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难点:1.明确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内涵;2.如何规范作答。
教学设想:先粗线条勾勒,教给学生关于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较为系统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然后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对症下药”,力求突破重难点,各个击破,化难为易。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找准失分点,然后采用启发式、探讨式、合作式教学,让师生双方都动起来,以寻求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的表达技巧其实是和诗歌语言相关的问题,我们把它和语言分开来探讨,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突出塑造诗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种形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也有结合形象或思想感情来考查。
二、学生现状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类题目失分主要原因:1.不明白“表达技巧”的内涵;2.不知道如何抓得分点组织语言作答。
三、破解策略
(一)明确诗歌表达技巧的内涵,建立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库。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行文结构的技巧。
1.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比喻、通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双关、设问、反问、顶真、对偶、排比等。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1)描写技巧,常见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2)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包括:触景生情、借号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叙事抒情、借古讽今。
3.表现手法的技巧: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赋、比兴。
4.行丈结构的技巧:卒章显志、景语作洁、先抑后扬、抬高跌重。
(二)熟悉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常用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或手法)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的?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某景物的某种特点的。试从“静”与“动”或“虚”与“实”或修辞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中某个形象或某个意境很美很可爱,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取得的?试作简要分析。分析诗中某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三)审清题干要求,抓住题干中的提示定向思考。做题前,仔细阅读题干,抓住提示性词句,判断命题者是就表达技巧的哪一方面出题,得分点应在哪一点上,从而明确自己的思考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正确作答。例如《送杜十四之江南》,问:与前三句相比,末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前三句叙事写景,饱含感情,但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明志,直抒胸臆,将惜别之意上升到顶点,点明别情。
(四)规范答题步骤,严密组织语言作答。答题时,我们要做到“三步到位”,遵循如下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分析该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3)该技巧写景抒情方面的表达效果。例《旱行》,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旱,流露出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四、拓展迁移练习
例1:春行即兴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题分析: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明确:①写了何景,要求回答具体的景,可引用诗中的原词。②过渡语,一般是套话(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③写了何情。
答案:①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②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号中含情,情景交融。③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例2:雨后池上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试题分析: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明确:①诗中写了什么样的静号,要引用诗中的原词。②诗中写了什么样的动景,要引用诗中的动词。③总结,一般是套话: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
答: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②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③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教学反思: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其表达技巧更是臻于完美。我们评价一首诗歌的优劣,也常常从表达技巧上进行分析,所以“表达技巧”自然成为高考古代诗歌命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先认真地“备学生”,找出使学生困惑的地方,失分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而事实上,经过我这一折腾,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学生在这一方面失分的也明显少了,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北孝感市大悟县悟一中)
(责任编校:长江)
教学重难点:1.明确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内涵;2.如何规范作答。
教学设想:先粗线条勾勒,教给学生关于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较为系统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然后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对症下药”,力求突破重难点,各个击破,化难为易。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找准失分点,然后采用启发式、探讨式、合作式教学,让师生双方都动起来,以寻求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的表达技巧其实是和诗歌语言相关的问题,我们把它和语言分开来探讨,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突出塑造诗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种形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也有结合形象或思想感情来考查。
二、学生现状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类题目失分主要原因:1.不明白“表达技巧”的内涵;2.不知道如何抓得分点组织语言作答。
三、破解策略
(一)明确诗歌表达技巧的内涵,建立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库。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行文结构的技巧。
1.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比喻、通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双关、设问、反问、顶真、对偶、排比等。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1)描写技巧,常见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2)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包括:触景生情、借号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叙事抒情、借古讽今。
3.表现手法的技巧: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赋、比兴。
4.行丈结构的技巧:卒章显志、景语作洁、先抑后扬、抬高跌重。
(二)熟悉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常用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或手法)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的?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某景物的某种特点的。试从“静”与“动”或“虚”与“实”或修辞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中某个形象或某个意境很美很可爱,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取得的?试作简要分析。分析诗中某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三)审清题干要求,抓住题干中的提示定向思考。做题前,仔细阅读题干,抓住提示性词句,判断命题者是就表达技巧的哪一方面出题,得分点应在哪一点上,从而明确自己的思考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正确作答。例如《送杜十四之江南》,问:与前三句相比,末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前三句叙事写景,饱含感情,但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明志,直抒胸臆,将惜别之意上升到顶点,点明别情。
(四)规范答题步骤,严密组织语言作答。答题时,我们要做到“三步到位”,遵循如下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分析该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3)该技巧写景抒情方面的表达效果。例《旱行》,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旱,流露出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四、拓展迁移练习
例1:春行即兴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题分析: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明确:①写了何景,要求回答具体的景,可引用诗中的原词。②过渡语,一般是套话(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③写了何情。
答案:①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②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号中含情,情景交融。③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例2:雨后池上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试题分析: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明确:①诗中写了什么样的静号,要引用诗中的原词。②诗中写了什么样的动景,要引用诗中的动词。③总结,一般是套话: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
答: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②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③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教学反思: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其表达技巧更是臻于完美。我们评价一首诗歌的优劣,也常常从表达技巧上进行分析,所以“表达技巧”自然成为高考古代诗歌命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先认真地“备学生”,找出使学生困惑的地方,失分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而事实上,经过我这一折腾,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学生在这一方面失分的也明显少了,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北孝感市大悟县悟一中)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