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不仅包括英语语音、语法规则和词汇教学,还包括全面的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一度忽视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容易产生文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的问题.因此,本文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方面阐述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文化差异,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霍乱时期的爱情》被称为“爱情教科书”,小说主要讲述了阿里萨与费尔米娜之间的爱情故事,侧面烘托着社会现实.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以个性化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为主,将各个人物整合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组织,并通过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来表现人物形象,传达了社会民众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以小见大,从人物关系与事件中揭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各样的社会流弊.基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北朝民歌《木兰辞》所述花木兰的经典故事在中国文化沃土上广为流传,其中映射的忠孝文化、女性魅力更是在悠长的历史河流中生生不息.《花木兰》动画电影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2018年迪士尼再次将《花木兰》翻拍成真人电影,在国外一度反响热烈,然而在中国市场《花木兰》电影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其背后必然存在种种客观及主观因素导致的文化误读与对原故事的改动.由此也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途的思考.
小说《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以讽刺见长,同时他还是十分知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本文从斯威夫特的出生背景以及创作背景等不同角度,重点阐述了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中所应用的讽刺手法.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的文学著作之一,以其特有的故事情节获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书中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一书有很强的故事色彩,内容之间十分连贯,小说的结构性也十分清晰.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文学作品《西游记》的叙事艺术进行解读分析.
文化创意产品是以人文、历史、自然积淀为核心,有效提取和概括文化创意的元素,设计和开发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引入卡诺模型的分析方法,通过设计内容要素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分类归纳、Better-Worse系数计算等过程,分析用户购买和使用高校文创产品的需求,优化改进校园文化创意产品.
数字出版时代,书名字不止于信息阅读,更加注重视觉创意.本文简要用数据梳理出16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图书的书名字的多种设计手法,并将其中的创意设计进一步细分,图解代表案例的视觉创意点.创意设计越来越为当代设计者灵活应用,摆脱了纯粹的装饰,根据书名字含义、书籍的内容、主题以及相关的意象创作出适切的文字形象.
贯穿了中国几千年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它蕴含在儒释道等多家思想体系之中,其中包含的生态思想至今仍然影响国内外的生态理念,当今社会的生态发展也吸取了中国古代圣贤在“天人合一”中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价值目标.
在我国当代文学背景下,汪曾祺是一名文笔富有特色,独树一帜的作家,被称作“抒情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的纯粹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而《受戒》是汪曾祺的一篇代表作,该短篇小说凭借其自然的语言与充实的内容成为小说界的一块瑰宝,其虽然粗看只是些点滴小事,但却于细节中透露出诗意美感,写法看似随意,但却形、神、精、气俱全.内容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通过语言,内容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汪曾祺自己也曾言:“语言本身便是内容”.基于此,文章从《受戒》的语言艺术切入,深入分析研赏该小说.
大学学术组织是大学的特殊外在表现,体现了大学的根本特性.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大学学术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引,保证了大学学术组织的正确政治方向.从制度落实、党建工作、人员政治教育引导、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做好工作,有助于实现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领导.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5G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商用的背景下,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方便地完成线上学习、资料收集,人际沟通与娱乐活动等,但是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个别学生沉溺于聊天、刷视频、追剧、网游等形成网瘾而不能自拔.在此情况下,为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合理使用网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