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年 贴近青年 服务青年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底开始,团南昌市委在机关干部中开展“4+1”下沉街道帮助工作制度。下沉干部们采取“4+2+1+X”的工作模式,每位团干部4天在机关、1天在街道,采取派驻基层、直接联系、靠前指导等方式,通过调查研究、走访联系,深入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基层团组织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党政领导、基层干部、团员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建议。
  打造“四青”队伍
  下沉工作开展以来,团南昌市委以团干部、青年社工、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为抓手,在每个街道打造一支工作能力较强的“四青”队伍。
  一方面,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的共建委员会,由下沉团干担任共建委员会负责人,兼任挂点社区团支部第一书记。另一方面,建立了南昌团干部下沉工作联络群和下沉电子地图,及时发布下沉工作信息,搭建团市委与基层团组织,专职团干与兼职团干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常态化联系青年。目前,机关干部已实现和街道社区的100%对接,下沉干部共创建28个“团在身边”微信群,联系青年3150名。
  同时,为更好的服务青少年成长,团南昌市委通过聘请专业社工、招募团校社工专业学生、鼓励社区居民加入等方式,扩大社工组织的覆盖面,拓宽社工服务对象的受众面。并通过单位联建、挂靠组建、区域或行业统建等方式,邀请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实现服务青少年公益化、专业化。目前,全市首个“社区青巢”在下沉干部所在的西湖区隆泰苑社区建立,公益项目超市收录服务项目58个,向各社区免费提供服务,在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之间搭建桥梁纽带。
  搭建“两青”平台
  团南昌市委大力推动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青年空间”建设,在探索建设网上“青年空间”的同时推进线下“青年空间”建设,实现网下平台互动。
  目前,南昌市全市范围内共有45个“青年空间”。但因分布不均、发展不平、人员不齐、活动不勤等问题,很难统一协调发展。为此,团南昌市委要求在每个下沉干部都必须按照“5+X”(即信息收集、青年就业创业、志愿爱心、社会民生、社区团建及若干项特色服务活动)和“九个一”(一套牌子、一个标识、一个架构、一批项目、一面墙、一系列活动、一支队伍、一台电脑、一次调查)为建设标准,在每个社区打造一个完善的“青年空间”,并通过“青年空间”,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加强街道团工委工作力量的配备;提升服务团员青年的能力。
  同时,对线上“青年空间”——“青年之声”实行“两青同步建设”。一方面,专门邀请专业人员研究更新“南昌青年之声”平台,增加新功能,畅通新渠道;另一方面,借助网上“青年之声”,开展青少年意见建议征集、网上问题回复解答、微心愿收集和认领等活动,把在街道社区了解掌握到的青少年困惑、困难与问题及时发布在平台上,表达青年需求,倾诉青年心声。截至目前,团南昌市委机关干部在“青年之声”上发布问题2577个,解答3672个。
  “七大举措”开创区域化团建新模式
  区域化团建是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现团组织格局创新的有益探索。如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最大覆盖,一直是团南昌市委工作的重心。在团干部下沉工作中,通过“七大举措”,创新共青团资源整合和配置方式,打造团建示范点,开展区域化团建。
  做好调查研究:下沉干部深入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基层团组织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党政领导、基层干部、团员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辖区内青少年状况进行摸底。目前,已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基本了解掌握下沉街道社区团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真实需求。
  搭建共建平台:为发挥整合资源的能力,结合部门特点和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向街道社区倾斜,下沉干部通过青年空间和基层团组织,定时在社区开展义务问诊和健康宣讲,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同时,在每个团干部下沉社区,通过与街道社区的沟通和协调,打造“爱心墙”,把关怀送到每个市民的身边。
  组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在社区的服务职能,采取“引进与自建”的形式。协调现有的社会组织入驻社区,推动社区自社会组织的建立,广泛吸纳街道社区青年积极参与。目前,已建立南昌市青年社会组织联谊群,入群人数达165人,覆盖了87家青年社会组织。
  实施志愿服务:通过对接高校、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青年交友、亲子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团的志愿者为主导力量带动街道、社区其他人员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扩大志愿服务队伍。
  宣传青年之声:充分利用青年之声的优势,传递青年诉求。下沉干部及社区团员青年将求学、就业、生活的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到青年之声,“青年之声”通过普遍问答和邀请专家予以答复。针对“青年之声”上发布的青年合理诉求,团市委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尤其是“青年之声”上及时发布的各类团属活动,让青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共青团工作。
  点亮“微心愿”:团南昌市委下沉工作提出“1+5”要求,即1名团干个人对接5个“微心愿”。仅六一儿童节,下沉干部就为困难孩子们点亮了共计120个“微心愿”,向孩子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撰写工作日志:为下沉干部发放一本青情日志,将下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感想、基层团组织反应的意见和建议记录在册,并将工作中收集到的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街道团工委、县区团委、团市委,协调落实,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解答。
  “4+1”下沉工作,不仅是团南昌市委落实团中央和团省委的部署,更是推动共青团工作深入基层的重要抓手,也是探索共青团改革的试验之举。通过团干下沉,更好地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了对青年的联系、服务和引导。下一步,团南昌市委将把“下沉”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共青团资源整合方式,推动基层团组织工作发展,在全市打造区域化团建品牌,形成“一街一品”。
其他文献
团诸暨市委通过主动学习中央在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时的工作思路,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灵活运用到团的工作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供给侧改革”,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青春姿态,确立了以“青春与诸暨同行,与梦想同行”的工作主题,通过“打造三大平台”为抓手,推进共青团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共青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青年。  搭建青年创客联盟平台,提升青年创业创新能力  把脉创客小、散、乱的“需求侧
期刊
近年来,团东营市委重点实施“伙伴计划”,积极发挥枢纽作用,多方整合社会资源,联系服务、培育孵化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更加广泛地联系更多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意见人士,进一步团结凝聚各个领域的青年。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聚合——“找到青年”  针对越来越多青年脱离传统组织架构、游离于团组织覆盖之外、活跃在社会组织之中的现实,先行先试、主动联系,“找到”这批社会组织青年并将其凝聚到团组织的周围。  多渠道调
期刊
团常州市委瞄准青年“创新创业中的烦恼”,积极构建“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成果孵化”的链式服务体系,打造职校青年创新创业新引擎,先后建成“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15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心等5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突出产教融合,实现青年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一是培养职业精神。分阶段推进职业精神教育,组织新生开展“生涯设计
期刊
随着龙湾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新居民来到龙湾工作、学习、生活。目前,龙湾区新居民比例已占龙湾区总人口的60%以上,在部分街道,已达到五分之四以上;再加上近几年的流动主体由“一个人”变成“一家人”,甚至“一个家族”“一群人”,除了亲戚,朋友、邻居都统统带上,使得龙湾新居民队伍日益庞大起来,新居民集群现象日益凸显。新居民人口的不断攀升,不仅给龙湾区社
期刊
团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从严治团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真正把共青团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履行庄严承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奋斗目标,前提是要有從严的态度,核心是要完成好治团的任务,关键是要用好工作考核这把金钥匙。能不能从严治团、提升活力,关键要看能不能从严考核,压实考核责任;更要看能不能创新考核,放大考核功能。  鞍钢集团团委在考核工作中创新性地引入“活跃指数”概念,坚持以四维工作格局为考核
期刊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团委立足高职实际,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大赛、服务、孵化”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创业教育实效。  立足专业,开设创业课程  创业课程与技能教学相结合。高职共青团依托学生专业社团,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如:电子商务社团学习创办“网店”,连锁经营社团练习“加盟店”创办,人物形象社团以“影楼创办和美甲店创办”为方向。专业社团围绕专业技能开展创业教育,使
期刊
曾经,张瑞敏一锤子把海尔砸成了国际品牌;而今,张瑞敏第二锤子,又砸出了一个“雷神”。  “雷神”不是一个人,这是一个团队,一个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团队,也是一个团支部。  “雷神”,名副其实。他像一阵霹雳,让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人人创客”的号召,转瞬间落地扎根:一年时间,他们4人小微团队,靠生产游戏笔记本电脑,实现营业额2.5亿;第三年,他们50多人的团队创收10亿元,并把“雷神”打造成了一个游
期刊
目前,我国共有8746万名共青团员,比一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还要多。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共青团堪称世界上最庞大的青年组织。但是,共青团90多年的发展历史启示我们,规模庞大固然重要,但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的真正战斗力生命力植根于先进性,蕴藏在每个成员身上。正是靠着这一“法宝”,共青团才能在党的领导下从小变大、由弱变强。  针对当前部分团员先进性不够、“团青不分”等影响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问题,这次共青团
期刊
为破除“四化”倾向,保持和增强“三性”,推动团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团台州市委紧密围绕“用脚步丈量青情——共青团大脚掌走基层主题实践活动”,以“严实”之风全面实施“团情三通”工程,从团的组织情况要通晓、团的交流渠道要通畅、团的服务举措要通连等三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全市团干部走出高楼、下沉基层、贴近青年。活动开展近半年来,较好地实现了服务青年在基层、工作落实在基层、本领提高在基层、作风转变在基层的目标,逐
期刊
作 者:吴庆、丁凯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推荐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团总支书记 王上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共青团改革的对话录,是中央团校教授与基层团市委书记的真诚交流,是群团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握手。  共青团改革正如火如荼展开,群团组织的“四化”如何破解?共青团的专业是什么?共青团的凝聚力从哪里来?共青团的覆盖面怎么解决?改革的动力从何而来?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都需要鼎故革新,下决心、花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