标准体态侧面观
1.头
中垂線:穿过耳垂
总体观察:头应在胸椎上方,下巴无前伸或后缩
2.颈
中垂线:穿过大部分颈椎的椎体总体观察:颈椎应呈正常生理曲线,不要过大或过平;颈胸交界处无关节畸形,如驼背
3.肩膀
中垂线:穿过肩关节,特别是穿过肩峰
总体观察:肩关节无内旋或外旋
4.胸椎和肩胛骨
中垂线:穿过躯干中间
总体观察:胸椎应该呈现生理弯曲,曲线不应过大或变平;胸应该自然正直挺起,而不是刻意抬头
5.腰脊椎
中垂线:穿过腰椎椎体
总体观察:腰椎应呈正常生理弯曲,不应过大或变平
6.骨盆和大腿
中垂线:穿过股骨大转子
总体观察:骨盆应在中立位,即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连线与地面垂直;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骨盆无前倾或后倾;臀肌和大腿肌肉体积两侧等大
7.膝关节和小腿
中垂线:穿过膝关节中央偏前方
总体观察:站立时膝关节无屈膝或过伸
○责编 王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