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宗棠对孩子的疼爱程度与其他父亲一样,但从不溺爱。他家“入门虽三尺之童,见客均彬彬有礼。虽盛暑,男女无袒褐者。烟赌诸具,不使入门,虽两世官致通显,又值风俗竞尚繁华,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习气”。他的后代中做官的不多,做学者、成良医的倒不少。四子孝同曾经征战辽东;孙左念恒做过知府,是诗人;曾孙左景鉴及其子左焕琮都是外科专家,其女左焕琛是心血管专家;曾孙左景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才不少。那么,左宗棠是怎么做的呢?
立身不苟严字当头
左宗棠立身一丝不苟,年轻时即胸怀大志,锐意苦读,“要尽平生之心,轰烈做一场”。这与他后来教育子侄“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是如出一辙的。对孩子的教育,左宗棠强调:“长一岁须长一岁志气,刻刻念念以学好为事,或免为下流之归。”他要孩子心中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对自己的缺点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断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
不被人耻笑是左宗棠家教的一个核心观念。左宗棠是一个有脾气的人,但他的脾气只是他为人直率的表现,直的另一面是实,而且一以贯之。如同他为左氏家庙所撰楹联“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那样,他要求子孙读书时“识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学。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
读书如此,做事也如此。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要做实事、立实功,无论是战场上,还是办洋务,他的目的都是求一个“实”字。他在家书中这样坦述:“我在军中,作一日是一日,作一事是一事,日日检点,总觉得自己多少不是,多少欠缺,方知陆清献公诗‘老大始知气质驳’一句,真是阅历后语。”
因此,自身的不苟和严格养就了左宗棠的严实家风。
读懂富贵的涵义
左宗棠并不反对富贵。他在家书中表示,读书人想通过应试求得一官半职,得以养家糊口,亦是人之常情。
但是富贵如何求?儒家认为,只要当谋取富贵的社会正当性与主体人格的完美性相一致,即获得富贵的手段合乎社会价值观中的正义和道德时,就是合理合法的。
左宗棠不仅认同这种富贵观,而且更加理性地认识到内心富贵才是真富贵,这与他的湖湘先贤周敦颐“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的富贵观是一致的。他提出了“富贵怕见开花”的观点。
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家书中说道:“我生平于仕宦一事,最无系恋慕爱之意,亦不以仕宦望子弟。谚云:富贵怕见开花。我一书生,从枯寂至显荣,不过数年,可谓速化之至。绚烂之极,正衰歇之征,惟常尽力,以上报国恩,下拯黎庶,做我一生应做之事,为尔等留些许地步。尔等更能蕴蓄培养,较之寒素子弟,加倍勤苦力学,则诗书世泽,或犹可引之弗替,不至一日渐灭殆尽也。”
左宗棠强调的是“富贵是把双刃剑”,富贵不可久,意在告诫家人不要贪恋富贵,要知道放手,富贵时要想到寥落,花开时要想到花谢,要有对危机的预见和警惕。所谓“贵不期骄而骄自至,富不期奢而奢自来”。
家教尚严方法尚实
“富贵怕见开花”,一句话把人世间最难处置的问题说清楚了。在实践中,左宗棠更是严格予以落实。
第一教子孙正确对待衣食。他要求“衣无求华,食无求美,用当用之钱,可不致缺矣”。他身居高位后,并非没有钱,但一方面要保证军中急需,另一方面要保持家中寒素家风,故告诫子孙以“要清苦淡泊为妙”。
第二是重视习气培养。他告诉儿子:“一国有一国之习气,一乡有一乡之习气,一家有一家之习气。有可法者,有足为戒者。心识其是非,而去其疵以成其醇,则为一国一乡之善士,一家不可少之人矣。”多次告诫孩子不可沾染世宦积习。
第三是注重苗头预警,毫不宽待。儿子孝宽没有事先报告,就在家中擅自做主加盖一栋楼,而后又将其改作轿厅。左宗棠获知以后,大为恼怒,写信严加申斥,指出,西北战事未息、自己的廉金即将告竭之时,兴此可停却不停之工,完全是只求美观,不顾事理。他指责这种做法是貌似古人孝亲的意思,却不记得父亲的训导,体谅父亲的心意。
第四是做事当思艰苦。从军以后,左宗棠非宴客不用海菜,严冬时依然穿破旧的袍子,希望和士卒共甘苦。在写给孩子的家书中,左宗棠常常忆苦思甜,提及左家积代贫寒,先世苦况百纸不能详,继而要求孩子正确理解富贵,勤苦力学。
除了用自家苦境警示孩子外,他还反复申示“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备尝辛苦,至晚岁事权到手乃有建树,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发舒,人事非历练不能通晓”的道理。因此,他严诫子弟:“以寡郊游,绝谐谑为第一要务,不可稍涉高兴,稍露矜持!”其源头仍在“勤苦力学”四字,“勤苦则奢淫之念不禁自无,力学则游惰之念不禁自消,而学业人品乃可与寒素相等矣”。
(郝景田荐自2016年5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立身不苟严字当头
左宗棠立身一丝不苟,年轻时即胸怀大志,锐意苦读,“要尽平生之心,轰烈做一场”。这与他后来教育子侄“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是如出一辙的。对孩子的教育,左宗棠强调:“长一岁须长一岁志气,刻刻念念以学好为事,或免为下流之归。”他要孩子心中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对自己的缺点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断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
不被人耻笑是左宗棠家教的一个核心观念。左宗棠是一个有脾气的人,但他的脾气只是他为人直率的表现,直的另一面是实,而且一以贯之。如同他为左氏家庙所撰楹联“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那样,他要求子孙读书时“识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学。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
读书如此,做事也如此。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要做实事、立实功,无论是战场上,还是办洋务,他的目的都是求一个“实”字。他在家书中这样坦述:“我在军中,作一日是一日,作一事是一事,日日检点,总觉得自己多少不是,多少欠缺,方知陆清献公诗‘老大始知气质驳’一句,真是阅历后语。”
因此,自身的不苟和严格养就了左宗棠的严实家风。
读懂富贵的涵义
左宗棠并不反对富贵。他在家书中表示,读书人想通过应试求得一官半职,得以养家糊口,亦是人之常情。
但是富贵如何求?儒家认为,只要当谋取富贵的社会正当性与主体人格的完美性相一致,即获得富贵的手段合乎社会价值观中的正义和道德时,就是合理合法的。
左宗棠不仅认同这种富贵观,而且更加理性地认识到内心富贵才是真富贵,这与他的湖湘先贤周敦颐“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的富贵观是一致的。他提出了“富贵怕见开花”的观点。
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家书中说道:“我生平于仕宦一事,最无系恋慕爱之意,亦不以仕宦望子弟。谚云:富贵怕见开花。我一书生,从枯寂至显荣,不过数年,可谓速化之至。绚烂之极,正衰歇之征,惟常尽力,以上报国恩,下拯黎庶,做我一生应做之事,为尔等留些许地步。尔等更能蕴蓄培养,较之寒素子弟,加倍勤苦力学,则诗书世泽,或犹可引之弗替,不至一日渐灭殆尽也。”
左宗棠强调的是“富贵是把双刃剑”,富贵不可久,意在告诫家人不要贪恋富贵,要知道放手,富贵时要想到寥落,花开时要想到花谢,要有对危机的预见和警惕。所谓“贵不期骄而骄自至,富不期奢而奢自来”。
家教尚严方法尚实
“富贵怕见开花”,一句话把人世间最难处置的问题说清楚了。在实践中,左宗棠更是严格予以落实。
第一教子孙正确对待衣食。他要求“衣无求华,食无求美,用当用之钱,可不致缺矣”。他身居高位后,并非没有钱,但一方面要保证军中急需,另一方面要保持家中寒素家风,故告诫子孙以“要清苦淡泊为妙”。
第二是重视习气培养。他告诉儿子:“一国有一国之习气,一乡有一乡之习气,一家有一家之习气。有可法者,有足为戒者。心识其是非,而去其疵以成其醇,则为一国一乡之善士,一家不可少之人矣。”多次告诫孩子不可沾染世宦积习。
第三是注重苗头预警,毫不宽待。儿子孝宽没有事先报告,就在家中擅自做主加盖一栋楼,而后又将其改作轿厅。左宗棠获知以后,大为恼怒,写信严加申斥,指出,西北战事未息、自己的廉金即将告竭之时,兴此可停却不停之工,完全是只求美观,不顾事理。他指责这种做法是貌似古人孝亲的意思,却不记得父亲的训导,体谅父亲的心意。
第四是做事当思艰苦。从军以后,左宗棠非宴客不用海菜,严冬时依然穿破旧的袍子,希望和士卒共甘苦。在写给孩子的家书中,左宗棠常常忆苦思甜,提及左家积代贫寒,先世苦况百纸不能详,继而要求孩子正确理解富贵,勤苦力学。
除了用自家苦境警示孩子外,他还反复申示“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备尝辛苦,至晚岁事权到手乃有建树,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发舒,人事非历练不能通晓”的道理。因此,他严诫子弟:“以寡郊游,绝谐谑为第一要务,不可稍涉高兴,稍露矜持!”其源头仍在“勤苦力学”四字,“勤苦则奢淫之念不禁自无,力学则游惰之念不禁自消,而学业人品乃可与寒素相等矣”。
(郝景田荐自2016年5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