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背面:黛安.阿勃丝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德这么告诉她,“如果你不去拍那些你不得不拍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拍照。”
  “任何事从来就不是一般人所熟悉的那样,
  我认可的是那些我从未曾见过的。
  别人的悲剧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
  我要表现的是熟悉的事物的不可思议面,
  以及不可思议之物的熟悉面。”
  
  为什么上帝不捉弄我?
  
  1923年,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生于纽约一个非常富有的犹太人家庭, 她的母亲根据戏剧《第七天堂》女主角的名字为她取名为“黛安”。爸爸经营一家时装百货公司,兼做毛皮生意。和哥哥、妹妹三人,由各自的保姆带大,可谓是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虽然兄妹三人后来皆在艺术上有大成:哥哥霍华德·内米罗夫成为了拥有桂冠的美国诗人,妹妹雷尼成为著名的雕塑家。但黛安童年时受到的来自家庭的无微不至的保护,带给她相当大的压力,也让她走上了一条与兄妹不尽相同的路。她说:“我孩提时就备受折磨的一件事是,从来就不觉得有过困境。我被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所包围和肯定,而我所能感觉的只是不真实而已。”
  1930年,黛安被送入道德文化学校读书,后来转入道德文化学校的分校费尔德斯顿读中学,跟着“跨掉一代”成员之一多萝西·汤普森学习素描。在系统的艺术教育之下,黛安的艺术才华逐渐流露出来,她选择在地铁上跟踪、观察一些怪人、露阴癖者。
  15岁时,黛安在她父亲商店中认识了打工的亚伦·阿勃丝,双双坠入爱河。同年,她在老师维克多·达米科的建议下,进入卡明顿艺术学校学习绘画。毕业后,她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去上大学,而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与亚伦·阿勃丝结婚。
  亚伦在参加美国陆军通讯部队期间在新泽西的一所摄影学校学摄影,黛安也来到这里一起学习。当亚伦与一个摄影小分队到缅甸服役时,黛安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杜恩。当时黛安已经脱离父母,为了糊口,她与服役归来的亚伦开始从事时装摄影。
  1947年,黛安结识了塔娜·弗里德里克斯,开始固定地为《魅力》杂志拍摄时装照片。在此后很短时间里,他们迅速结为了一支成功的摄影小组。虽然服装摄影工作给他们带来了丰厚收入,但并不能让黛安倍感不实的心得到慰藉。童年开始便如影随形的对生活真实感的质疑从未间断,也逐渐影响了黛安的工作和生活。阿勃丝在三十五岁时,即第二个女儿艾米降生后不久,便离开时装摄影小组,转而独身投入到一份新的工作中。她与亚伦的婚姻也走到了终点。
  黛安先后进入著名艺术指导亚利克赛·布罗多维奇与莉赛特·莫德尔的摄影学习班,全面研究世界摄影史。这是黛安摄影新时期、也是她摄影最辉煌时期的起点。这段时间里她结识了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诗人艾伦·金斯堡等先锋派艺术家,他们身上的反叛精神对黛安造成很大影响。
   此时对黛安来说,真实已是近在咫尺,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绕到月亮的背面看真实
  
  1960年黛安在New School艺术学校遇到了丽莎·荣德。
  荣德一直在拍非常态的人物:极胖与极瘦的人,极富有与极穷苦的人。她鼓励阿勃丝去拍那些吸引她、但被认为是极邪恶和带威胁性的东西。“不管是否邪恶”,荣德这么告诉她,“如果你不去拍那些你不得不拍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拍照。” 阿勃丝开始在纽约四十二街和百老汇街之间的畸形人博物馆(Hubert Freak Museum)里住下来,在半夜里追踪巨人和侏儒,出没于下流社会;她进出危危欲坠的小屋、妓院、变性人旅馆、奴役屋;她一步步的投入黑暗世界,好像只有与邪恶为伍才能洗脱纯洁给她带来的痛苦。
  黛安·阿勃丝被称为摄影界的梵高,也是第一位被攻击为不道德的摄影家。其作品表现的都是常理中“不上台面的”边缘群体,是正常社会中所谓的畸形人:巨人、诛儒、低能儿、残障者、变性人……而所拍摄的正常人,也是非常态的类型:双胞胎、三胞胎、裸体营……主角在她的镜头下都有一种极度变态的倾向:人物是丑陋的,表情是令人嫌恶的,穿着是极粗俗的,连身处的空间都充满着腐败的气息。影像中的人物,无论美丑,都瞪视着镜头。如果你不够强势,有时甚至会被一些瞪视的目光所吓住。只要瞥过她的照片一眼,就很难抹去心中那股难以言喻的不快情绪。
  阿勃丝的三张照片第一次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的联展中展出时 (1965年),摄影部门的管理员必须每天一清早去擦掉人吐在上面的口水。几乎所有观众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表现,认为她的作品是肮脏而极不道德的。黛安非常尖刻而敏锐地在被人们忽视或故意掩饰的地方揭示出阴暗和丑陋——人们不得不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她拍摄的那些婴儿。
  阿勃丝所拍摄的这些人物,是每个人都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却最不愿意多看一眼的景象。然而她却将他们的脸孔、表情、心理状况记录下来,等着与你打照面,交谈那些命运所造成的悲剧事件。是什么力量促使阿勃丝如此全神投入心灵的黑暗底层?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去年刚在美国出版的《投入黑暗世界》一书中提到“畸形人有一种传奇性的特质,他们就像一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阻挡在你面前,逼你回答一个谜语”,而阿勃丝也曾在一个演讲会上说到:“大多数的人都在惧怕会在有什么创伤的经验中生活,而畸形人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他们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
  阿勃丝把畸形人尊为“贵族”,正是自己对人生谜语的解答,她的一张张照片是对正常人提出的一道谜题,而多半人是没有勇气回答的。
  阿勃丝和她的拍摄对象,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她几乎是在羡慕与嫉妒的情形下,和畸形人交往,并对照片的人物进行歌颂英雄式的阐释;她为了拍一位犹太巨人,曾前后跟踪其长达十年之久,这若是没有狂炽的热情是办不到的;她也参加变性人的舞会,和“他”或“她”们约会进餐;为了拍裸体营,她自己也裸着身子。
  商业摄影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大家都在仰望赞叹当空皓月时,黛安却独自一人绕到了月亮的背面,看到了实际存在却不为所知、令人颤栗的风景。为了这些她“不得不拍的东西”,她一步步地跨过社会禁忌之门,用相机揭露出了冠冕堂皇的人类最脆弱的隐私,用那些方画幅粗颗粒的相片书写出关于生命、关于尊严的另一种解读。
  阿勃丝用相机表达出人类心灵最脆弱的部位。仿佛在告诉世人,邪恶就在每人的内心底层,每个人都带有不正常的遗传因子,最熟悉的事物里往往有最意料不到的突变在酝酿。她的整个摄影意图在于想表现“熟悉事物的不可思议面,不可思议物的熟悉面”。若善良中有罪恶、罪恶中有善良的表现手法,是世俗道德规范的一大禁忌,那么阿勃丝一生都在通往禁忌之门的旅途中。
  
  用余生与他们沟通
  
  在这条不尽的道路上,阿勃丝越来越受“不可思议事”的影响,但她又无法真正进入她所尊崇的“贵族世界”。在黑暗世界活了四十八个年头的她,以生命最后的十年(1962-1971)来完成自己的心愿。从这些年拍摄的照片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她一步步跨向死亡的足迹。越是晚期的照片,内容和构图上越是不可思议,张张透出诡异的气味。
  在告别人世之前,阿勃丝的一组七张照片以《无题》为名,拍的是低能儿的化装舞会。《无题》作品之三,是一个戴着魔鬼面具的低能儿。这位 “贵族”好像在召唤着阿勃丝,“我们不要沮丧,来吧!与我到地狱共舞。”她曾对拍摄经验做了这样的自述:“一个只有六岁智能的六十岁老人向我说,‘我以前一直沮丧着,我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待我们共舞之后,忽然间他的眼睛一亮,‘哈!我现在一点也不沮丧了’。”
  “我想描写的是你无法脱离自己的皮肤,而进入其他人的身躯;别人的悲剧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她一再地将自己染黑,却永远成不了黑人,这种苦闷一再折磨她,使她痛不欲生。
  黛安从未放弃对与生俱来便充满悲剧感的生命的好奇和接近,却一生都在被神秘力量吸引却无法走进的失望中踌躇徘徊,这种进进退退毫无进展的探求最终将她逼上绝路。在生命结束前她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我已经觉得我拍的那些东西没有丝毫的意义了”。
  1971年7月26日,48岁的黛安·阿勃丝在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盐酸,穿戴整齐地爬入浴缸中。她在日记本上留下的词语是“最后的晚餐”。虽然没有现场证据,但关于她临死前用相机拍下自杀过程的传言经久不衰。她的死亡和她的摄影一样令人惊骇:躺在澡盆里,以刀片割腕,血染红了整池水,包括她自己。
   黛安选择自杀,是对她自己的否定还是完成了对他一直向往的生命的最终级的贴近?她是解不开人生的谜语,还是谜底就是“死亡”?
   以黛安为题材、但并非为黛安做传记的电影《毛皮》在07年上映,尼可·基德曼饰演黛安。显然,杜撰的奇异爱情是这部好莱坞电影的主题,其中没有提到1971年阿勃丝的自杀,甚至没有拍她选择独立摄影的生活,只仅仅讲述了一段她跳脱家庭主妇形象转而寻找自我的过程。电影场景阴暗神秘,镜头画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浓重的边缘艺术气息将黛安塑造得非常具有神秘与悲剧感,甚至能与她痴迷的怪异人群媲美。
  也许黛安非正常的死亡将她的一生笼罩上了绝望与宿命的色彩,而她执著追寻的答案也以自杀来完成解答。如果这是黛安有意为之,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子最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是怎样的失落和无奈。
其他文献
看不见的城市    很多年后我依然会想起十年之前的那一个个午后。没学会盲打的男士们首次尝到了QQ的乐趣,但想跟远方的小姑娘调情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按,比用毛笔写起来还慢。而不论男女,第一次被告知可以通过internet看世界,首先是急吼吼地上一下花花公子之类的情色网站,很简单,只有去到电视、报纸的禁区,网络才能体现它的特殊性。那是网吧刚刚出现的年代,网络仍处于蛮荒的年代。我们还只是把它视为信息工具
期刊
当薄薄一层眼霜再也无法熨平缺水的干纹,暗哑、眼袋、浮肿、黑眼圈都会接踵而至,岁月痕迹总是在细节中不经意地流露,你需要找到快速的应急法术——眼膜。美容专家表示,一次性使用一片眼膜,相当于使用五六遍眼部精华!眼霜无法达成的迅速效果,都可以在眼膜这里实现。   干燥的夏天,赶快动手养养眼吧!《优雅》为你搜罗了12款经典和新品眼膜,由编辑亲自体验,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电眼“膜”术手!    1、FANCL
期刊
给你1万块,临时拿走你的手机24小时,你会同意么?  睡觉时你随手可以拿到有哪几样东西?闹钟、水、手机、电视(空调)遥控器?  你的出门必备三大件是什么?是不是:手机、钥匙、钱包?  以下电子产品你可以坚持一周不用的是什么?电脑(上网)、电视、游戏机、手机?  ……  其实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不过现代人对“手机”这件工具的依赖性却可见一斑。这个原本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的“工具”,俨
期刊
题头只要从今天开始,你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花时间照顾她,有规律地生活,重视你的睡眠和心情,健康饮食,爱惜你的身体内脏,你的状态一定会越来越好。     身材变形是身体内脏衰老,血液老化,毒素堆积的一个信号。健康的身体,就应该有美丽的外表。酸性的体质必然对应一个不完美的外表。     好身材的重点——胸部和臀部。   臀部只要一个动作,除非你是瘦到没有一点肉,都有效。大S教的,何时何地,站立时就稍微
期刊
橄榄油、蜂蜜、蛋黄、西红柿、柠檬、香蕉、酸奶、奶油……这是要开冷餐会吗?也可以说是,但不是给你的胃口,而是给你的头发和皮肤。别以为只有用价格不菲的高档美容美发产品,才能表示你对它们的宠爱,其实,你也可以不时给它们换换口味,让它们尝尝厨房里的这些人间烟火,效果同样不错呢!    前菜:TOP8明星原料登场  1、蜂蜜:蜂蜜具有非常好的抗菌功效,甚至被用在处理伤口上。蜂蜜对皮肤还有清洁、保湿的作用。 
期刊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不是一篇女权主义者宣言,教你如何看紧男人的钱袋捂好好自己的私房钱包。更没有想让你把男人看成洪水猛兽,需要日夜提防。爱情依然是美妙的,自己选择的婚姻依然是值得信任的。了解夫妻共同财产,不一定是为了应付意外之后的索偿,也是更合理经营婚姻的一个保障。  当离异和再婚已经变得和结婚一样普通,当周围越来越多的财产分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成为很多法律咨询的
期刊
在大部份时候,“小心”都被当成是一种美德,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一盏顶在头上准备随时转动的黄灯,阻止着我们可能的冒险。但是,这个度要怎么样才算是美好,而不至于变成对一切的拒绝、成为多疑、保守、自闭的温床呢?  “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万年那么久,说说罢了,我们想的,不过是握好昨天今天和明天。    测试:你的谨慎度有多高?  1.给友人的生日礼物,你会选择的包装纸是:  A.花卉图案的  B.有卡通图
期刊
人生如戏,是句泛滥而无敌的台词。有多糟糕的电影,肯定就有人过着多糟糕的人生。  其实,许多姑娘的自我总结是,我的人生比电影还狗血。  你希望能生活在哪部电影里?你实际生活在哪部电影里?  梦想和现实,总是距离太远,不在于哪部电影比哪部电影更美好,只在于,是不是自己原来的梦想,真的得到实现。  有人从小就梦想着《茜茜公主》里的纯洁爱情,长大后,却上演着《欲望都市》里的情欲纠结。  有人一边向往着《六
期刊
如何用一件式的服装打造出多变又气场不同的形象,是这个夏天你最应该攻克的时尚课题。选择带有流行元素的ONE PIECE单品,或用ONE PIECE单品与各类潮品进行混搭,打造属于你自己的ONE PIECE造型。    重点推荐:一件式印花长裙      几何图案的印花长裙也很有女人味道,不过,现代感与摩登感就比别的裙子要更强烈一点。  桃色几何图案长裙 BENETTON   白色T字串珠凉鞋 HOT
期刊
独立、简单、纯粹、细腻、安静,想到蔡健雅,这几个词可能是我们都会想到的,干净的吉他声划过耳膜的一刻,蔡健雅用标志性的沙哑嗓音让那些在夜里沉浸在她的CD歌声中的人找到极致的听觉感受。  台湾著名主持人陶晶莹曾这样评价蔡健雅,“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挖这个时代的唱片,我希望他们找到蔡健雅的歌。”    性格 “我的性格很大部分都是遗传自妈妈”    如果说每个人生下来就要被赋予一件使命的话,唱歌应该就是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