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正常大小的膀胱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7例,女11例,年龄34~83岁,平均63岁。93例行泌尿系多排螺旋CT扫描,27例行MRI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两种检查。分析患者的CT和MRI资料,与病理结果对照,分别以淋巴结短径≥0.3 cm和≥1.0 cm作为阳性诊断阈值,计算CT和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结果118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示27例(22.7%, 27/118)发生淋巴结转移,共检测淋巴结1 705枚,转移119枚,其中分布在膀胱周围41枚(34.5%),髂内15枚(12.6%),髂外36枚(30.3%),闭孔25枚(21.0%)及骶前2枚(1.7%)。以淋巴结短径≥0.3 cm为阳性,CT和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6.0%(13/81)、99.2%(1 342/1 353)、54.2%(13/24)和56.5%(13/23)、99.2%(246/248)、86.7%(13/15),两者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6)。以淋巴结短径≥1.0 cm为阳性,CT和MR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5/81)、99.9%(1 342/1 353)、83.3%(5/6)和13.0%(3/23)、100.0%(248/248)、100.0%(3/3),两者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5、P=1.000)。
结论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MRI对其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T;当淋巴结短径≥1.0 cm时,两者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