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孔子”走进校园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种种的波澜。近百年来,中国文化曾受西方文化冲击,但如今又掀起了传统文化热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孔子”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意义的文化符号走向世界。
  儒家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孔子也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尤其当我们想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时,无不为这位圣人的睿智和情操所感叹。
  现在,孔子文化热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一种趋势。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的机构孔子学院,选择以“孔子”命名。每年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举办,从最初的民间主办逐渐转为官方主办。大批儒商的“崛起”,也让儒家思想逐渐走进企业文化。并且,以孔子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受邀参加全国第一所孔子文化主题小学——济南市光明街小学组织的。一生的邀请——光明街小学第四届校园读书节活动,亲身感受了一下学校师生那份对孔子文化的真诚与挚爱。
  2004年到2010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仅是短暂一瞬,但对济南市光明街小学来说却是一段不平凡的教育旅程。它记录了学校走上国学经典教育之路的历程,见证了学校初识经典、走进经典、融入经典的心路历程。
  相对而言,现在很多学校在人文教育及人格教育方面相对欠缺。他们过多地强调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理想,价值取向方面的引导,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得多,育得少”的态势,孩子们也便成了真正的“有气无力”——有脾气、有娇气、有怨气,无学习力,无执行力、无判断力。
  一位多年研究孔子文化的资深专家说:“现在的年轻人要学会四点,会学、会听、会看,会干,然后在实践中找到自己、找准定位,找到方向和方法。成功就是不断的坚守,只有驾驭好自己,才不会在纷繁的社会中迷失。而孔子文化正是传承的这样一种精神,所以要培养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还要从孩子们抓起。”
  这一点济南光明街小学真正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是全国第一所以孔子文化为主题的小学校园。走近光明街小学,方圆200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带有孔子头像的学校校牌,整齐地在墙外面迎风“矗立”着。
  走进校门便是一尊“孔子塑像”,塑像的背后便是“孔子语录”竹简,学校的迎客墙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个大字赫然醒目。这一切不仅烘托出了浓重的孔子文化校园氛围,更让广大师生在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深深地感受到“孔子”的力量。
  走进教学楼,各种孔子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由学生书写的自已喜欢的孔子文化语录挂在墙上,装点着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浸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学校还开展了班级孔子文化的环境建设,每个班级都有一句班级格言,激励着班里的每一位师生。这些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作用。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光明街小学以孔子文化中“仁者爱人”、“诲人不倦”、“孜孜以求”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着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这个校园里,不光学生在学,老师们也在不断地学习。他们每周都会召开一次例会,例会的内容除了工作以外+还有一项任务便是每周每人背诵一段论语。这项任务与备课一样,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他们虚心汲取着孔子文化,不断探索着教学新模式。
  在全体教师共同切磋和实践的磨砺下,光明街小学逐渐形成了富有光明特色的“经典教育六大行动”,即“一日经典润物无声”,“经典擂台超越自我”、“经典舞台展示自我”、“艺术殿堂悟化经典”,“欢乐换书学会分享”,“幼儿启蒙九年一贯”。
  每天早上学生们踏着经典音乐的韵律进入校门,有的孩子习惯进门后向孔子塑像敬礼,以表达自已的敬仰之情。大课间的时候,10分钟朗朗的经典诵读声在校园里回荡,甚至就连放学时,孩子们也形成了集体诵读的好习惯,各班此起彼伏的诵读声成为了光明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如此,学校为让孩子们在学习孔子文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诵读热情,定期开展擂台活动。有班级之间的集体对擂,有班级代表的小组对擂,还有各显神通的擂主挑战赛。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凝结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永争一流、永不言败的精神。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喜好不同,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教育模式。他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经典教育渗透到校本课程和艺术教育中,通过“书写经典”,“绘画经典”使学生们在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中感悟经典思想的精髓。
  在学校里,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应该非“童年书屋”莫属。同学们以券换书,以书换书,在书的海洋中分享着阅读的欢乐。现在,换书不仅是种形式,更是一个行动,已经成为了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在做好小学六年经典教育的同时,学校在幼儿园就开设了经典启蒙教育。经典教育的开展为学校幼儿园赢得了声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慕名而来。幼儿园与小学紧密衔接,使光明校园初步形成了经典诵读九年贯的教育格局。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他们带领孩子们走上各级评比、展示的大舞台。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球第二届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特等奖,山东省首届儿童经典诵读美读大赛等奖、世界读书目“我爱国学我读经典”比赛优胜奖,获得首批“济南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等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在炮舰的策应掩护下与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东南沿海一个又一个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清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野也日益彰显。在这个向以“重农抑商”或“重农轻商”自诩的古老的中央帝国里,一些有远见或者寻求某种利益的关键人物似乎看到了开埠后工商业发展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的剧变,于是也暗中推波助澜,一场悄然的历史变革便不可避免了。  早在1863年至1898年
期刊
上溯济南繁复的变迁史,城子崖遗址之后,古济南的中心便是东平陵城了。  东平陵城位于今济南章丘市龙山镇东北,西南与城子崖遗址相距仅2公里。春秋时期归属齐国,称平陵邑,由姜姓诸侯统辖。公元前680年前后,齐桓公曾到此。战国时齐被田氏贵族取代,后改平陵县。汉初(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置济南郡,始有“济南”之名,取“济水之南”之义。济水是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为华夏“四渎”,更
期刊
历史就像一位逝去的老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生前所有的故事。不过,在历史面前,人的秉性也暴露无遗:越是无从知晓,也就越好奇。  人们关于平陵城的断定也是这样。济南历史上的这座老城,距离现在新城市中心50公里的龙山文化遗址——平陵城,短短的半个小时高速公路车程,历史却用了1700年。  平陵城,准确地说,应该是东平陵城,这主要是区别于陕西扶风平陵城。所以,历史上一直称其为东平陵。平陵古城遗址在城子崖遗
期刊
日化用品涨价传闻甚嚣尘上。各路媒体纷纷报道,从4月初开始,人们在购买日化品时要多掏腰包了!这其中包括了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等洗涤类集体涨价,涨幅为5%~15%。这一消息,让很多人便开始囤货。  然而,进入4月,伴随着发改委的约谈,相关企业纷纷暂缓涨价,“日化涨价潮也告一段落,淡出人们视线。4月中旬,青岛再传日化用品涨价消息并造成抢购。据称,日化行
期刊
硒鼓作为激光打印机的“心脏”与“粮食”,70%以上的打印功能要由其完成。因此,硒鼓在耗材行业中一直出演着“主角儿”的地位。长期以来,国外品牌始终居于硒鼓市场优势地位,价格不菲。正是由于打印机原装硒鼓的价格过高,使大约80%的用户被迫选择对旧硒鼓加粉后再使用,同时也催生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山大路的济南市科技市场。方圆200米之内,无论是马路两边的小摊,还是经营耗材的门面
期刊
“十八个狮子一对猴。二八一十六个蘑菇头,独石一百零八块,南北三十个流水沟。”民谣里所说的就是济南市平阴县的永济桥。  在有着玫瑰花之乡美誉的平阴县,清澈的浪溪河从境内穿过,河水源于书院泉、洪范池、丁泉,白雁泉等九泉之水,由南向北流经东阿镇。跨浪溪河有一座古桥叫永济桥。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始建三孔石桥,名浪溪桥。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改建为一孔木桥,更名为永济桥。明隆庆三年(1569年)
期刊
瞻仰孔子雕像后,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送给我《论语百句》中的开篇第一句。这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诵读这句话,我们看到一个追求快乐的孔子。  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对学与习,快乐、君子都有一个标准。每个人心中也都住着一个孔子。就像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干说的那样:孔子就住在我们的隔壁。  在王大千看来,孔子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人,坚韧而不乏幽默,博学而又充满智
期刊
计划于2011年6月底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铁,将安排开行时速300和250公里两个速度等级的列车,实行两种票价。初期每天将开行90对左右,包括京沪 站直达、省城之间直达和沿线车站交错停车三种模式。既有直达车,又有区段停车,增设更多的乘车点。这样既使票价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浮动空间,同时也提升了高速铁路的安全系数。  高铁这一系列放低身段的动作,无驻再度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安全可靠、经济性
期刊
几个小时的采访过得有些快,但是许多的细节却不断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必须承认,这个单位不寻常,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为之触动在档案袋轻轻躺着的笔,一尘不染的角角落落,院子里停放有序的车子,大厅的宣传专栏以及墙上的标语……一切都有条不紊。  玲琅满目的奖杯,奖牌用去了公司整整一面墙壁才摆下——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没有摆出来,  这就是长清自来水服务中心。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的是很难想象这个将“
期刊
造访之初品的是红茶,香甜,浓厚,就像陶艺最初给我的感觉。造访结束之时,薛慧志换了一壶绿茶,清淡、醇香,就像是她的陶艺人生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地追求梦想。    初印象    “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这是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一句话,我借用来描述我对薛慧志教授的初次印象。  说初次印象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想到这句话时,我并没有真正地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