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内酯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3/IL-17轴的影响

来源 :医学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3/IL-17轴的调控作用,以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处理分成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穿心莲内酯(10μg/mlAG)组、中浓度穿心莲内酯(20μg/mlAG)组、高浓度穿心莲内酯(30μg/mlAG)组.基于IL-23/IL-17轴,ELISA法检测IL-23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Th17(CD4+IL-17+)细胞亚群占CD4+T细胞比例及ELISA法检测下游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A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穿心莲内酯均能降低UC患者IL-23水平(P=0.000),降低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P=0.000)、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表达水平(P=0.000)及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A水平(P=0.000),并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穿心莲内酯通过下调IL-23/IL-17轴,即下调IL-23水平,抑制Th17细胞分化,从而减少下游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起到抑制UC炎性反应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公选课中的应用效果,为相关课程混合式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229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结课后采用自编问卷及焦点小组访谈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98.5%的学生较喜爱“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超过93%的学生认为结合视频案例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对提升其学习兴趣、共情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促进作用.质性研究结果提炼出“学习自主性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两
将“素质培养”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紧密融合,在《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实施中,以PBL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头脑风暴式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社会公德心”和“自学能力”.选择“微信”和“蓝墨云班课”交互平台弥补大班PBL教学不足,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和价值判断.
本研究以妇产科教研室为例,从课前培训、平台选择、课程设计、学生评价等一系列实践过程阐述了此次线上授课;针对未接触线上课程的临床医学院如何应对此次疫情开展线上教学提供参考;探索疫情后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深化广西医科大学柳州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教学方式改革.
有氧糖酵解是肿瘤细胞重要的特征之一,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仍偏爱于糖酵解的方式为其供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预后差、易复发、当前不可治愈.葡萄糖转运蛋白、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乳酸生成关键酶(乳酸脱氢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普遍升高,对骨髓瘤有氧糖酵解的这一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将有可能为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高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同时,近20年来公共卫生事件中大量危重症患者的出现,都构成了对健康中国建设事业的新考验.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重症医学不辱使命,展现了关键性的救治能力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扩大了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学科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同时也意识到学科建设的诸多不足,重症医学工作者需理清思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健全诊疗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与融合发展,提高科研水平,最终推动学科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碘充足地区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然而,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大部分抗体升高而甲状腺功能正常或伴随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群.中医药具有缓解HT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免疫、改善甲状腺功能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最新研究表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焦亡是HT发病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细胞焦亡一般概况,细胞焦亡与HT关系及中医药干预HT炎性免疫微环境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
膀胱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降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仍无法有效改善预后.细胞培养可充分了解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对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三维细胞培养能更好的模拟细胞生长的真实情况,对于研究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抗肿瘤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三维细胞培养在膀胱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ch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比例的85%,尽管NSCLC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预后等对本病的认识较强,但因其早期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的缺乏、对放化疗药物的耐药及转移扩散迅速等原因,现已成为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外泌体(exosomes)是由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分泌的直径30~100nm的外囊泡,含有核酸、蛋白质等,能传递microRNAs、脂类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通过调节肿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等途径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组除引起呼吸系统损伤外,同时可导致患者神经系统认知障碍、心血管系统、肾脏系统等多脏器损伤的睡眠呼吸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中,睡眠中呼吸暂停引起的间歇低氧是全身靶器官损害的核心病理基础,随着间歇缺氧致机体损伤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对间歇缺氧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就间歇低氧相关信号通路做一综述.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2020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为IMN的221例患者,依据肾活检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下降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对差异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FIB水平将患者分为FIB正常组和FIB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下降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血浆FIB、D-二聚体、尿素、尿酸、